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未來或可「掃手」乘公交

記者 潘文

晨報訊 在中山公園裡,你偶爾會碰到一個外型酷似“瓦力”的巡警機器人在“工作”。在松江大學城裡,小螞哥物流機器人已經成為配送外賣、快遞的“好幫手”。在深蘭人工智能大廈裡,進進出出的工作人員無需刷卡,掃描手掌就可以快速通過閘機。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它不再僅僅存在於實驗室中,而是已經來到人們身邊。

昨日,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業深蘭科技在江蘇常州正式成立深蘭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旨在打造中國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和成果轉化高地。在深蘭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內,記者看到了多個已經進行應用和即將投入應用的人工智能產品:未來通過手掌就能證明“我是誰”,完成認證、乘車、購物、支付等項目;在自動駕駛功能性商用車上,記者拿起了一盒西紅柿,多個生物識別攝像頭立即自動識別出了商品類別和數量,顯示在旁邊的電子屏上。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錄入個人手脈信息後,市民可以通過手機App叫一輛這樣的自動駕駛商用車到家門口。通過“掃手”進入車輛,挑選好後心儀的商品後,無需掃碼支付即可拿走,通過之前的手脈信息會自動完成扣款。

據悉,除了可以“掃手”支付,市民未來還可以“掃手”乘公交車。研究院現場展出了一輛熊貓公交,這是一款大型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客車,搭載了自動駕駛技術、車載機器人、手脈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乘客異常行為檢測、防盜防偷系統、逃票追索等功能。司機前面安裝有一個車載機器人,可對司機的狀況進行一些預判,比如說司機的身體健康情況出現異常、疲勞駕駛時,車子會自動靠邊停車。公交車上裝有兩個主攝像頭和五個輔攝像頭,可以觀測到整個車廂的情況。通過攝像頭和圖像識別技術等,系統會判斷一些異常行為進行提醒,例如偷盜,侵犯、煙霧等。

據介紹,熊貓公交今年10月份量產車下線,計劃今年年底在部分城市進行應用。目前熊貓公交在上海地區的應用也正在推進,最早可能會應用於71路中運量公交,成功之後會推廣到更多的公交線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