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我們印象裡的宰相,都是肚子裡能撐船的大人物,行事沉穩有度,像諸葛亮那樣深謀遠慮,像魏徵那樣正大莊重。他們任性?不會吧?錯!千萬不要讓常識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有些宰相任性起來,也是宰相級別,絕非我們尋常草民可比。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先說這位北宋的宰相張齊賢吧。我們大多數人只知道北宋名相趙普,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更不會知道趙普臨終向皇帝推薦佐政的人,就是他。張齊賢在布衣時,就已經任性成病,曾在大街上攔住太祖的儀仗隊,說要進言獻策。好在太祖比太歲脾氣好多了,不在乎個把人偶爾動動土耍耍小性子,而且對他也充滿了好奇心,畢竟敢在大街上攔聖駕的不多,就帶著他到了行宮。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到了行宮,張齊賢就剎不住車了,邊滔滔不絕地說,邊在地上寫寫畫畫,一口氣竟提了十條建議。這就是後世流傳的“畫地十策”,它基本上決定了北宋後來的政治走向。太祖趙匡胤覺得不錯,當時就認可了其中的四條,誰也沒想到這下竟惹惱了他,他立即就不幹了,非要皇帝全盤接納。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我覺得我說的都好著呢!要聽就都聽。為啥要挑三揀四啊?你給個理由先!你以為這是老太太上街買菜啊?越說越激動,後來竟和皇帝吵得不可開交。太祖也是武將出身,你在人頭上鬆鬆土,人家有海量,不跟你一般見識,但你要把人家腦袋當花盆種花種草,人家當然不幹了。太祖皇帝終於忍不住勃然大怒,叫侍衛來把張齊賢扔出去。侍衛們生拉硬拽,好歹算是把這二貨扯走了。不然不知道他會不會和皇帝扭在一處。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雖然很生氣,但太祖皇帝心裡還是非常賞識他的,回來後就興沖沖地跟自己的兄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推薦了,說得到張齊賢是自己這次出行唯一的收穫,他將來可以選用張齊賢做宰相。有趙普臨終前的推薦,還有當初太祖的建議,他當宰相就沒有了懸念。

這張齊賢文韜武略真的是非同一般,不但下馬能治國,上馬也能安天下。宋太宗北伐大遼,敗得那是一個慘,大將曹彬,潘美接連吃了敗仗,評書裡的楊令公楊業也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值此危難之際,人人都避之不及,生怕被皇帝抓了丁,結果這個任性的張齊賢竟主動請纓,要去做代州的知州。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那些武將們都從指縫裡露出兩隻眼,幸災樂禍地看著他,就你能!一個不覺死的鬼!這回讓你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你以為打仗是過家家啊?一到代州,張齊賢面對的就是一個極端兇險的局面,大遼北院大王蒲努寧率領著自己的王牌騎兵瘋狂反撲,已經兵臨城下,大將馬正列兵於代州南門外,寡不敵眾,形勢危急。守將盧漢贇卻不想接應,嚇破了膽想撒丫子當兔子。被張齊賢連罵帶哄,總算不再逃跑,但讓他出城迎戰?沒門。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危難關頭,史書記載張齊賢“選廂軍兩千”出關延敵。什麼叫“廂軍”?它類似於現在的工兵,專事修橋鋪路,並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好湊賴湊,差不多也就兩千。這樣的軍隊和大遼王牌作戰?那些武將們都等著看這個文官的笑話。

張齊賢才不理這些,他先慷慨陳詞,做了一番戰前動員。我們是“廂軍”,禁軍說了,我們也就砍砍樹鋪個路,扎個帳篷鬥地主,打仗不行,不是男子漢,我們是不是男子漢?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是!”廂軍們氣瘋了,一陣山呼海嘯。好!那咱就給那些瞧不起爺的孫子們看看,讓他們看看爺是怎麼打勝仗的!衝啊——衝啊——,一番話煽乎地這些小夥子血衝頭頂,眼珠子通紅,嗷嗷地叫著,就跟著張大人衝了出城!

這股子瘋狂勁把那些正規軍都驚呆了,怎麼這些廂軍小綿羊秒變大灰狼了?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邊,出了城,這些憋著一口氣的廂軍,那是一個能打,有道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個個都是拼命鬥狠的主。把大遼的精銳都沖垮了。張齊賢就這樣解了代州之圍。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這位宰相任性起來,沒人可比

書上記載的就寥寥幾字,卻也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當時將士們的血氣剛勇,“誓眾慷慨,以一當百,遼兵遂卻。”在他的運籌帷幄下,不久宋軍又取得了土磴砦大捷,在土磴砦一役中大挫遼軍,連蒲努寧的兒子也都做了他的俘虜。看看,這就是任性的張齊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