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驻战场,誓保南疆!


作者: 英雄旗帜 上图是一张三十余年前的老照片,这位英武的战士是河南镇平人,我的同乡王启明烈士。河南镇平也是彭雪枫将军的故里,我自小就知道彭雪枫将军的故事。而英雄王启明,直到十年前我才听一位部队的老领导说起他。

这十年来,我只是在战友们的只言片语中知道一些他在前线牺牲时情况,连他的照片都没见过。当我最近和王启明烈士的亲属详细了解他的过程中,他那文武兼备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高大起来。作为英雄的同乡,我倍感骄傲的同时,也为当年部队失去这样一位青年才俊扼腕痛惜!

王启明,1966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楼子王村,1985年10月入伍到北京卫戍区某团特务连。入伍前,他就是一个优秀的文艺青年,在高中时期,热爱文学写作的他,署名王维伦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和诗歌。


王启明(右)入伍前与同学留影 入伍后,部队领导很快盯上了多才多艺的王启明,着重培养他的写作特长。他在不放松军事训练的同时,加强新闻写作学习,很快就成为团里一名过硬的新闻报道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军报发表了数十篇新闻稿件。

王启明烈士的手迹

王启明烈士的手迹

王启明烈士的手迹 这是1985年王启明的报道员学习笔记,我相信大家看到后,都不敢相信这么扎实的硬笔书法和有条理的学习记录,是出自一位19岁的战士之手!但他又是特务连的一名优秀的侦察兵,一名各项军事训练成绩在连队名列前茅的新闻报道员。

王启明烈士的手迹 下图王启明(三排左一)在出征前与战友们合影留念

1986年7月,王启明和战友们得到消息,部队要抽调侦察兵赴老山前线。王启明向领导积极要求赴滇作战,团长听说后坚决不同意。因为全团只是抽调十几名战士参战,王启明是团里的新闻报道骨干,他如果上了前线,肯定会影响全团的新闻宣传工作。侦察兵在前线要深入敌后,俗称刀尖上跳舞,执行的是最危险任务,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团长不愿失去一位文武双全的战友,但最后王启明还是如

王启明(右一)与战友的便衣留影 与团长的对话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他的言行肯定是感动了这位爱才心切的团长。不久后,他被编入某侦察大队三连一排一班。1986年的中秋节,王启明与战友们在连长冷杰松的率领下,在河北滦平金沟屯踏上了开赴老山前线的列车。






王启明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没有告诉家乡的父母和兄妹自己上了前线,他谎称部队在外地训练准备演习,一切安好。上图为王启明到前线后,辗转委托后方战友寄回的家书。





英雄的立功证书 在前线的两个月时间里,王启明积极参加临战训练和各种侦察任务,连长冷杰松知道他能文善武,每次侦察行动都把他带上。胆大心细的王启明一直是冲锋在前侦察尖兵,一直到1986年11月29日,这个全连战友们在前线的第一个黑色的日子!

王启明在执行抵近潜伏侦查任务中,在1533高地不慎触雷,右肘触雷,右臂、右胸被炸,因伤势严重,阵亡。

这是副连长董玉香烈士生前的战地日记。董玉香在1986年12月4日参加完王启明烈士追悼会后,这位一直忙于训练和作战,已有一个多月没写过日记的副连长,用黑色的钢笔笔迹痛心疾首地写下了对英雄牺牲的感怀!

王启明原籍河南镇平,入伍后在12T特务连。他积极要求赴滇参战,在一排一班当战士。该同志确实是个多面手,能文能武,他的牺牲实在令人痛心,我们只有百倍努力学习,工作和训练,多练就几手杀敌硬功夫,为死者报仇,才对得起倒下的同志,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息。

英雄当年亲笔手书的明信片

英雄用过的背包带

英雄用过的水壶

王启明在云南前线留影,这张泛黄的照片,是家中唯一一张王启明在前线的留影,为了照片的真实,请原谅我没有做任何处理。 年仅20岁的英雄牺牲后,在云南马关县金厂驻地,战友们在他的被子下面发现了一张纸,英雄手书:永驻金厂、誓保南疆!这八个字的誓言让战友们热泪横流,永生难忘!

战友们凯旋回京后,原部队又举行了一次英雄的追悼会! 当年解放军报以《他心中有颗启明星》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这张报纸我正在努力寻找中,给英雄的家属留一份纪念,让崇尚英雄的我们更加走近他、了解他!


连队俱乐部的展板展示的当年《解放军报》报纸和王启明的事迹

烈士安葬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烈士陵园

2016年5月,在王启明烈士五十岁生日之际,在京的战友任石平、金德胜相约河北的战友吴宗杰,驱车1000公里,为我们的英雄扫墓,为阴阳相隔的战友纪念生日!从左至右:镇平战友刘艺恩、北京战友任石平、英雄的妹妹王启会、河北战友吴宗杰、北京战友金德胜。

让王启明和许多战斗英雄之星一起,永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灿烂的星空中闪耀光明! 【编辑整理:刘静 胡凯 大湖 照片来源:王启明烈士的妹妹王启会、战友任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