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職場「殘疾者」

除了文學獎外,2006年所有諾貝爾獎都被美國人所獲。《德國之聲》當即發表了一篇報道《為什麼美國人包攬諾貝爾獎》,指出亞洲和歐洲同樣有一流的科學家,他們也許同樣有獲得這些大獎的資格,並非美國有比其他國家更好的科學家,而是美國科學家們有遠勝於其他國家的宣傳和院外活動能力。

從1901年至今,美國共獲得了228次諾貝爾獎。排在第二位的英國只獲得了75次,排在第三的德國只有65次。而英國和德國的諾貝爾獎大多數還是在1901年至1950年間獲得的。美國已成為科學領域的絕對霸主、超級大國。美國靠的是什麼?其實就是美國科學家出色的當眾言說能力。他們更善於利用當眾言說進行專業陳述,宣傳自己的成就,經常在媒體上露面,生動誘人地使觀眾對他們的課題產生濃厚興趣。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不是沒有這樣做,而是當眾言說能力遠不如美國科學家,他們更多的則只埋頭在研究所和實驗室的象牙塔裡。

長期以來,正因為美國教育部門看到了當眾言說能力的作用,在學校要求學生做專業陳述,在大學開設演講、辯論的課程,才使得當眾言說在美國具有超常的力量。美國人越來越依靠當眾言說之道,來贏得職場上的成功。只會幹活而不會說,只會做研究而不會專業陳述,等於走路少了一條腿,在職場很容易跌跟頭。

許多美國政要把當眾言說當做成名致富的途徑。前總統里根和克林頓便是典型的例子。里根的成功很大程度靠他極具魅力的當眾言說。克林頓在下臺後,靠他出色的當眾言說,繼續風靡全球。他來中國當眾言說,一個小時收費25萬美元。儘管他的當眾言說有些是義務的,但他2001年和2002年當眾言說的收入,分別高達920萬美元和950萬美元。

優秀領導者都有很好的當眾言說能力,特別是那些著名政治家,無一例外是當眾言說的高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當年就是靠“爐邊談話”的力量給美國人民以無窮的信心,把美國從大蕭條的困境和危機中挽救過來。奧巴馬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其最大的軟能力就是出色的當眾言說能力。他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演說,讓在場的75000多人如痴如醉。當他演說完畢,全場聽眾就像發瘋了似的。2008年7月在柏林,聽他演說的居然有20萬人。如此之多的外國人聽一位尚未當選的總統候選者演說,這在世界歷史上還沒有前例。

當眾言說的作用在於讓聽眾明白自己的觀點,並鼓動他人認同這些觀點。就此而言,任何一名領導者都必須有出色的當眾言說能力。當眾言說能力的意義並不侷限於當眾言說本身,它除了可以提高陳述水平之外,還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和反應能力,這些素質會使我們在對外交往和管理下屬時遊刃有餘。當眾言說是領導部下的一部分,也是領導者形象的一部分,更是凝聚人心的強有力手段。一個有強大吸引力的領導者一定具備一流的當眾言說能力,它是領導者的必要素質。

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在2007年美國聯邦亞裔職場晉升會議上指出,出色的領導者應有5項特徵:(1)清晰而具說服力的言說和書寫溝通能力;(2)與團體效率合作的能力;(3)對職務內外環境及形勢的理解與掌握;(4)以最高道德標準為核心價值;(5)不斷實踐,增進領導技巧。這5項特徵裡,首要特徵就是言說能力。

我讀到一篇文章,它談的是中國產業轉型的問題。文章說,我們因為當眾言說能力差,大學生畢業後普遍英語口語不好,因而中國不可能在10年甚至20年內從以便宜勞務獲益的資本轉型為以高質量的服務(services)贏利的資本積累。而印度大學生畢業後普遍英語口語好,可勝任以言說為主包括專業陳述或當眾言說能力相當重要的服務行業,因此,許多國際企業和金融公司紛紛把全球客戶服務行業搬遷到印度,甚至美國國內的電話客戶服務中心也轉移到印度。

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之所以英語口語不好,不是英語本身問題,也不僅僅是英語不是我們的官方語(我們可考慮把英語作為官方教學語言之一),而是我們的教育和職業培訓從來都不注重專業口頭陳述的訓練。

