什麼樣的男人才夠MAN

什麼樣的男人才夠MAN?不僅形體上要健壯,而且氣質個性上要陽剛。

好萊塢明星施瓦辛格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並不是一位帥哥,而且英語有口音(他是奧地利移民)。然而,他卻在激烈競選中獲勝成為現任加州州長。憑什麼?除了知名度,其資本就是他從裡到外充滿了陽剛之氣。施瓦辛格從影前是一位健美冠軍,他在電影中塑造了很多肌肉發達、個性勇猛的英雄。當他參加競選時,人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他本人的氣質個性也是這樣陽剛時,無疑被他吸引而投他的票。他夠MAN,老百姓相信他。他被稱為“硬漢州長”,可見其魅力。輿論界指出,如果施瓦辛格是在美國出生,他完全有能力競選總統而成為步里根之後由好萊塢走向政壇的總統。

不少人已發出呼籲,咱們男孩大多數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沒有陽剛氣質。這幾年,關於中國男人女性化的文章很多。如果上網搜索“中國男人女性化”,你可看到75萬條網帖。所謂男人女性化,不僅是說咱們中國男人普遍在形體上缺乏健壯的形象,最主要的是缺乏陽剛的氣質個性:強悍、勇猛、俠義、敢擔當責任、敢於冒險、不怕失敗、剛正、磊落、豪邁、無畏、大度,等等。自古以來男性所特有的這些特性和優點,如今在中國男人身上普遍消逝,已很少有“士可殺不可辱”、“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然而,很多年輕人自己卻沒意識到這一點:這是他們不“性福”或在職場上不能得到提升的原因。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種困境,也是一種悲哀。

從美國海歸的陸曉在北京工作後,30多歲的她在《北京青年報》專為海歸背景的高級企管服務的婚介所報了名。一個和她見面的銀行高級管理說:“我就不理解美國人為什麼喜歡在跑步機上跑得一身臭汗?”這樣,在見了一連串的高級白領後,陸曉很失望。她說:“他們多數抽菸喝酒,牙齒泛黃。雖然西裝革履,可是名牌衣服下面都不健壯,沒有肌肉,沒有男性的陽剛之美……”簡言之,這些男人不夠MAN。

中國男人越來越“妹”。最典型的例子是2007年的一個電視選秀節目。選手大多打扮得花裡胡哨,表情動作無一不和那些深閨中的女孩惟妙惟肖,甚至羞羞答答。很多選手在唱歌時手和臉部表情動作,和女孩子幾乎一模一樣。評委們反覆糾正讓選手不要有太多的妖豔的動作,但一些選手還是改不了那些女性化的小動作。

對此最有感觸的莫過於中國影視界導演。他們當中很多人感嘆:在中國要找到一個外形和氣質個性上都陽剛的男演員,太難了!在美國,這樣的男演員多如牛毛,太好找了。這一點都不誇張,這和崇尚性感有關。

中國男人女性化,使得男人性角色弱勢化。這種弱勢不但表現在愛情上被動與落後,散發不出男人的性感,而且表現在性生活上不強。在上海開幕的拜耳亞太地區男科論壇上公佈的中國當代兩性關係調查顯示,國人在性生活問題上滿意率普遍不高,最根本原因在於很多中國男人實在是不強壯。

中國男人這種陰柔的身心特質,使他們參與全球化競爭時感到精力上和心理上不適,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內在特質與外在規則之間的矛盾造成了他們的心理陰影。許多中國男人,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擅長、不願意去做有攻擊性、冒失敗風險的事,他們也很難接受對手以這樣的方式戰勝他們。也就是說,他們在骨子裡不適應陽剛的方式,於是比女同胞更感到壓抑。即使身在美國的很多中國男人也比他們同在異國的妻子,會更感到文化差異讓他們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心中常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憂鬱。

在美國一家機構擔任主任的楊女士有一次聽了我的演講後,專門和我聊了她丈夫:“不知怎麼搞的,我發現很多中國男人沒有一種豁出去的精神,總是說得多,做得少,像個女人似的,整天嘮嘮叨叨埋怨發牢騷,有什麼用呢?有本事你就去幹啊!失敗了也沒關係。你不幹,怎麼知道會不會失敗?!要回國就回,不回就在美國踏實地幹,承擔後果。老是在心裡嘀咕,回國吧,覺得自己沒法創業,最好讓美國公司派回去做首席代表,或在國內企業當個CEO、高級主管什麼的。可能嗎?”

