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農村有些人想成爲貧困戶的現象?

陸伍棲


農村目前熱度最高的事情莫過於定點扶貧的項目了。黨的十九大以來,對於農村扶貧的力度越來越大,而且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那麼目前發展最不均衡的地區當屬農村了,如果能很好地解決目前農村面臨的發展困境的話,在2020到來之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可以預期的成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財政對於農村扶貧項目的支持力度也是越來越大,近年來農村的扶貧從過去的主要現金幫扶開始轉變,開始採取多方式的扶貧支持。比如說大力支持農村的教育發展,提供大學生專項無息貸款,提供金額更多的助學補貼等等。

針對一些農村還存在絕對貧困的家庭,也是出臺了很多針對性的惠農的精準扶貧項目。除了以前就有的國家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之外,還專門出臺了國家貧困補助,配合精準扶貧一起攻堅克難,爭取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可是儘管有這麼好的扶貧風氣,卻也存在一些現在看起來比較嚴重的問題,制約著農村扶貧工作的推進。就拿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來說吧,目前農村有很多人本來不應該享受國家貧困補貼的,卻被認證是“貧困戶”,享受著本應該是真正困難的家庭才會享受到的待遇。這種風氣越來越成氣候,很多地區真正貧困的家庭也受到了很多牽連的影響。真正貧困的家庭拿不到補貼,拿到補貼的卻生活優越舒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原來農村良好的風氣去哪裡了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農村觀念上的轉變。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不僅使得農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很多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一些出去務工的人們回到家鄉之後買小車,建新房引起了很多在家務農的人的眼紅,但是他們卻沒有看到這些外出務工的人的付出。簡單的認為這些人只是運氣好,出去發了橫財,因此而出現一種對財富的嫉妒的觀念。反而失去了以前勤勞的習慣,整日的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而且這樣一來農村的風氣也有了大的變化,人人開始講究面子,從婚慶上的變化就可以看得出來。本來拮据的家庭拿出一部分彩禮就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了,但是現在農村的天價彩禮卻越演越烈,到十幾萬二十萬都不是新鮮事。殊不知這樣大的一筆錢是很多農村家庭十幾年的收入,與之相伴的還有農村婚嫁宴席的支出越來越多。農村出現了“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狀況。因此對於冒領貧困戶補助這件事情來說,他們一點也不會放在心上。

並且近年來農村貧困戶的補貼越來越多,涉及到的方面也是越來越廣,自然一些富人也會想佔這些便宜,所以使得貧困戶的範圍變得不那麼純粹了。但是,現在這些不好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一些新的規定正在相繼的出臺。不久之後這些亂象肯定得到改善了,那個時候貧困的家庭一定會消失。


新農村的日與夜


南瓜觀察,想成為貧困戶有三種心理。一是駱駝型能扛,貧困久生懶惰麻木。二是狐狸型算計,套現各種補助。三是孔雀型虛榮,不正視已有貧困,不參加脫貧結果更貧。

行動脫貧先要心理脫貧。眼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行動,十九大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振興鄉村戰略,各地成立扶貧工作組,媒體去鄉村扎帳篷報道扶貧,在這種背景下,怎樣對貧困釘子戶從心理戰突破呢?

第一,針對駱駝型,貧困麻木型。可以用他們身邊的農村致富例子,尤其是和他們相同起點的熟人的致富例子刺激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意識到貧困是落後的,脫貧是幸福動力。

第二,針對狐狸型,算計套現型,要用制度力量讓其伎倆難以實施。不論是農村低保還是精準扶貧戶的評定,有一系列嚴格的標準,包括民主評議。讓為了國家補助的冒充貧困戶無計可施。



第三,針對孔雀型虛榮人群,要用巧妙顧忌尊嚴的方式攻克。就像電影《十八洞村》的退伍軍人被識別貧困戶,覺得沒面子,把精準扶貧戶的牌子砸掉。對於貧困戶的幫扶,不要誇大化貧困的信息,讓他們認為貧困是自身不努力和沒能力造成的。電影中的退伍軍人貧困其實是因為孫女治病醫藥費拖累的。貧困是複雜的原因,不要渲染貧困戶的自卑心理。


總之,南瓜認為,熱鬧的脫貧攻堅不能光關注重物質等硬條件,推進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教育扶貧、低保兜底等工作同時,還要分析因病因殘因上學等各種導致扶貧的原因,心理疏導,對症下藥。沒有人真正願意當貧困戶,重要的是先跨越心理這一關!

