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一個是峨眉山腳的旅遊鄉村

一個是改革新建的

紅軍部隊

這裡的軍營根植著信仰

這裡的田間烙印著感動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坐落在營房邊的水塔

營區的左邊是白衣村,右邊是楊村,兩個村子除去外出謀生的青壯年,餘下近千名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

村民用最樸素的方式

詮釋著他們的擁軍情愫

“就是想為部隊做點事”

官兵用最炙熱的感情

踐行著熱愛人民的錚錚誓言

“當好村子的‘守護神’"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官兵與村民揮手告別

每天清晨,73歲的羅堂興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沿著營區聽著士氣如虹的軍歌,看著高高矗立在營區內那座白泥紅磚水塔,邊回憶往事邊走向東南方200米處的一座水泵房。

“羅爺爺,水泵房一切安全!”

看著迎面走來的羅堂興

哨兵呂永勇咧著嘴

彙報起水泵房“哨位”的情況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老人每次都堅持把官兵送到村口

“小夥子,看好水泵房任務可不輕,大家用水都在這裡呢。” 羅堂興指了指眼前這臺新水泵也跟著笑了。

“保證完成好任務!”看著眼前青澀又充滿朝氣的哨兵,聽著不容置疑的回答,羅堂興笑容更多了。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羅爺爺為官兵講述水塔故事

坐在水泵房熟悉的角落

看著遠處的水塔

羅堂興說起這樣一個故事……


80年代初,兩個村莊吃水都是靠著村邊的溝渠,直到迎來一支部隊打起了一口井,才改變吃“天然水”的情況,官兵為了村民用水方便,又出資建起了水塔,從此村民們才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官兵們成了羅堂興老人家的常客

為答謝官兵,羅堂興和哥哥羅聯炳自發擔負起照看水泵房的任務,一次,羅堂興忙完農活回到水泵房準備開機抽水,遠遠地看著兩個陌生背影正在拆卸抽水的電機,羅堂興一想這可關係到官兵和村民的用水,是大事!二話沒有說跟他們打了起來,聞訊趕來的村民嚇跑了小偷,滿臉是血的羅堂興抱著被拆下來的電機對大家說:“水泵還在”。

直到7年前

年紀越來越大的羅堂興

正式向官兵們交接了

看守水泵房的任務

而他已經在這裡駐守了33年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官兵幫助村民羅姨晾曬稻穀

南方溼熱天氣多,一天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下來,官兵們經常是一身汗一身泥,由於水塔設備老舊,水泵壓力不足,每到用水高峰期都會出現供水不足或停水現象,只好用毛巾簡單擦一擦,不少戰士身上都出現了紅疹子。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每週堅持出來“縫縫補補”

戰士們生活中的不便被村長羅開敏知道後,他帶著村支部一班人將一臺22千瓦的抽水泵送到官兵手中,營長馬勇還沒來得及婉言拒絕,羅村長就急忙地開口說:

“都是一家人,就是想為部隊做點事。”看著村民質樸的眼神,官兵們再沒有說拒絕的話,只是將這份深情記在了心裡。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官兵為鄉親們修補路面

9月8日,凌晨,戰士謝雷發現向村民輸水的管道斷裂,營長馬勇組織官兵連夜搶修,硬是在天亮之前把水管搶修好。馬營長回憶起那夜的場景感慨萬千,他說:“官兵們連夜挖渠道更換水管,為的就是不耽誤鄉親們第二天用水。”


“水泵、水塔、水井”,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雖然村子裡引進了自來水

但他們依舊喜歡

那口流淌40年

甘甜沁潤的井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