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家鄉變得更美麗

(原標題)大新縣退休幹部農凡敏回到家鄉後,帶領群眾大力推進村容村貌改造工作,促使家鄉發生變化——為了家鄉變得更美麗

□ 蒙東波

在大新縣近日公佈的“四個好”宜居達標村名單中,全茗鎮全茗社區巴孟屯榜上有名,這是巴孟屯近年來獲得的一項榮譽。村民都說,退休幹部農凡敏在其中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

巴孟屯是個60戶241人的小山村,土地面積少,過去曾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屯,屋爛路窄,水塘邊垃圾成堆。2002年,農凡敏從縣計生局黨組書記崗位退休後,曾和老伴一起去南寧給兒子帶孫子,後來孫子上中學了兩老返回岜孟老家住。看到村裡髒亂差、交通落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和群眾一起改變家鄉髒亂差的面貌。

要致富,先修路。看到巴孟屯通往外面都是黃泥路,路面窄得過不了車,村民出行不便,農凡敏便決心帶領群眾修路。2009年,農凡敏與村幹部一道出謀劃策,把修建村社道路擺上議事日程。他多方聯繫,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迅速啟動了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發動群眾集資、投工投勞修建。很快,一條長700餘米、整潔乾淨的水泥道路呈現在人們面前。巴孟屯的這條水泥道路不僅讓村民的出行條件得到了改善,也優化了村莊發展環境。

多方力量凝聚,讓村貌“靚麗”轉身。在農凡敏等人的帶動下,巴孟屯群眾的觀念慢慢改變了,大家開始認識到村莊綜合整治的好處。為了改變村容村貌,農凡敏和村民小組負責人農元飛、農永亮等人共同研究建設巴孟屯方案,引領推動巴孟屯建設。近年來,全屯村民積極參與,村民們捐款10多萬,並多方籌集資金,全著力改變村容村貌。在政府的扶持下,巴孟屯先後建成了村民舞臺、籃球場、文化室,道路兩旁豎起了路燈,村道、巷道全部實現硬化,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觀。

“只有黨員強,隊伍強,農村戰鬥堡壘作用才能發揮出來。”農凡敏認為,巴孟屯的發展,群眾是主體,黨員是關鍵。從這個理念出發,在推進村容村貌改造過程中,農凡敏和村裡的共產黨員發揮帶頭作用,以黨員聯繫群眾制度為抓手,實行黨小組“四個好”黨員責任區,6名黨員主動當起了“排頭兵”,不僅帶頭清理自家房前屋後環境衛生,還管好自己所聯繫農戶房前屋後和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農凡敏和農元飛、農永亮等人時常組織黨員義務打掃衛生,營造了“帶頭幹,一起幹”的良好創建氛圍。

不僅要摘掉“髒亂差村”的帽子,而且要帶領群眾開展爭創“千屯五化·助力脫貧”活動先進村屯,這是農凡敏和巴孟屯黨小組對群眾共同作出的承諾,表明的決心。

在爭創“千屯五化·助力脫貧”活動先進村屯前期,有的村民不願意參與,農凡敏和黨小組通過黨員聯繫戶制度等方式,深入到各家各戶,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座談,暢通黨群“心路”,同時黨員和屯理事會成員以身作則,帶領一部分村民先行。隨著整治工作的推進,參與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清理路邊垃圾、拆除危舊房、整治生活汙水和亂堆亂放等工作有序展開。目前屯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人的變化”:絕大多數村民都主動維護環境的行動,自覺管起房前屋後衛生及綠化。經過幾個月的整治,如今巴孟屯環境煥然一新,道路硬化戶戶通,村莊變綠了,夜晚的村莊變亮了,溝渠暢通清澈了,環境衛生也整潔了,潔淨優美的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正逐步建設成為村民幸福嚮往的家園。

日前,筆者來到巴孟屯採訪。秋後的巴孟屯,遠山如黛,毛竹和龍眼樹遍佈山崗,水泥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綠意盎然……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幅秀美的山水畫裡。

“現在村裡乾淨整潔了,我也不去南寧和兒子住了。”農凡敏說,村裡漂亮了,住著也舒心,還能常和村民聊天,兒子有空會回來看他們,他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農凡敏對巴孟屯的未來充滿了期盼:“環境越變越美了,這是我的家鄉,我覺得有責任為家鄉出力,讓家鄉的環境越變越美了。”

“農凡敏是我們巴孟屯的主心骨,在群眾很有威信,他經常給我們出謀劃策,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黨小組和村民小組及理事會都很團結,村民們和睦相處。”巴孟村村民小組長農永亮說。

像農凡敏這樣反哺鄉村、造福桑梓的賢達人士,在全茗鎮並不少見。近年來全茗鎮利用各種平臺,積極打好親情牌、生態牌、產業牌和文化牌,著重激發外出鄉賢能動性,有效促進了鄉賢的迴歸,他們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精神品質、技能特長等為建設家鄉出謀劃策。全茗鎮黨委書記黃雲燕認為,鄉賢是家鄉的守望者,鄉村振興呼喚鄉賢,希望更多的退休返鄉的賢人志士,德高望重的基層幹部和反哺桑梓的業界等鄉賢,利用自身的威望和影響力,回到家鄉參與扶貧攻堅、新農村建設,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添翼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