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沿川藏公路一路向西,在卡子拉山頂的觀景臺上,"西行康巴"四個字用大紅有油漆噴塗的地面上,它是告訴行走在地面上的人,也是告訴飛在天空的人們,康巴就在這裡,康巴就在我們的腳下……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318"就在腳下,西行康巴,說走就走的感覺真好

我向同行的戰友詢問那些地方屬於康巴藏區?同行的戰友告訴我說,從康定到巴塘,這中間的地方就叫康巴藏區,這地方的男人就叫康巴漢子、這地方的草原就叫康巴草原。呵呵,講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不容置疑。高速公路不就是這樣用兩頭城市名字來命名的嗎?當時也就這麼認為了。

後來查閱了一下資料,大致是沒有錯的。過去藏區分成了衛藏、康藏和安多三部分,衛藏是以拉薩為中心向西部輻射的高原大部分地區,安多是以念青唐古拉至橫斷山以北、青海、甘南、四川西北的廣大地區。而康巴藏區則是位於橫斷山區大山大河夾峙之中,包括今天的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壩兩個藏族自治州、西藏東部的昌都地區和雲南的迪慶地區等。如果是簡單表述的話,那就是西藏昌都及其東部的藏區就是康巴地區。由此看來,康巴地區也不是一個很嚴謹的地理概念,有些資料說得也不盡一致,但這並不影響康巴人的美譽。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康巴漢子們又要上路了,馬背上馱出的是貨物,馱回的是財富

西行康巴的路上,你就象是坐過山車,一會把你拋上峰頂,一會又將跌入谷底,一上一下就是一、兩千米的落差,驟然之間的高海拔變化,把人們生理與心理反應都進入了難以適應的臨界狀態。在層層阻斷的橫斷山系之間,連接它們的是每座山間埡口之間的一條條細若遊絲的崎嶇之路。而這些讓人難以到達、難以親近埡口也就成了景色悽美的絕佳之地。在每個埡口,瑪尼石堆積高大,風馬旗迎風飄揚,而這些也為藏區,同的人文環境打下了深深的地理印記。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川藏線上最不平坦的地方-----雅礱江畔的四川雅江縣

康巴地區很遼闊,但如果有人說一個康巴地區的一個縣城找不到一塊可以打藍球的平地,你一定不相信,那我告訴你雅江縣就是。座落在雅龍礱江畔山坡上的雅江縣其實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小山城",因為城裡坡度大,一個單位內部都要上下幾百個臺階。小街小巷的到也精緻。雅江縣只有4—5萬人,不及內地的一個鄉鎮,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忽略的地方,但是座落在川藏公路近旁的雅江縣西俄洛鄉,卻有一個康巴地區首屈一指的"康巴漢子村"。是不是所有康巴漢子都是外形彪悍,野性十足的呢?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進村。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318"國道是中國的風景大道,其實最好的風景是這些看風景的人

有關康巴漢子傳說不少,有的說康巴人思想解放、剽悍好鬥,喜愛流浪,被人稱為 西藏的"吉卜賽人"。有的說康巴漢子極善經商,他們重信守義、敢於冒險,到處做買賣,足跡遍佈西藏及周邊地區。還有得說,他們是藏區各地寺廟的重要施主之一。

其實對於內地人來說,所有的藏族男人都是康巴漢子。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康巴人不光會經商,更會種田。綠色田地裡長出的是青棵,更是希望。

理塘縣城東西兩頭公路上各立有一座石牌樓,獨孤的石牌樓上真真切切地鐫刻上了"世界高城理塘"的六個大字,經過此處的人們多少都會產生一些敬畏。可後來仔細一想,理塘縣城的海拔也就是4000米,並不算太高。如何貫以"世界高城"之名號呢?可人家叫得如此理直氣壯,可見一定是有典故、有出處的。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理塘縣的"世界高城"門之西城門

理塘也確實有它的不凡之處,有資料說這裡曾轉世過兩世達賴,十餘位高僧活佛。現在仍然健在的帕巴拉·格列朗傑從19歲起就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一直到現在都是副國級領導人,而老人就是理塘縣走出去的。理塘在歷史上屬於西藏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政治通道,西藏各階人士覲見皇帝,中央政府派出駐藏要員,以及中央政府派往西藏的軍隊均要通過此地,所以有著較為特殊的地理優勢。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理塘縣的寺廟除了理佛,有時也是藏族同胞健身休閒的地方。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四川甘孜州理塘縣是一個更像城市的縣城

儘管有這些值得誇耀的過去,但世界高城的稱號應該首先是一個地理概念,據我所知,西藏的當雄、安多、那曲、改則、措勤、日土等藏北、阿里的縣城都在這個高度之上。由此看來,所謂的"世界高城"也只是當今理塘人的自我炒作罷了,認不得真的。不過坐落在群山環抱、開闊而平坦的毛埡壩草原上的理塘縣城的確是青藏高原更像城市的縣城。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巴塘弦子,藏語叫“諧”,是“圓圈舞”的意思,西藏人稱之為“康諧”, 也就是“康巴人跳的舞”,

在沒到巴塘以前,我真得不知道康巴藏區還有一個弦子舞的舞蹈。進了巴塘縣城,一幅"中國弦子故鄉"的大招牌和一座藏族男女舞者的銅雕讓我知道了中國的弦子舞。弦子,是藏族特有的一種胡琴,巴塘弦子,藏語叫"諧",是"圓圈舞"的意思,西藏人稱之為"康諧",也就是"康巴人跳的舞",迄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她的故鄉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

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也常稱為"弦子",是在樂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族歌舞藝術。其實,弦子舞是流行於康巴地區的,和巴塘隔金沙江相望的西藏芒康縣的弦子也很有名,在318國道旁邊也常常能看到芒康弦子的宣傳招牌,是不是也會有一場弦子故鄉之爭不得而知,但大家都喜歡跳弦子且都很有傳統、很有特色則是不爭的事實。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金沙江大橋-------川藏線上四川與西藏的界河

在川藏線上,過了巴塘金沙江大橋,才算真正踏上西藏的土地。

現在我們站到分界線上了,這條線雖然看不到,但在他在人們的心裡。

邁步跨過了,也就踏上了這片佛教浸染的土地。

西行康巴 看的總是不如聽的精彩

巴塘金沙江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