同意南瓜的觀點嗎,歡迎一鍵關注!😄


南瓜博士劉楠


這種現象其實也很好理解,天上掉餡餅的事誰不想呢?

最近幾年國家對於農村的精準扶貧政策也是越來越好了,構國家的目的也是很簡單,就是想老百姓過好上好日子,人人都能奔小康。所以說國家的初衷肯定是好的,而且對於農村的一些貧困戶確實是有困難,自己不去爭著要的話,那就真的吃飯都是難事了。比如農村的一些孤寡老人,或者是身體有殘疾的,身體有病沒有勞動力的,智力也有問題的等等這些人確實是需要國家的幫助,不然對於他們來說就真的有可能沒有飯吃,所以這些人要貧困戶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不得不說,精準扶貧以來,國家對於農村的扶持力度加大,也讓很多人有機可乘。對於很多農村人手腳好好的,就是不去做事,是自己的懶惰導致了貧窮,家裡房子也是沒有的,但是這樣的人我覺得不應該給與補助,因為給他們錢只會讓他們的懶惰思想更加嚴重。

還有一些家裡靠著關係的,也是拿到了名額,特別是以前農村的貧困戶選擇根本沒有老百姓的權利,一切都是村裡說了算。也是很多人靠著這些關係,就把所有的好處都拿了。比如前幾年扶貧剛下來的時候,那時候農村的扶持資金是很多的,我們村裡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能拿到貧困戶,後來每年的名額都在減少,很很多人也是不願意了,有一些人也是到村裡,到縣裡去舉報。。

其實這些現象關鍵還是在於貧困戶的好處是很多的,每年什麼都不用幹就能拿到很多錢,我們這邊的一些人拿了錢就是每天打麻將。

對於這些人只能說太懶惰,其實作為健全的人,我們為什麼不能靠著自己的努力去掙錢呢,掙錢確實很累很辛苦,但是正是因為有了掙錢時候的辛苦,才知道花錢時候的樂趣。


張家界小伍




如何看待在農村有些人想成為貧困戶的現象?

農村也有廣闊天地作為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確接觸很多這樣的群眾和事情,為什麼農村很多爭著當貧困戶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

因病致貧的群眾真的需要;


(報銷比例) 雖然農村有合作醫療可以報銷大部分費用,對於農村靠土地刨食的群眾每一分每一角都不容易。成為貧困戶住院部分醫藥費可以報銷90%以上。對於現在隨便一個手術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元。報銷比例上去了,省下來的就是真金白銀。

愛鬧事的人爭著當貧困戶;

據“農村也有廣闊天地”瞭解現在很多農村的農民心理已經有點扭曲,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開始逐漸的變化,變得愛貪小便宜,認為反正是國家的錢,不拿白不拿,因此就爭著當貧困戶。有的沒有當上的還到處去上訪。“農村也有廣闊天地”曾經有戶幫扶貧困戶家裡有棟三層樓房,兒子在外開公司。兩老人戶口單獨分開來,因為在農村屬於那種比較“愛鬧”的人,也爭著要當貧困戶。

貧困政策宣傳不到位;



據農村也有廣闊天地瞭解,當前有很多關於貧困戶的政策,口號很響亮,但內容很籠統。沒有細化、量化讓很多基層幹部在實際操作沒辦法肯定答覆群眾。

隨著國家對精準扶貧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各項政策將更公平、公開、透明。“農村也有廣闊天地”相信扶貧資金和政策,會更精準地用於真正的貧困戶群眾。


農村也有廣闊天地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農民的生活有了很大變化,大部分人真的是富起來了。如今,國家為了全面達小康,邦扶個別確實處於生活貧困的人,達到最低生活水平,然後通過努力,儘快脫貧。但是,一些人以為機會來了,爭著搶著想成為貧困對象,也許是如今有些人的思想變了,變的很貪婪了。