現在,國內和美國一樣,招聘都要面試應聘者。有經驗的招聘單位和一流公司,尤其是諮詢公司和市場開發公司,往往除了面試,還要特別考察應試者的當眾言說能力,甚至一些小公司也這樣做。因為很多企業都需要僱員與顧客打交道,比方保險公司、銀行財富管理或醫藥公司都需要在眾人面前介紹產品。所以,招聘者常常會叫應試者在一群人面前作專業陳述,把應試者曾做過的工作或論文用半個小時陳述出來。他們要考察其是否自然從容,情緒穩定,口齒清晰,能說較為流利的普通話或英語,話語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恰當,對專業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熟練掌握敘述、說明、議論等表達技能,表述是否生動形象、幽默風趣。應試者陳述完後,他們問他一些問題,看他是否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當然,他們還觀察他的穿著打扮、手勢、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觸,等等。

總之,不盡早提高我們的當眾言說能力,不經過專業陳述的訓練,我們很快就會在職場競爭中落伍。我們必須在專業上要求自己學會口頭陳述,訓練如何陳述自己的成果。這種在正式場合陳述自己對其專業上的想法和成果,是我們每個人走向社會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這種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毫不誇張地說,這種能力是我們將來能不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2004年10月底,江蘇衛視對省級幹部的公推公選當眾言說答辯進行現場直播。在此次當眾言說答辯中,所有競聘者在評委測評、群眾旁聽中所得的分數都會被當場亮出。每一個公推公選崗位的5名候選人經過此輪角逐,將直接淘汰3人,餘下2人進入下一輪。這的確開了一個好頭,有利於選出素質高而且當眾言說能力強的幹部。

在歐洲國家,德國人作為整體,相對比較內向少言。這是為什麼希特勒當年能夠以其出色的當眾言說能力譁眾取寵,讓成千上萬的德國人對他敬佩至極,崇拜得五體投地,導致產生一場浩劫的法西斯統治。當時,也有很多人反對他,但是,如果這些反對者能有比希特勒更勝一籌的演說能力,使得大眾對希特勒的崇拜徹底瓦解,那麼,可以使多少人免遭災難。這個例子從反面告訴我們,無論在哪個國家,出色的當眾言說能力是領導者吸引人的最大亮點之一。沒有出色的當眾言說能力,我們難以成為領導者。即使是政府機構和國企,在不久的將來,當眾言說能力必定會被視為提拔管理者的首要標準之一。

在眾人眼裡,溫文爾雅的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像是天生的當眾言說家,無論是在大學校園還是商業會議上,無論面對怎樣的聽眾,他都可以用引人入勝的當眾言說將自己的影響力充分展現。李開復透露,這“天分”其實是他堅持練習的結果。以前,他和人交談都會臉紅,曾是每次上臺言說都會拘謹或退縮的學生。做助教時,學生甚至嘲弄他,給他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這個例子表明,一個人的當眾言說能力主要與他當眾言說的次數成正比。實際上,萬事開頭難。只要克服了心理障礙,當眾言說並沒有什麼難度。即便我們是口才很差的人,只要不斷當眾言說,就會不斷進步,甚至成為當眾言說的高手。

優秀的當眾言說者,應該有淵博的知識,否則,詞語就會空洞可笑。當眾言說本身的構成不僅依靠選擇詞語,而且還依賴細心地遣詞造句。因為當眾言說中的一切力量和技藝都在於激起聽眾的注意力和情緒。無論回答問題還是辯駁,應敏捷而簡潔,舉止體面而文雅。要注重身體動作、姿勢和外觀,語調要有變化。

培養當眾言說能力的唯一可行辦法就是讓自己有更多的當眾言說的機會。

(1)從人少的場合開始鍛鍊

如果我們比較膽怯,可以先在人少的場合開始鍛鍊。我認識一位家長,她讓兒子每次念課文的時候都站著朗讀。別小看這一站,卻使孩子在父母面前有一種正式的感覺,讀起來聲情並茂,這有益於培養當眾言說能力。不要以為嬰兒無須社交。孩子出生後,讓他(她)經常有機會與別的小孩相處。即使家裡請保姆或祖輩帶小孩,也應該送去幼兒園。在人多的地方長大的小孩,自然不容易怯場,這樣的小孩當眾言說能力形成較早。

有客人來家裡做客或者到別人家做客,有時可特意造成一個比較正式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裡讓孩子介紹自己或講故事、表演,鍛鍊在人多的場合開口說話。實踐表明,這種方法既不花錢又有效果。

(2)參加學校或社區的俱樂部

積極參加俱樂部的活動,例如,話劇社、演講比賽、辯論隊等,如果沒有合適的俱樂部,也可自己組織。要等學校或社區有現成的俱樂部,不符合我們目前國情。不能等,要行動。唯有行動,才能改變我們自己的生存環境。

