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爲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奇葩大會》有一期節目,請來了“死亡體驗館”的創始人,講述如何讓人們體驗因事故、疾病和衰老導致的死亡。當人們走過黑暗,釋然地接受命運,躺入焚化爐,“體驗”過死亡以後,迎接他們的是一種新生。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這個例子看似荒誕,卻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體驗,是可以被設計的。

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入職第一天,你剛到公司門口,就有一位打扮非常正式的女士來迎接你。她領著你在公司走了一圈,向你介紹了各部門的情況,然後把你送到辦公桌前,並且桌上有一份精美禮物。

你打開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幅代表公司理念的美麗圖片。你打開郵箱,看到了一封來自首席執行官的郵件,他對你加以鼓勵,希望你在公司能享受一段愉快的工作體驗。整整一上午,不斷地有人過來跟你打招呼,向你做自我介紹,對你噓寒問暖。


你覺得這種入職體驗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公司這麼重視你,你一定要好好幹,報效公司?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其實,這一套入職體驗並不是公司自發地想出來的,而是一家諮詢公司給設計的。這家諮詢公司在很多國家都推行了這種新人入職體驗服務,有的員工甚至想先辭職,再重新入職,就是為了體驗這種經過精心設計的“套路”。

說到體驗,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很多體驗。

那為什麼我們只會記得其中某些體驗?

體驗心理學中有個說法叫“峰終定律”(peak-end rule),大致意思是,一段經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峰值體驗,也就是最好和最壞的時刻以及結束的瞬間。


至於總體驗時間長度,以及其中不好不壞的那些體驗,我們則常常忘記。

比如你去迪士尼遊樂園玩,這一天裡可能有半天時間都在排隊,還在園區花了大價錢吃了頓不怎麼好吃的的午餐,真正高潮的時刻佔的比例很少。但是你過幾天再回憶這段經歷,你想到的只會是激動人心的飛躍礦山車,和離開園區時看到的煙火表演,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會給迪士尼的體驗打上高分。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因此,如果你能為他人制造那些令人難忘的瞬間和節點,打造“峰值體驗”,人們就會更青睞於你。

宜家的圓筒為什麼只賣1塊錢?

在善於給顧客打造“峰值體驗”的服務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多數可遺忘,偶爾特漂亮(Mostly forgettable and occasionally remarkable)”。


當你住進一個條件非常一般的酒店,原本應當是個很平淡的經歷。但是這個旅館在服務方面卻會“搞事情”。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比如說,酒店游泳池邊上有個電話機,上面寫著“冰棍熱線”—— 你拿起來這個電話說一聲,就會有服務員穿一身制服、戴著白手套,用小推車給你送來幾根冰棍!而且還是免費的。

你回到房間,發現床上放著酒店送你的一瓶酒。離開的時候,酒店還給你一個小禮物。

這些服務對酒店來說花不了多少錢,但會在顧客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又比如,一些兒科醫院會在診療結束後給孩子送禮物,例如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零食。這樣,即使看病過程很痛苦,最後的結果好像也沒那麼讓人難以忍受。

愉快的服務有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特點:這種體驗絕大多數時候都很一般,但偶爾時刻會讓人拍案叫絕——好口碑則來自偶爾給顧客一個特別好的體驗。

再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宜家。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你發現沒有,其實逛宜家也有很多不太愉快的體驗:比如只買一個東西卻要走完整個商場,比如想抓個人問一下性能卻見不著人影,比如要自己記型號、找商品,甚至要從貨物架上搬貨...等等。

但為什麼,宜家顧客們的購物體驗大多都是好評呢?

在宜家,“峰終定律”可以說發揮到了極致。“峰”就是物有所值的傢俱,可供隨意試用的體驗,還有便宜好吃的美食。“終”就是出口那1塊錢一個的冰淇淋或是10塊錢3大串的瑞典肉丸。

宜家牢牢抓住了顧客的“軟肋”,可勁兒地在“峰終時刻”做文章,這就是為什麼喜歡逛宜家的人即使啥也沒買,也能樂呵一整天的原因。

那如何利用峰值體驗搞事情呢?