她丈夫在美國讀了兩個學位,金融碩士和MBA,目前在美國政府機構做財務工作。因為不是名校畢業,又沒有企業管理經驗,擔心回國沒人要,但學過金融、有MBA的學位而只做財務,又覺得在美國屈才,可以回國發揮潛力。在這種矛盾心態中度日如年,他常常早上一起來就感嘆:“這日子就這麼過下去?”楊女士說,這樣的華人男子在美國太多了,她見到很多。她的結論是,在美國的很多華人男人不如女同胞有平常心,但又死要面子,做事不大膽,沒有大丈夫氣概。

楊女士所說的,其實就是中國男人缺乏陽剛氣質的問題。陽剛,不僅指肌肉發達、身材健壯、精力旺盛,它更包括氣質、舉止、言行的堅強剛毅、無畏、敢於冒險、敢於承擔,等等。陰柔指溫柔、靈巧、細膩、順服,等等。每個人都具有陰柔和陽剛的一面,但不管我們是哪國人,我們都不可否認有男女之別。就人類學而言,男人陽剛多於陰柔,女人陰柔多於陽剛。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開拓創新、健壯勇敢、敢於冒險,一直是美國人所崇尚的。美國之所以在短短的200多年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與它特別重視以西部牛仔為代表的陽剛文化很有關係:重視肢體發達、提倡主動進攻、自強不息、強調競爭能力,等等。即使在都市文化左右美國當代社會的今天,牛仔們大無畏的剛性形象,無論在文學藝術上,還是在商業廣告媒體上,都佔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西部牛仔引領著美國陽剛文化和開拓精神。

中國文化偏重陰柔文化。我們不重視肢體發達,缺乏冒險無畏精神。咱們中國從古到今,陽剛男人吃苦頭,陰柔男人卻吃香上臺面,造成了整個民族羸弱,底氣不足。一個男性在中國不陽剛,不影響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存在,甚至依舊可以混得很不錯。

在美國的華人深有體會,就群體而言,華人女子比華人男子受美國人歡迎。人家留著面子,不好意思捅破我們,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華人男子陽剛不足,沒有男子漢的魅力;而女子不涉及陽剛這問題,反而華人女性大多比美國女子更苗條、更聰穎溫柔、更水靈。

我們偏愛所謂斯文的“儒雅”男人。2006年,我在上海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單身男女在電視上頭次相見,確定是否繼續約會。一個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男青年,被節目觀眾評為喜愛指數最高的男子,他也是場上唯一被女孩相中願意繼續約會的小夥子,旁邊一個一米八多穩健的高個子小夥子反而落選。按理說,無論外形還是氣質,這個高個小夥子都比那位戴眼鏡長相斯文的男青年有魅力。可是,連節目現場採訪的觀眾也說那個戴眼鏡男青年最有吸引力,其中一對夫妻帶著女兒,那妻子大聲說:“我如果找女婿,就要找像那個戴眼鏡男青年那樣的,很斯文、很帥!”要說斯文,還談得上;要說帥,我怎麼也看不出那戴眼鏡男青年有多帥。這是我們很多人的眼光:斯文等於帥。在這裡,我不是抨擊斯文,並不是說斯文不好,只是我們的審美觀走了極端。正是我們一味要求男人“斯文”,中國男人陽剛的翅膀就萎縮了,甚至不見了。

小時候,我特別不理解為什麼梅蘭芳要去演女人,為什麼越劇《紅樓夢》這出戏裡的賈寶玉要由女演員來演。不能否認,最初的男演女或女演男,是因為中國那時男女授受不親,不要說女人不能演戲,就是看戲也不可能。可是“五四”以後,有了女觀眾席。梅蘭芳等“四大名旦”大紅大紫時,女人早已唱戲了。這種形式為什麼還一直能保留著呢?說穿了,就是我們偏愛儒雅的男人,甚至有男色消費的意義。梅蘭芳儘管把女人演得入木三分,但他終究是個男人,他的身體器官是雄性的。這在觀眾心理上是無法改變的。在觀眾的意識層面上,梅蘭芳是展現女人很成功的藝術家,他是中國歷史名人裡最儒雅的男人,人們喜愛他。這是梅蘭芳很受歡迎的觀眾心理所在。而女演男自然不可能完全逃脫女性的嫵媚,看起來也有幾分儒雅男人的味道,這同樣順應我們大眾的心理。電影《梅蘭芳》的上演,可能會加劇這種心理。