(3)自我練習很重要,專家指導畫龍點睛

在當眾言說中,除非特殊情形,注意嗓音要大(但不要喊叫),吐字要清晰,語速要慢,身體姿勢和手勢要配合。如果自己心中沒有數,一定要請專家或朋友先來做聽眾,幫你糾正,或在落地鏡前多練習。

(4)做一個要點列表

事先一定要清楚言說的目的,越具體越好。把當眾言說的主要事項或要點做一個列表,以防漏掉要點。這樣可確保自己在言說時不會走題。一旦發現自己走題,可根據要點列表馬上回到主題,不至於浪費了很多時間才發現自己走題。

永遠不要照稿子念。否則,聽眾幹嗎要花時間去聽,把稿子發給大家看不就完了嗎?照稿言說,失去了言說的魅力和吸引力。儘量把要講的內容背下來。若不能脫稿講,大方地看一眼稿子,然後脫稿講完一個要點後,再看一眼稿子。如此言說,聽眾不會覺得言說者不行,反而有可能認為他作了充分的準備,很重視。只要不是照稿子念,陳述生動,和聽眾始終有目光交流就很好。

當眾言說一定要首先大聲向聽眾問好(比方說:“晚上好!”“大家好!”),以引起聽眾的注意和獲得好感。若無人介紹言說者,應馬上自我介紹。開始後第一時間告訴聽眾要言說什麼,結束言說時再把要點重新提示一遍,以便讓聽眾容易記住。要點最好是3個,不要超過5個,否則大多數聽眾聽完後記不住所說的全部要點。

把握好時間。事先一定要估計好每個要點需要多少時間。在練習時考慮時間的進程。這樣不至於在言說時因時間不夠而驚慌失措。不過,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寧可早講完,把時間留給聽眾提問題或再講點別的什麼,而不要使時間不夠。時間拖得很久,再好的言說都會令聽眾心煩或失去興趣。

(5)留出提問時間,並準備好第一個問題

一定要留出時間讓聽眾提問題。如果沒有人提問,可以自己向聽眾提問題,然後說出自己的答案。因此,言說前準備好一個問題及其答案。如果聽眾提出的問題言說者不能回答,千萬不要搪塞或不好意思,老實說這個問題自己沒法回答,請對方原諒。聽眾會理解,言說者是專家,但不是萬能的神。不要向聽眾提出太具挑戰性或超出他們接受能力的問題,否則,聽眾會覺得言說者太狂而不能接受。

若場所允許,最好在提問題時走到聽眾中去,這樣比固定在一處或講臺上更有親和力,並且容易調動聽眾和言說者形成互動,但也不要走動太頻繁,以致聽眾要追隨你的來回走動分散了注意力。開場或言說中,可用幽默來活躍氣氛。但是,若言說者不是一個風趣的人,不要勉強用玩笑來活躍氣氛,這樣會弄得很尷尬,不倫不類。除非有很大的把握,避免在言說中用玩笑。言說中,可以用自己的故事來打動聽眾,讓聽眾覺得言說者是有親身經歷的真正專家,而不是僅僅傳遞信息。

(6)從聽眾的角度做好準備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事先準備。若可能,最好先到場半小時,檢查一下場地、設備、燈光,知道怎麼用場地設備。這些都會影響言說,有時會徹底敗壞言說者的情緒。把自己當做聽眾來準備,即設身處地從聽眾而不是言說者自己的角度來準備要講的內容和方式,知道聽眾的期望是什麼,知道聽眾的需要、知識水平和渴望瞭解所講話題的程度,言說就越容易成功。(7)觀看自己的言說錄像

錄下自己的當眾言說。聽或觀看自己的當眾言說是幫助自己提高當眾言說能力的最佳辦法。有些細節,若不是自己過後聽到或看到,很難糾正。以下是一些經驗教訓:

☆ 不要弄出任何聲音和你的嗓音競爭,關掉手機,不要動口袋裡的鑰匙。

☆ 不要戴帽子,除非需要它來說明什麼,或它是陳述的內容之一。因為戴帽子會被認為沒有禮貌,或使聽眾注意言說者的帽子而分心。

☆ 穿著要得體,讓聽眾覺得言說者重視自己的言說。

☆ 不要玩弄或觸摸身上或身旁的任何東西,包括手上的戒指、耳環、頭髮、筆或桌上的其他東西。否則,聽眾會覺得言說者太注重外表或漫不經心,或認為他緊張、沒有自信。

☆ 不要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或都放在口袋裡,那會讓人覺得言說者傲慢或不舒服。

☆ 永遠不要道歉。如果在當眾言說時說錯了什麼,立刻糾正便可。大多數聽眾並不會計較甚至根本沒察覺到。言說者道歉反而會使錯誤變成了言說中的亮點,從而影響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