一般情況下,人都是愛面子的,過去的老百姓,人窮志不窮,即使家裡真有困難,也不會講出來,生活過的再儉樸,在外人面前也不能露窮,因為他們怕別人低看自己,有一顆善良忠厚的心。而今,因為想成為貧困戶,甚至是臉面都不要了……,

有句話說“笑貧不笑娼”,與這種行為有何區別?,真實有困難的人應該享受貧困戶待遇,那些生活本來不至於困難而領取國家扶貧補貼的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世道真的變了嗎?人心真的也變了嗎?我覺得這種現象是不光彩的。





華北隕石


回答,農村有些戶,本身是貧困戶,不迷真相,睡在貧困上面不脫貧,還有的不該是貧困的貧困了,這兩人得無不覺,踩了鼻子上了臉,還有一部分人意見成堆,誰不想是貧困戶,不幹活給錢,(事實),1,一戶補助四千元,2,小孩上學,學校補助超千元,3,農田幹部幫助種經濟作物每畝補助二千元,4,住房破了,拆除翻蓋,有的房屋雖然筒漏,室內牆外刷白捕地板,5,得病到醫院治療全免,醫療費用花多少報多少,6,坐車不要錢,只要拿著貧困的紅本子免費,7,養一頭牛補助五千元,養羊,養雞鴨也補助,現在的貧困戶享受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有的貧困戶封不嘴,到處宣揚,不問人多人少,我貧困咋地,一年補我多少錢,而且在人群中起到聯索反應,無行之中激化矛盾,造成了惡壞影響,給幹部增加了麻煩和負擔,對於貧困戶該脫的立即脫貧,不該脫的,長期困難的,家庭有特殊情況的,全社會共養,讓真正的貧困來享受,也有脫不掉的貧困戶,這樣是萬人挑一,的確沒辦法哪就全社會必須共養。


萬則紅


如何看待在農村有些人想成為貧困戶的現象?

對於這種現象,農夫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一個方面是人家真的日子困難,希望得到貧困戶的資格,讓自家人的日子好過一點。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有些人是抱著“不勞而獲”的心態,想要不勞而獲,多得到一筆錢財。

如果是第一類人的話,農夫認為這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有些農村家庭確實日子過得困難,比如家裡缺乏勞動力,或者是因為有人身患疾病,各處都需要花錢。而這個時候國家有扶貧名額,是可以爭取一下的。這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雪中送炭,是讓他們繼續活下去的一種勇氣。

單身如果是第二種人的話,那就真的要對其投以鄙視的態度了。什麼是貧困戶,其指的是年人均純收入低於國家標準線的弱勢群體。如果你的生活沒什麼壓力,而且有房有有車的,日子如此的富足卻要和一些弱勢群體的去爭奪名額,這對於你來說可能是沒什麼,但是這卻對於鎮宅貧困的人群來說,就是落井下石啊。

不過後面這種人近些年在農村裡真的還不少,他們有工作,有豪車,經常出入高檔次的場所,卻成為了扶貧的對象,真的是讓很多人都憤憤不平。也是由於有這些人的存在,才導致了扶貧在某些地區已經變味,越扶越貧,越扶越扶不起來。

農夫最後想說的是做人還是要講良心的,也只有通過自己的能力賺錢,這樣的日子才能過得踏實。不然就算你一時佔到便宜了,但是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清查這些“假貧困戶”,到時候撕掉你的偽面具,你還有何面目在村裡混呢?


農夫也瘋狂


我是黔東南非典型農民,恰好現在也涉及扶貧工作,對此深有體味。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天上掉餡餅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是人類美好的理想之一。呵呵。

政府對農村扶貧項目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了,貧困戶能夠得到的好處也越來越多了。怎麼幫怎麼扶,核心不外乎錢財。

按道理來說,貧困戶的名聲不好,可是現在大家卻爭當貧困戶。有人戲言,現在農村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貧困戶,一種是群眾。在一定程度上講,貧困戶享受了超國民待遇,成了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對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爭當貧困戶的現象呢?

