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房價應該是家庭月收入能買當地一平米的房子,你怎麼看

2018年8月有網友向我提問:有人說健康的房價應該是,當地每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能買當地一平米的房子,你怎麼看?以下是我針對該網友提問的回答。

很明顯提問者不懂得什麼叫商品房,同時也不懂得商品房的定位是什麼。所以就更加不瞭解房價是如何核定的了。

首先我們應當明白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商品房是商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怕大家看到文末又忘了,商品房是商品、商品、商品。

商品的定價是由加工商品以及出售商品的服務商定的,而不是由“你認為”“我認為”和“他認為”定的。

有人說房價應該是家庭月收入能買當地一平米的房子,你怎麼看

舉個例子,比如你是個賣煎餅的創業者,一個煎餅賣3塊錢,旁邊一個人說:我一個月收入1塊你應該賣1塊。另外一個人講我收入才兩毛你應該賣兩毛。荒謬不?他們誰懂得你每天需要幾點起床開始加工,他們誰懂得你需要購買多少原材料,他們誰懂得你每天要經歷什麼樣的惡劣天氣,就隨意給你定價?

我們再來看商品房。商品房的土地價格逐年提高,留意新聞的都能看到,每年都有新的地王拍出來。商品房的稅收多達三四十種,哪個行業需要繳納這麼多稅收?建築原材料的技術和成本每年都在增加,每個買房者買房時都會問開發商採用的是什麼材料。而房地產從業者的工資比其他行業也高。請問所有的成本都在增加,房價怎麼降低?

還有一個最根本的點開發房地產的人是商人還是慈善家?商人做企業的目的是賺錢還是賠錢?

這是最基本的邏輯道理,你們難道這都看不明白?看不清楚?

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國所有的城市,翻翻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商品房發展至今的歷史,去仔細看看,看看開發商是不是寧願讓樓盤爛尾,都不會降價出售。這是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就不需要在這裡過多解釋。

有人說房價應該是家庭月收入能買當地一平米的房子,你怎麼看

商品房的定位

商品房從剛剛誕生時定位的消費人群就是高收入人群。1979年中國第一個商品房東湖新村誕生,售價每平米700元,當時全國平均月工資40-60元不等,買得起嗎?一年的工資才夠買一平米。所以商品房問世時,沒有老百姓會想著去購買,當時都是那些所謂的“萬元戶”去買房,而且還都是偷偷摸摸的不讓周圍的親戚朋友知道。

直到按揭貸款由中國香港引入內地,才使得老百姓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買得起商品房。

商品房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高收入人群。

那麼買不起商品房的人怎麼辦?

收入低的家庭可以申請購買經濟適用房。家庭成員如果不具備勞動能力的可以申請廉租房。商品房本身就不是給收入低的家庭設計的。

那麼肯定有人會問我申請不到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啊。是的,那你認真想一想你申請不到的原因是什麼?你申請不到跟開發商有什麼關係?我說過了開發商就是為了賺錢才開發樓盤的,他需要繳納鉅額的土地費用和稅收,這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不需要繳納的。

有人說房價應該是家庭月收入能買當地一平米的房子,你怎麼看

總結

希望你認清一個客觀事實,開發商開發商品房的目的是賺錢不是賠錢。開發商是商人不是慈善家。開發商開發樓盤需要繳納鉅額的土地費用和稅收。開發商寧願樓盤爛尾也不會低價出售。開發商永遠不會因為購房者覺得價格貴而降價銷售。如果開發商品房以後沒有了市場和購買力,那麼開發商就會把資金投入到其他行業中去,繼續賺掏消費者的腰包。就如當今我國房地產企業前20強裡,一大半的企業都不是做房地產起家的一樣。以上就是客觀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