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之最,這無可爭議。然而,自從它問世以來,中國讀者對賈寶玉的喜愛程度,恐怕是性感男人沒法理解的。賈寶玉是非常女性化的男人,固然他疼愛女人這一點值得我們現實裡的男人學習,但是,這個人物是我們偏愛儒雅男人的心理折射。無論是從賈寶玉的心態,還是他的為人,假如曹雪芹沒有把他定性為男人,我讀不出他是一個男性,絲毫沒有一點硬漢的陽剛,完全是軟綿綿的、嬌滴滴的。電影版的越劇《紅樓夢》當年在全國上演,賈寶玉這角色是由女演員演的,大受歡迎,更無形中強化了男人的女性化特徵。人們把這種特徵整合內化到自我的深層之中。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還要花巨資再拍,可見一斑。我擔心它會再次有意無意地影響國人的性角色意識。

女性化的賈寶玉,本來在曹雪芹那裡是象徵著一塊假(賈)寶玉的“石頭”,可卻成了中國男人陰柔有餘而毫無陽剛氣的最佳形象,而這個形象兩百多年來中國女人不但不反感,相反備感親切。這和中國過分強調儒雅的陰柔文化一脈相承,使得中國女人鍾情偶像逃脫不了賈寶玉式的“儒雅”男人。根據需求法則,女人這種情愛趣味和擇偶傾向,是導致中國男人缺乏陽剛性感的原因之一。因為女人沒有這種要求,男人自然無需在這方面加強。這符合市場需求法則。

儒雅,本來有更深的意義,不僅是指學者風度,更是指對中國古典文化有很深的功底。

我們現在所謂儒雅型的男人,多隻是外表斯文罷了。有幾個所謂儒雅的明星或主持人對中國古典文化有很深的功底?有學者風度?這是我們審美觀的誤區。有一次,我和兩個朋友去逛王府井步行街,朋友中有一位是戴近視眼鏡的。有位婦女上來向我們兜售東西。我們3個人都想要她賣的一種工藝品,可只有最後一個了。猜她說什麼?她說:“我賣給這位戴眼鏡的朋友。他多儒雅啊!”戴眼鏡=斯文=儒雅,這是我們很多人對男人的審美觀。也許,正是這種審美觀,使得我們的大學生中戴眼鏡的層出不窮,卻沒有作為健康問題引起足夠重視。

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端木教授指出,中國男人女性化的傳統文化原因有三個:第一,從經濟基礎看,中國過去一直是農耕經濟,種地不需要攻擊和冒險,需要的是女性般的精細與忍耐,文化性格便趨向於女性化。第二,從政治體制上講,長達幾千年的封建專制也可能造成中國男人的女性化。具體來講,三綱五常這些玩意兒就是要斬人陽剛之氣,直接後果就是皇帝君父化,大臣子妾化,後宮裡的男人乾脆閹掉,中國男人就這麼被統治者玩弄於股掌之上。第三,從意識形態上講是儒道佛三家。佛無性,道陰柔,儒家雖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表面上剛柔相濟,可惜後來的發展,忠孝義三把劍齊下,導致中國儒家文化猶如被閹割的文化,男人膝蓋從此直不起來,吞聲忍氣多於進取冒險。

在後面幾章裡,我將討論文化根源以及現狀對我們年輕人素質的負面影響。那些負面影響,也是中國男人普遍女性化的同源,包括:(1)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內向文化,“槍打出頭鳥”,個性張揚的人容易被認為浮躁而不被重用;(2)幾十年苦難不斷,使人們習慣了吞聲忍氣,沉緬痛苦或遺忘傷痕,意志消沉;(3)公共意識差,沒有公民主動參與意識;(4)缺乏大無畏精神;(5)現今父母對子女過於寵愛;(6)太要面子,不敢承擔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