爭當貧困戶,是貧困戶有巨大的利益可以享受。

一旦建檔立卡,無條件幫助你脫貧!各項政策資金都會向貧困戶傾斜,各級幫扶責任人會關心你幫助你!政府免費實施的各類幫扶項目,體現著大額的錢財。

還有一個最重要原因是農村觀念上的轉變。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不僅使得農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很多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錢財比臉面更重要,不要臉才能有錢,屁股比臉更重要,最主要的得到實惠。農村生活困苦,“金錢萬能,唯利是圖。

也確實有一部分貧困戶的家庭條件不錯,但卻是貧困戶的情況。

這是因為在扶貧政策的實施過程當中,最初的貧困戶認定標準不成熟,識別程序不規範,再加上評議人員的不專業,種種因素導致一部分條件不錯的農戶也能通過村組評議,魚目混珠成了貧困戶。進入扶貧系統,建檔立卡了,現在難以清退了。

因為現在想清退貧困戶,除非貧困家庭成員涉及四有(有房、有車、有工商執照與財政供養人員),但是還有一個限定條件,如果在成為貧困戶之後有房有車的,不能進行清退。所有很些條件還可以的農戶,也光明正大的成為了貧困戶,享受地政府的幫扶。有些家庭當年是因為家有學生導致家庭困難,才被群眾評議成貧困戶的。現在畢業了,自己外出務工了,家庭還是貧困戶。有些家庭現在勞動力佔了大部分,也還在扶貧系統之內。一日建檔立卡,終身是貧困戶。

所以現在的有的貧困戶有房有車,這個非常讓其它群眾難以接受。但是按照政策,他只是脫貧,沒有清退出扶貧系統,甚至於還可以光明正大繼續享受扶貧政策,因為脫貧不脫政策嘛。呵呵。


獨行者老潘


很正常的不正常!這句看似矛盾的一句話反映的正是當前脫貧攻堅工作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為什麼想成為貧困戶呢?因為會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一旦建檔立卡,無條件幫助你脫貧!各項政策資金都會向貧困戶傾斜,各級幫扶責任人會關心你幫助你!


以雅安市為例,比如建檔立卡貧困戶想發展產業卻無資金,可以享受5萬元以下的三年無息貸款。一些幫扶部門還為貧困戶提供雞苗,仔豬,補貼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房屋有安全隱患的,重建或維修加固有補貼。孩子上大學,有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生病住院有衛生扶貧救助基金,縣域內住院報帳比例高達90%。總之,必須保證貧困戶不愁吃,不愁穿,不為無錢供子女讀書煩惱,不為無錢看病而擔憂,不怕房子漏風漏雨,不愁無安全清潔的水飲用,不愁用電安全,不愁沒有電視看!不能通過自身勞動能力脫貧的會落實低保政策確保衣食無憂。總之,貧困戶享受了超國民待遇,成了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對象!人都有逐利的思想,當看到周圍的貧困戶享受了那麼多好處的時候,作為經濟條件差不多的鄰居想不想呢?所以說很正常!


為什麼說不正常呢?貧窮並不光榮!沒有人想貧窮!爭當貧困戶的思想肯定不正常!從古至今,扶貧濟困是社會公認的美德!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也是好事!但扶貧更需扶志和扶智,消除致貧的土壤!很多人在關心支持下走出了貧困!但人過一百,形形色色,一些人鑽政策空子,覺得自己是寶貝!當一個人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時候,會消磨意志,好吃懶做!所以農村流行起一些俗話“起早貪黑,一分沒得”“好吃懶做,有錢補助”“要懶懶到底,政策來兜底”!這樣的思想嚴重背離脫貧攻堅工作初衷。這種現象正常嗎?


當然,這種想當貧困戶的人畢竟是少數。好政策必須貫徹執行,任何事物都在矛盾與曲折中前行!消除絕對貧困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辦法總比困難多,脫貧攻堅這個歷史重任一定會在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下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得以完成!


都市家庭的鄉村樂園


這種現象很正常,也充分說明了國家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很多人都想成為貧困戶,享受這些好政策,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國家加大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就是為了能在2020年實現如期脫貧時不拉下一戶一人,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好政策是想通過政策扶持激發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通過國家幫扶和自己努力實現穩定脫貧,而不只是單單靠國家的扶持生活,最終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不是幫扶的目的,所以很多人想成為貧困戶享受特惠政策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這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