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观点|韩建伟:终于,普京翻脸了!

2018年9月27日,上外中东研究所韩建伟副教授在“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终于,普京翻脸了!》,全文如下:

终于,普京翻脸了!

MESI·观点|韩建伟:终于,普京翻脸了!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9月24日宣布,由于发生伊尔-20飞机被击落事件,俄罗斯将在两周内向叙利亚交付S-300导弹,以提高其作战能力。俄方将向叙利亚提供的S-300防空系统可拦截25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打击武器。

绍伊古指出,俄罗斯2013年曾应以色列请求,暂停向叙利亚供应S-300,但如今局势发生变化,且过错不在俄方。俄方将向叙防空部队指挥部提供俄军独有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将对攻击叙境内设施的航空器的卫星导航、机载雷达和通信系统实施电子压制。

此前,以色列派出空军官员赴莫斯科提供17日俄罗斯战机被击落的相关证据。其中不仅包括伊尔-20战机被击毁的细节,还有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武器的相关证据。

随即,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报告,确认了“以色列以俄罗斯战机为掩护导致俄战机被误击”这一事实。

以色列总理内塔胡尼亚警告俄罗斯:“不要把武器给不可靠的人。”

美国也表示,俄罗斯的这一决定是完全错误的,此举会升级叙利亚当前的紧张局势。

那么,以色列为何要把枪口瞄准俄罗斯?普京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莫斯科时间9月17日23时左右,俄罗斯一架伊尔-20飞机,在返回叙利亚赫梅米姆基地途中,被叙利亚防空导弹系统意外击落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15名俄罗斯军人全部丧生。

稍稍回顾下, 2015年11月,同样因为在叙利亚问题中的分歧,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造成1人死亡。

不同的是,此次击落俄军战机的不是心怀叵测的对手,而是与俄罗斯并肩作战的盟友——叙利亚政府军的导弹系统。

问题出在哪里?

事后调查发现,在俄军战机被击落的同时,4架以色列空军F-16战机正在对叙利亚拉塔基亚市的军事目标实施打击。

按照国际惯例,以色列应提前半个小时通知俄罗斯。

然而,这次直到发动打击前1分钟,以色列才将行动计划告知俄方。

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将伊尔-20飞机引导至安全地区。

于是,原本应该对准以色列战机的叙利亚导弹系统,误将俄罗斯战机视为敌方目标,并将其击落。

因此,俄国防部认为以方行为带有挑衅性。

事件发生后,以色列、俄罗斯、叙利亚各方打起了“口水战”;

以色列嘲弄叙利亚“不专业”,乱射导弹干掉了自己人的战机;

叙利亚认为,以色列故意以俄战机为掩护,导致自己失手,击落盟友战机;

俄罗斯国防部愤愤不平,但是,普京的反应颇为理性和克制,他一方面要求彻查战机被击落的真相,另一方面与内塔尼亚胡通电话,与以色列方面保持沟通。

9月20日,以色列也派出空军官员赴莫斯科提供相关证据。

9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报告,确认了“以色列以俄罗斯战机为掩护导致俄战机被误击”这一事实。

针对俄罗斯向叙利亚供应S-300系统的计划,普京强调,俄方加强叙利亚防空部队作战能力的决定在当前局势下是完全适当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俄罗斯军人的生命受到任何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仍在发酵过程中。

迄今,历时7年的叙利亚内战已经演化为一场“微型世界大战”:

美国、俄罗斯、伊朗、以色列、土耳其,甚至黎巴嫩真主党等形形色色的势力,均介入了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斗争;

出于教派和地缘政治博弈考量,属于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的巴沙尔政权得到了同为什叶派的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是俄罗斯;

属于逊尼派的叙利亚反对派则得到了美国、沙特等国的支持。

经过7年艰苦战争,在打败伊斯兰国之后,巴沙尔政权逐渐占据上风,目前,收复全国在望。

在这场危机的最后关头,各国的心态十分复杂微妙。

美国仍然不甘心彻底退出叙利亚这一战场,伺机寻找各种机会进行破坏。

以色列政府已经公开表示不干涉巴沙尔政权统一国家的进程,但是,时常派战机闯入叙利亚领空,造成事实上的干涉。

巴沙尔政权目前十分虚弱,自然不是以色列的对手。

以色列在针对谁?

