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寫給投網貸的朋友

1

這兩天收到了很多讀者朋友的留言,大都與多多理財相關。

先作個聲明:多多理財與多多說錢並無聯繫,只是名字相仿,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多多說錢不是網貸平臺呀!

不瞞大家,多多理財確實有來找過我們這邊,先不談平臺資質是否良好,我是覺得名字太相像了,怕引起大家的誤會,以為我是他們的代言人,所以心裡一直很抗拒,也沒在多多說錢公眾號上推薦過。

讀者問如何維權,報案是必須的,大家也可以上網貸之家和網貸天眼上搜索維權帖子,投資人自發組織了一些維權群,抱團維權絕對會比個人的成效大。

不過要謹慎早前出現過的騙局,有人假借維權來欺騙受害者的金錢,往傷口上撒鹽,真可怕!

出借有風險,即便是維權成功,最終大概率是拿不回投入的全部本金的。e租寶一案法院判決後,根據清算所得,e租寶的資產剩下的150億元扣除各項費用後,真正能賠付的只有120億,覆蓋率在20%-25%之間。

也就是說個人投資者的本金最低會損失75%,如果平臺本身剩下的資產不多,損失會更大。

要有最壞的心理準備。

2

老實說,要判斷一個平臺好壞,往往連內部員工都無法看得出的,影響比較大的前有e租寶,到暴雷前一刻高層員工為了完成業績,自己還不停地往裡頭砸錢。

後有多多理財,其官方訂閱號今天就發了兩則告知——

(1)

冷思考,寫給投網貸的朋友

(2)

冷思考,寫給投網貸的朋友

如果不是平臺的核心人員、能看到公司的資金運作的話,所有人都無法得知資金的去向。

有一招可以一試,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太切實,就是假裝資產端,自己去平臺上借錢,看看他們會借給什麼資質的人,是否真的只是扮演中介的角色,不過這招並非萬試萬靈,平臺可以一邊做中介一邊自融,你也沒準。但如果你把自己的資質說得很差平臺照樣願意借錢給你、利息還超高,像現金貸,這些就可以說再見了。

千萬別借,也千萬別投。

至於走訪平臺的事,多多也去過,好與壞的平臺是可以看得出差別的。但好與次等的平臺,就很難看出來了。

有炒股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哪怕坐到中高層的位置,對自家公司的資金運作依舊是非常模糊的。身在其中尚且如此,更何況在二級市場上看其他公司的財報和消息,你很難判斷一家與你沒有實際聯繫的公司能否長存,這就是信息壁壘。

像剛才說的,連網貸公司的內部高層都無法判斷自家公司真假的時候,我們這些走訪的自媒體人,被對方灌輸的本來就是平臺好的一面,要看出端倪很難。

所以我們要藉助各方面的工具、數據、信息動態跟蹤一家平臺,還有可能從變化中看出問題。

3

媒體的力量很大,輿論的力量也很大。

有時候要判一個人死刑,輿論就可以了。所以我個人很忌諱這股力量,雖然不是什麼大V,但一直都很謹慎和惶恐。

看過太多的假新聞,當社會上又出現什麼大消息之時,我是習慣性去質疑,習慣性去保留評論空間,這職業病不能治了。

我想說的是,大家沒必要像我這樣“疑心重”,但小心駛得萬年船,分散投資是必要的,也不能盡信媒體的話,包括我。不是說媒體造假,而是媒體的背後也是人,有立場,也有短視之處。而且自媒體比過去的傳統媒體自由多了,我們的警惕性也要提高更多。

每個人都客觀地看待問題,不偏不倚或許是最好的。

後臺不時會收到一些不知哪兒來的消息,說想買多多說錢這個號,問我開什麼價錢。

賣號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一律置之不理。

我這邊還會收到讀者曝光的消息,每每這時就有一種重重的無力感,但沒有真憑實據也要避免被別人利用作為黑公關工具。

能做的也不過是指點一條路。

冷思考,寫給投網貸的朋友

4

扯得有點遠了,回到網貸的話題吧,現在連排名前50的多多理財都出問題了,想必大家都很惶恐,網貸還能投嗎?

多多一直在說,要做自己安心的理財,如果為了賺一點利息而終日惶恐不安,當然是不參與的好,不能本末倒置。

我今天就這麼回覆幾個讀者的:現階段比較敏感,即使是好的平臺,如果投資者不瞭解,被周圍的輿論影響,內心也很難平靜。

更何況輿論不僅會影響個人,還可以摧毀一家公司,集體式恐慌事件是非常可怕的。這個行業需要正能量,不能以訛傳訛,如果恐慌事件發生,真心想做好中介服務的小平臺也很難存活。

寧可不參與也不要製造恐慌。

而像多多一般風險承受能力還不錯、又想爭取合理高收益的朋友,最好就分散投資到多家頭部平臺,安心為上。

畢竟多多說過,P2P就像當年的信託,會從開始的混亂龐雜過渡到龍頭為主。強者恆強,時間雖然會過濾掉一大批,但也會證明這個行業終將存留。

另外,務必提醒各位,投資要用閒錢哦,如果是近期需要的大錢,還是放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吧,之前有不少朋友把將要買房的錢投入到幾個月的P2P中,這樣的做法著實太冒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