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兩小學試點課後服務 破解「三點半難題」

下午3點半,小學生放學了;下午五六點,家長才下班。這個尷尬的“時間差”,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長期以來,“三點半現象”成為困擾中國家長的難題。有的家長硬著頭皮請假早退,有的請老人幫忙接,還有的花錢交給託管班……

“三點半難題”有解嗎?不少家長希望學校能提供課後服務,緩解難題。近年來,教育部門也逐步探索化解“三點半難題”的思路和措施,儘可能通過開設“三點半課堂”等方式滿足家長的需求。同時也利用豐富的課外活動,創設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昆明市堅持試點先行,教育行政部門從去年4月至今通過積極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課後服務工作模式已現雛形。

兩所市屬小學按4原則試點課後服務

去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在借鑑先進地區課後教育輔導經驗基礎上,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去年4月,昆明市開始在師專附小和中華小學等兩所市屬小學試點課後服務。

兩所學校按照“家長自願、免費服務、學校統籌、經費保障”的原則,針對課後家長照看有困難的在校學生免費試行。課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娛樂遊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免費輔導幫助。

此後,昆明主城各區教育局也已著手試點工作。

市屬兩所學校開辦的免費課後服務,讓學生在下午3點半放學後有了去處,解決了接管問題,讓很多家長“豎起大拇指”點贊。

學校開設“三點半課堂”

學生根據愛好自主選課

每週二、四15時30分,中華小學白龍潭校區四(6)班學生趙禧萌快速收拾好書包,就趕往339教室,因為她要去參加機器人及編程課,和同學一起為自己設計搭建的機器人編入程序。


昆明兩小學試點課後服務 破解“三點半難題”

中華小學“三點半課堂”。 記者王俊星/攝

像趙禧萌一樣,中華小學白龍潭校區的2551名學生中,有2511名自願選擇參加“三點半課堂”。

中華小學校長朱躍利介紹,學校以4部分課程設置構建課後服務體系,包括專題的課後輔導、興趣班、節假日活動和以家長志願者形式開展的課後服務。如白龍潭校區,49個教學班均開設了不同形式的課後服務,加上繪畫、啦啦操、聲樂、足球等15個興趣班,學校每天放學後共有64個免費的“三點半課堂”開課。白龍潭和滇池星城兩個校區加起來共有104個。

“哆哆哆、來來來、咪咪咪,小眼睛要看,小耳朵要聽……”在師專附小,三年級的小學生正隨著合唱老師的手勢進行發聲練習。師專附小校長劉春偉介紹,自啟動課後服務以來,師專附小將看護學生和開發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對課後服務示範項目和課程體系重新梳理、重新架構,在每週一至週四15:50~17:00開設美術、健美操、武術和主科輔導等50餘門課後服務課程,每名學生每學期可選擇一至兩門特色課程,兩個校區共開設100餘門特色課程,122名教師全員參與其中。

在所有課後服務課程中,孩子們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愛好,自願自主、理性選課,認真對待每一門“放學課”。

教師和家長各展特長

課後課堂上開課授藝

中華小學負責“三點半課堂”授課的大都是學校教師,他們根據個人特長開設課程,如定向課的教師李昀,曾有參加國際定向賽經歷,所以他開設了這項“冷門”卻備受學生歡迎的課。

在他的課上,孩子們需根據地圖在校園內尋找打卡點,用最短時間完成所有打卡任務的學生就能勝出。五(7)班的尹藝蒙說,通過定向課,自己喜歡上了這項運動。“課後能有1個小時用來運動,讓我的身體更健康,而且爸媽也可以安心上班,不用急著來接我。”

除了學校教師,家長也成為“三點半課堂”的“特別講師”。六(6)班學生家長王蘇蘇就是其中之一,她帶來了襪子娃娃手工課。“我們這個班的家長,只要有特長都可能被請來講課,除了手工,還有講安全的、講環保的……無論是誰接到邀請,都會很高興。因為能參與到孩子的集體生活中,陪伴他們成長,對我們家長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而且學校開辦‘三點半課堂’,也解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她說。

政府派發“大禮包”

孩子安全了家長難題解了

在師專附小足球場上,上了1年足球課的趙同學對訓練內容如數家珍。如沒選興趣課,師專附小的學生放學後還可留在本班教室自習,在語文或數學老師的看護下完成家庭作業。80%的學生能在教室做完當天的課堂作業。“現在知識更新快,我們對於孩子的一些問題有時也無能為力。有了課後服務就避免了家長和孩子在作業問題上‘雞同鴨講’,讓家長也輕鬆了不少!”五(1)班田楊潤澤的媽媽說。


昆明兩小學試點課後服務 破解“三點半難題”

師專附小“三點半課堂”上,學生在學跳舞。記者李海曦/攝

一名全職家長說,讓家中老人來接,或是就近送到“小飯桌”或託管班不是長久之計,不僅增加額外開支,孩子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課後服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長“三點半”接送孩子的壓力,為學生減負的同時更為家長減壓。

堅持這樣的陪伴,對師專附小的122位老師來說並非易事。教師每天早上七八點到校,中午陪孩子用餐、午休,學生放學後則要備課、批改作業、參與教研活動……如果還要加上課後服務,工作量確實不小,但是,不少任課教師認為,課後服務的成果會反作用於課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難得的學習機會,老師也積累了更多教學經驗。

朱躍利說,“三點半課堂”開設後,學校在學生、家長中做了調查問卷,家長滿意率為100%。“還有的家長在反饋意見時,直接說‘這是政府給我們的大禮包’。家長說他們的難題解決了,家庭更和諧了,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可程度也大大提高了。”今後,中華小學還將進一步完善課後服務,創新服務形式,為家長帶來更多便利,讓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餘蘇晏 楊豔萍 實習生冉光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