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膜棉技術爲新疆農業綠色發展「添翼」(圖)

无膜棉技术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添翼”(图)

全國無膜棉現場觀摩暨研討交流活動專家走進試驗田,聽取中國工程院喻樹迅院士團隊代表介紹情況。 王小軍 攝

中新網新疆沙雅9月30日電(耿丹丹 王小軍)位於新疆沙雅縣的無膜棉種植試驗基地,無膜棉長勢喜人,與旁邊有地膜棉花相比“毫不遜色”,一簇簇雪白的棉花競相“開放”,掛滿枝頭。

9月27日至28日,全國無膜棉現場觀摩暨研討交流活動在新疆沙雅縣舉行。記者在觀摩會上了解到,以“中棉619”及其配套栽培措施為主體的無膜棉技術體系,初步實現了棉田無膜化種植的目標,減少了新疆棉田殘膜對生態環境和原棉的汙染,無膜棉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取得重大進展。

无膜棉技术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添翼”(图)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棉花遺傳育種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體系首席科學家喻樹迅院士給浙江農林大學校黨委書記周國模介紹無膜棉生長情況。 王小軍 攝

“我們研發的無膜棉綜合技術能夠完全實現不用地膜種植棉花,可以徹底解決殘膜汙染難題,實現綠色植棉。”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介紹。

新疆是中國最重要的產棉區,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為3500萬畝,佔全國棉花面積的61%。自1982年地膜引進中國以來,新疆地區各類農作物覆膜面積達5000萬畝以上,地膜年使用量約30萬噸左右。其中,棉花地膜覆蓋率達到100%,棉田覆膜佔新疆地膜使用量的60%左右。

无膜棉技术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添翼”(图)

無膜棉進行測產,棉產量完全可以實現畝產320公斤到350公斤。 王小軍 攝

隨著新疆地膜投入量的不斷增加,殘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殘膜量逐步增加,殘膜造成土壤結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殘膜不僅對土壤造成嚴重汙染,而且對棉花纖維品質也有很大影響。

目前,新疆超過1/3的棉田實現了機械化採收。2017年,新疆機採棉面積約1400萬畝。機採棉收穫過程中收入大量地表、棉株上的碎膜,摻雜在原棉中的碎膜在原棉加工過程中難以清除,在後續紡織加工過程中也無法徹底清除,嚴重影響紡織產品的質量。

无膜棉技术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添翼”(图)

9月28日,全國無膜棉現場觀摩暨研討交流活動在新疆沙雅縣舉行。 王小軍 攝

為著力解決棉田地膜汙染,簡化植棉技術,提高棉田效益,喻樹迅帶領他的團隊通過8年時間,實施“中棉619”無膜棉技術種植,為新疆農業綠色發展“添翼”。

喻樹迅介紹,通過創新育種新思路,培育出特早熟、耐鹽鹼、耐低溫、豐產的陸地棉新品系“中棉619”。“‘中棉619’在新疆南部地區無膜栽培條件下,實現了無膜播種機械配套、播種深度改進、無膜條件下滴管帶淺埋、適宜播種密度篩選、合理化學調控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目前,阿克蘇、庫爾勒、阿拉爾等地建立了無膜棉示範基地,每公頃產量達到4800公斤。無膜種植棉花,實現了豐產、節本、環保,綜合效益提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農科所農藝師張棟海說,通過近6年無膜棉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無膜棉籽棉產量完全可以實現畝產320公斤到350公斤,甚至可能更高。“無膜棉栽培技術的推廣前景很大。”

張棟海認為,當前,無膜棉栽培技術可以徹底解決土壤殘膜汙染問題,但目前經濟效益相比地膜栽培還有一定差距。“棉花收購價格的扶持將有利於今後的推廣。”

喻樹迅表示,下一步,他和他的團隊將繼續對無膜棉進行深入研究和大面積推廣應用,把無膜棉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徹底解決地膜造成的土壤汙染問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