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駐戰場,誓保南疆!


作者: 英雄旗幟 上圖是一張三十餘年前的老照片,這位英武的戰士是河南鎮平人,我的同鄉王啟明烈士。河南鎮平也是彭雪楓將軍的故里,我自小就知道彭雪楓將軍的故事。而英雄王啟明,直到十年前我才聽一位部隊的老領導說起他。

這十年來,我只是在戰友們的隻言片語中知道一些他在前線犧牲時情況,連他的照片都沒見過。當我最近和王啟明烈士的親屬詳細瞭解他的過程中,他那文武兼備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頓時高大起來。作為英雄的同鄉,我倍感驕傲的同時,也為當年部隊失去這樣一位青年才俊扼腕痛惜!

王啟明,1966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鎮平縣曲屯鎮樓子王村,1985年10月入伍到北京衛戍區某團特務連。入伍前,他就是一個優秀的文藝青年,在高中時期,熱愛文學寫作的他,署名王維倫在報刊上發表過多篇文章和詩歌。


王啟明(右)入伍前與同學留影 入伍後,部隊領導很快盯上了多才多藝的王啟明,著重培養他的寫作特長。他在不放鬆軍事訓練的同時,加強新聞寫作學習,很快就成為團裡一名過硬的新聞報道員。在半年多的時間裡,就在軍報發表了數十篇新聞稿件。

王啟明烈士的手跡

王啟明烈士的手跡

王啟明烈士的手跡 這是1985年王啟明的報道員學習筆記,我相信大家看到後,都不敢相信這麼紮實的硬筆書法和有條理的學習記錄,是出自一位19歲的戰士之手!但他又是特務連的一名優秀的偵察兵,一名各項軍事訓練成績在連隊名列前茅的新聞報道員。

王啟明烈士的手跡 下圖王啟明(三排左一)在出徵前與戰友們合影留念

1986年7月,王啟明和戰友們得到消息,部隊要抽調偵察兵赴老山前線。王啟明向領導積極要求赴滇作戰,團長聽說後堅決不同意。因為全團只是抽調十幾名戰士參戰,王啟明是團裡的新聞報道骨幹,他如果上了前線,肯定會影響全團的新聞宣傳工作。偵察兵在前線要深入敵後,俗稱刀尖上跳舞,執行的是最危險任務,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團長不願失去一位文武雙全的戰友,但最後王啟明還是如

王啟明(右一)與戰友的便衣留影 與團長的對話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他的言行肯定是感動了這位愛才心切的團長。不久後,他被編入某偵察大隊三連一排一班。1986年的中秋節,王啟明與戰友們在連長冷傑松的率領下,在河北灤平金溝屯踏上了開赴老山前線的列車。






王啟明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沒有告訴家鄉的父母和兄妹自己上了前線,他謊稱部隊在外地訓練準備演習,一切安好。上圖為王啟明到前線後,輾轉委託後方戰友寄回的家書。





英雄的立功證書 在前線的兩個月時間裡,王啟明積極參加臨戰訓練和各種偵察任務,連長冷傑松知道他能文善武,每次偵察行動都把他帶上。膽大心細的王啟明一直是衝鋒在前偵察尖兵,一直到1986年11月29日,這個全連戰友們在前線的第一個黑色的日子!

王啟明在執行抵近潛伏偵查任務中,在1533高地不慎觸雷,右肘觸雷,右臂、右胸被炸,因傷勢嚴重,陣亡。

這是副連長董玉香烈士生前的戰地日記。董玉香在1986年12月4日參加完王啟明烈士追悼會後,這位一直忙於訓練和作戰,已有一個多月沒寫過日記的副連長,用黑色的鋼筆筆跡痛心疾首地寫下了對英雄犧牲的感懷!

王啟明原籍河南鎮平,入伍後在12T特務連。他積極要求赴滇參戰,在一排一班當戰士。該同志確實是個多面手,能文能武,他的犧牲實在令人痛心,我們只有百倍努力學習,工作和訓練,多練就幾手殺敵硬功夫,為死者報仇,才對得起倒下的同志,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安息。

英雄當年親筆手書的明信片

英雄用過的揹包帶

英雄用過的水壺

王啟明在雲南前線留影,這張泛黃的照片,是家中唯一一張王啟明在前線的留影,為了照片的真實,請原諒我沒有做任何處理。 年僅20歲的英雄犧牲後,在雲南馬關縣金廠駐地,戰友們在他的被子下面發現了一張紙,英雄手書:永駐金廠、誓保南疆!這八個字的誓言讓戰友們熱淚橫流,永生難忘!

戰友們凱旋迴京後,原部隊又舉行了一次英雄的追悼會! 當年解放軍報以《他心中有顆啟明星》為題,在頭版頭條報道了他的英雄事蹟。這張報紙我正在努力尋找中,給英雄的家屬留一份紀念,讓崇尚英雄的我們更加走近他、瞭解他!


連隊俱樂部的展板展示的當年《解放軍報》報紙和王啟明的事蹟

烈士安葬在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烈士陵園

2016年5月,在王啟明烈士五十歲生日之際,在京的戰友任石平、金德勝相約河北的戰友吳宗傑,驅車1000公里,為我們的英雄掃墓,為陰陽相隔的戰友紀念生日!從左至右:鎮平戰友劉藝恩、北京戰友任石平、英雄的妹妹王啟會、河北戰友吳宗傑、北京戰友金德勝。

讓王啟明和許多戰鬥英雄之星一起,永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燦爛的星空中閃耀光明! 【編輯整理:劉靜 胡凱 大湖 照片來源:王啟明烈士的妹妹王啟會、戰友任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