以色列最为关心的是支持巴沙尔政权背后的力量,即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和俄罗斯。

换言之,伊以矛盾及黎巴嫩真主党在叙的军事存在,是以色列仇视巴沙尔政权的关键原因。

以色列最关心的是其北部领土的安全及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那里受到了黎巴嫩真主党极大的威胁,而黎巴嫩真主党的主要支持者是伊朗。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与以色列同属美国阵营,保持着良好关系。之后,伊朗将美国视为头号“撒旦”,高举民族主义和反美大旗,美伊关系完全转向对抗。

在随后的40年里,美国主要采取经济制裁、外交孤立等方式遏制伊朗。伊朗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不断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并高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反对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

1982年,在伊朗帮助下,黎巴嫩什叶派成立了真主党,成为反抗以色列侵略的主要力量。而1987年哈马斯成立之后,虽然伊朗属于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哈马斯存在教派差异,但是伊朗却义无反顾地支持哈马斯的反以反美事业。

因此,以色列将伊朗视为心腹大患,以颠覆伊朗现政权为最终目标。

由于伊朗长期受到美国、沙特等国的遏制、封锁,本身实力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尤其在2002年之后,核问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伊朗的长期制裁,严重打击了伊朗经济,并遏制了其向外扩大影响力的行动。

两国并不接壤,制裁下的伊朗很难对以色列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两国冲突并不十分激烈。

2011年引爆的叙利亚内战使局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以色列与伊朗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内战的最初几年里,得益于伊朗及黎巴嫩真主党的帮助、奥巴马政府对中东地区谨慎介入的态度及反对派不能团结一致等因素,看似岌岌可危的巴沙尔政府一直没有垮掉。

自2015年起,俄罗斯直接出兵干预叙利亚战事,支持巴沙尔,打击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组织。

在此期间,俄罗斯与伊朗的立场渐趋一致——共同支持巴沙尔政府、打击极端主义和伊斯兰国,什叶派新月联盟由此逐渐扩大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尽管以色列也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反恐情报交流、军事相关领域的合作,但是,与俄伊叙关系相比,俄以双边关系还是逊色许多。

以色列一直高度关注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在叙利亚的扩张行动,对受到伊朗和真主党支持的巴沙尔政府也十分忌惮。

此次俄战机被误击事件反映了在当前叙利亚局势十分有利于巴沙尔政权的背景下,俄罗斯、叙利亚、伊朗三国不断加强军事合作引起了以色列方面的仇视和担忧。

于是,以色列不惜冒着触怒俄罗斯的风险,依靠先进的军事系统,耍弄伎俩,试图挑拨俄罗斯与巴沙尔政权之间的矛盾,借此阻碍巴沙尔政权完成统一的进程。

将伊朗势力逐出叙利亚?

在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问题上,以色列扮演着“最佳助攻手”的角色。4月3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突然曝光一大批由以特工获得的所谓的绝密资料,证明伊朗并没有遵守伊核协议,还在秘密发展核武器。

特朗普政府马上宣布对以色列的支持,并借助此事件营造氛围。5月8日,在众目睽睽之下,美国退出了国际社会长达十几年辛苦达成的伊核协议。

之后,伊朗将全部怒火转移到以色列,5月11日,向毗邻以色列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发射了20枚火箭弹。在以色列先进的反导系统保护下,戈兰高地几乎安然无恙。

