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老母,照顧3個殘疾親人!邢宗福「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邢宗福與侯章義是同母異父兄弟,邢宗福是大哥,今年64歲;侯章義是弟弟,今年47歲。邢宗福不僅一年要耕種家裡10餘畝土地,還要贍養一個年逾八旬的母親和照顧弟弟侯章義一家3個殘疾人。其“孝老愛親”之舉,受到左鄰右舍村民的好評,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點贊。

9月3日,記者來到黔江區沙壩鄉石橋村7組邢宗福家,只見剛從地裡勞作回來的邢宗福,來不及喝口茶水,就抱著坐在院壩板凳上乘涼的大侄子侯天旺上廁所,接著去房屋周圍尋找先天性智障的小侄子侯天毅。大約10分鐘後,邢宗福拉著侯天毅在板凳上坐下來,向記者講述家裡的現狀。


贍養老母,照顧3個殘疾親人!邢宗福“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兩兄弟分家再閤家

▲▲▲

“父親去世時我才幾個月,是繼父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現在弟弟一家3口成為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我要像繼父當初待我一樣,照顧好他們一家。”邢宗福說。

在16年前,當大哥的邢宗福幫弟弟侯章義操辦完婚事,沒多久兩兄弟就歡歡喜喜分家,各自打理一個家庭,母親當時隨邢宗福一起生活。

婚後的侯章義與妻子郭祖慧勤儉持家,先後生育2個男孩,一家其樂融融。可兩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別人家庭那種歡聲笑語,一直在憂慮中度過。


贍養老母,照顧3個殘疾親人!邢宗福“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侯章義的長子侯天旺,現年滿15歲。在上小學三年級時,身體出現異常,雙腳開始疼痛,漸漸不能行走,被醫院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醫治侯天旺的病,家裡花了不少錢,醫生告訴侯章義,這種病很難治癒,它是一組由遺傳因素所致的原發性骨骼肌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的肌肉萎縮、肌無力及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後來,侯天旺只好輟學在家。現雙腳不能站立,雙手無力握住柺杖,只能勉強坐著。如是倒在地上,靠自己是爬不起來的。

侯章義的小兒子侯天毅,現10歲,先天性智障兼癲癇病,發病後倒在地上人事不省。侯天毅在不滿1歲時,他媽媽就離他而去,侯天毅全靠伯伯、伯孃撫養到現在。

屋漏偏遭連夜雨,侯章義也在5年前因雙腳疼痛,落下肢體二級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邢宗福看到弟弟和兩個侄子均為重度殘疾,只好接到一起生活,兩個家又合在了一起。他負責耕種兩家人的10多畝田地,妻子負責在家看管兩個小侄子。


贍養老母,照顧3個殘疾親人!邢宗福“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照顧弟弟一家3口

▲▲▲

“自弟媳去世後,弟弟家一直住在兩間破舊的木房裡。我起早摸黑幫他到公路邊去挑磚、挑沙子、背水泥、扛鋼筋等,修起了一層兩間的水泥樓房。” 邢宗福說,原本讓兄弟一家過上好日子,哪想到他們一家3口,身體接連出現問題,就變成現在這樣子。

針對侯章義一家的情況,當地政府也在5年前解決了一家3人的農村低保,區殘聯也在逢年過節時上門看望和慰問。

“現在弟弟和兩個侄子在家裡都是長期服藥,要是沒有政府的幫助,還真沒辦法維持。”邢宗福說,他現在只負責種一家人吃的糧食、蔬菜,還養雞養豬來解決一大家人的生活所需。

在邢宗福家,目前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兩家合成一家共有10口人。其母親楊澤蘭,現年83歲,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最讓邢宗福擔憂的是兩個侄子,他們的飲食起居必需要人護理。

侯天旺不能行走,吃飯要人喂,上廁所要人抱著。侯天毅在熱天,一天要發病3次以上。若在冬天,一天要發5次以上。發病後就人事不知,醒來後又是好人。

“這些年,我哥哥和同齡人相比,蒼老多了,是我們一家3口讓哥哥和嫂嫂受拖累。他們既要贍養母親,還要照顧我們一家人吃喝。能遇到這麼好的哥嫂,是我和兒子前世修來的福!”侯章義說。

贍養老母,照顧3個殘疾親人!邢宗福“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

“像侯章義這麼好的哥哥、嫂嫂,確實找不出幾個。他們雖然是同母異父的兄弟,但他們對待侯章義一家比親兄弟還親。”附近的居民楊進中說,邢宗福的為人處世,不僅是對自家弟兄好,對周圍的鄰居也一樣非常好。

春耕春播和收割季節,鄰居看到邢宗福家忙不過來,都主動過來幫忙。“一個人要負責耕種兩家人的田地,為的是讓這個大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尤其季節的活路,大家都會相互幫助。”鄰居楊長春說,邢宗福這麼多年,悉心照顧侯章義一家,他的所作所為讓我們很感動,其孝老愛親之舉也影響著周圍的很多家庭。

邢宗福的“孝老愛親”之舉,在當地傳為佳話。不僅成為左鄰右舍效仿的典範,還感動周圍的鄉親父老,感動社會更多的愛心人士。


贍養老母,照顧3個殘疾親人!邢宗福“孝老愛親”感動鄉鄰


黔江幫幫幫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在2016年關注到沙壩鄉西泡村龔婆婆母子,瞭解到邢宗福10餘年如一日照顧侯章義一家的事蹟非常感動。這些志願者去看望龔婆婆母子時,都要帶著大米、食用油、牛奶、衣物等看望侯章義一家,還請了醫務人員上門就診。

“針對侯章義一家的情況,其生活上有政府的關照,飲食起居有哥嫂無微不至地照顧。作為志願者,也要盡一份綿薄之力,給這個家庭多一份關愛。”志願者吳永富說。

記者:李詩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