設計美好的體驗的4個套路

現在這個時代,消費趨勢已經從“購買東西”轉向了“購買體驗”,比如旅遊、參加音樂會、到現場觀看重大比賽。對於品牌來說,用戶體驗就是商機,其帶來的最直接好處就是提升黏性,產生利潤。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重點是,如何去設計讓用戶滿意的體驗?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在希思兄弟《行為設計學:打造峰值體驗》一書裡,就有專門研究這個問題,並提供了不錯的解決方法,簡單又實用。

希思兄弟分別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和杜克大學高級研究員,他們通過研究發現,那些令人愉快的峰值時刻大致包含4種情感:欣喜感、認知感、榮耀感和連接感。

我們可以像設計行為那樣,在重要時刻製造這4種因素中的一種或幾種,也就能打造讓用戶難忘的峰值瞬間。

1、欣喜感

第一個因素是欣喜感,即製造驚喜,給對方超乎尋常的感受。

《行為設計學:打造峰值體驗》中提出,製造欣喜有三個方法:提升感官享受、增加刺激性、打破腳本。

提升感官享受在生活中很常見,例如婚禮中的鮮花、音樂和舞蹈;例如年會、畢業典禮、私人派對上的dress code(著裝要求)。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增加刺激性會讓事情有更多驚喜,例如舉辦比賽、挑戰等等。之前老賊抖音上看過一個很火的視頻,商家為了吸引顧客,在餐館門口設置重重障礙,能穿過最大障礙的顧客,能得到最高的折扣,這就充分調動了積極性。

而打破腳本也就是打破一些大家熟悉的流程,反常規,超出預期。熟悉感和難忘度往往是此消彼長的,你如果要為消費者打造值得銘記的時刻,就必須打破腳本製造驚喜。比如一個從不浪漫的人更容易製造浪漫。

2、認知感

第二個因素是認知,即讓人獲得一個洞見,意識到自己有潛能或者不能。

有時候,只有把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下、新環境當中,才能對自我有更深的認識。自我突破給人帶來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長。

因此,如果你能幫助消費者打造這樣自我認知的時刻,幫助他們收穫新知、實現成長,這個體驗肯定終生難忘。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3、榮耀感

第三個因素是榮耀,來自認可,來自里程碑的設立,來自關鍵時刻表現出的勇氣。

例如,“學英語”這件事兒,讓很多人都頭疼。因為“學好英語”是一個模糊的目標,容易讓人提不起幹勁兒。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其實可以把英語水平分成幾個“里程碑”。

比如:1.能用英語點菜;2.能和司機簡單對話;3.看報紙至少能理解一個新聞標題;4.能看懂兒童動畫片;5.讀懂一本幼兒園級別的書……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這樣你會進步更快。

希思在書裡總結道,成功人士有個特點:對“完成”一件事很執著,“完成”這個動作,就能給他帶來榮耀感。利用人性,可以給別人也打造這樣的體驗,獲得榮譽感。

4、連接感

連接感,即和他人一起共享美好或痛苦時刻。很多實驗證明,如果一個團隊一起經歷過困難的時刻,一起奮鬥掙扎過,這個團隊的凝聚力會特別強。

在團隊管理中,很多企業都能意識到打造連接感的重要性,那麼,如果是面對消費者,又該怎麼做呢?

日本知名便利店7-ELEVEN,面向兒童設立了“一日店長”體驗活動,活動時孩子們要穿上專屬的工作制服,活動中會體驗收銀、整理貨架、打掃衛生等工作,活動結束時,還會收到徽章等紀念品。這個體驗,使得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牽扯進了更豐富的感情,關係也就更進一步了。

這就是增加品牌和消費者的連接感,讓體驗更佳。

那些喜歡“搞事情”的企業,為什麼總能活得更好?


總而言之,我們對於某一事物的記憶和評價,不在於對這個事物的全部體驗上,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特別棒的一些難忘瞬間和節點,打造峰值體驗。

尤瓦爾在《未來簡史》裡曾說“宗教不能給人提供意義了”,那也許在未來,人生的意義就變成了經歷各種體驗。而體驗是可以設計。

體驗時代,已經到來。

木木老賊(公眾號ID:mumuseo)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這是一個新鮮、有趣、有料、有貨的營銷運營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