随后,以色列也向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目标发射了60枚导弹。

此后,两国均保持了一定的克制态度,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以色列认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伊朗重受制裁之际,正是将其势力彻底驱逐出叙利亚的大好时机。因此,以色列步步施压,频发强硬言论,并四处游说,并试图争取俄罗斯的支持。

伊朗方面也十分强硬,不仅没有退出,反而愈发坚持继续留在叙利亚的立场。

国内大局未定,巴沙尔政府还没有完全收复国土,他们欢迎伊朗继续留在叙利亚。

叙利亚政府军取得节节胜利,在此形势下,以色列对巴沙尔政权与伊朗之间的联盟感到恐惧,因此,不惜出动战机打击巴沙尔政权控制区内的军事目标。

对俄罗斯疑虑日益加深

在叙利亚伊朗驻军问题上,俄罗斯调停努力的失效及俄伊叙三国的走近,导致以色列对俄罗斯疑虑加深。

近几年,俄罗斯与以色列的关系迅速升温,特别是在伊斯兰国崛起之后,两国的军事交流不断增多。

以色列希望利用俄罗斯的影响力来协调与伊朗的关系,俄罗斯力图在中东两大阵营之间保持平衡,充当中东地区诸多矛盾冲突的调停者,以便进一步加强在中东的话语权。

为了让伊朗从叙利亚撤军,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马上亲自访问莫斯科,希望俄罗斯总统普京出面劝说伊朗从叙利亚撤军。而俄罗斯则答应了以色列的请求,同意进行斡旋。

6月初,内外交困的伊朗在软硬兼施情况下被迫宣布撤出毗邻以色列的叙利亚南部地区,但是拒绝了完全从叙利亚撤军的建议。同时,伊朗加强了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更加倚重间接手段影响叙利亚局势。

俄罗斯方面也表示,自己没有权力干涉伊朗在叙利亚的行动。

以色列的战略目标没有达到。

而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的几个月里,俄罗斯与伊朗不断走近,这使得俄罗斯与以色列很难在一些实际问题上达成共识。

一方面,俄罗斯受到特朗普政府不断的制裁和打压,俄美关系持续恶化。俄罗斯采取了不少反击措施,如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抛售美国国债等,不断加强对伊朗的支持,并在经济上力图与伊朗构建共同体。

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伊朗、土耳其进一步协调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三国主导的阿斯塔纳进程成为左右叙利亚局势的主要国际机制。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伊朗、巴沙尔政权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与以色列渐行渐远。

俄战机被击落事件从根本上反映了俄罗斯与以色列在叙利亚及伊朗问题上两国关系的利益难以取得一致,导致了以色列对俄罗斯心怀不满、蓄意报复打击的心态和行为。

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战机被击落后,以色列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叙利亚,甚至伊朗;而俄罗斯和叙利亚则将主要责任归咎于以色列。

在以色列提交给俄罗斯的信息资料中,不仅包括伊尔-20战机被击毁的细节,还有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武器的相关证据,意在向俄罗斯表达其主要关切。

当然,以色列推卸全部责任的行为激起了俄罗斯的愤怒。

毫无疑问,这场战机被击落事件势必会对以俄关系造成消极影响。目前,俄罗斯在中东的主要关切还是尽早结束叙利亚内战,保证巴沙尔政权的安全与稳定。

俄罗斯虽然也不愿意伊朗在叙利亚继续坐大,但这并不是其当前战略重点,况且,当下俄罗斯与伊朗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一些问题上,需要伊朗的坚定支持。

由上述可知,这次事件反映了当前中东的两大阵营之间深刻的矛盾。即使以色列与俄罗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友好关系,也终究抵不过中东地区矛盾的结构性固化特征,作为敌人的朋友,俄罗斯不可能为以色列的安全诉求埋单。

此次,以色列利用叙利亚落后的防空导弹系统的弱点,导致俄罗斯军机被及击落,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中东两大阵营的对抗,令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进一步走近。随之而来的,以色列期待俄罗斯迫使伊朗撤离叙利亚的图谋,也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