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中的佼佼者——光緒銀幣丁未一兩

銀幣,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近年來珍稀老銀幣持續走俏各地拍賣場外,在互聯網上珍稀銀幣的成交業績也可圈可點。

該幣正面上有一變形“壽”字,下有抽象之蝙蝠圖案,寓意福壽二字,取其吉祥,左右各有2條抽象古龍,龍首上點有眼珠,龍腹部鐫有“丁未”二字,幣中內環內鐫刻“光緒銀幣”四字,幣邊無內齒,無明顯縱橫交錯之定位線吉定位點。銀幣背面,有雙龍戲珠圖,龍面相對,龍首中夾一太陽(日),雙龍中鐫“一兩”二字,“兩”字中無豎筆劃,是雙人形態,龍身左、右及下方各有一朵祥雲圖案,共3朵,下有5堆如高山般之浪花紋。正面和背面的龍圖造型完全不同。

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作為近代銀元“十大珍”之首其精湛的工藝與收藏價值一直為世人驚歎,目前存世量稀少。它是中國銀本位貨幣制度的精美的代表,為了體現滿清皇權制度在貨幣領域的權威,其設計製造者不計成本地進行了精美絕倫的設計。其藝術水準、防偽能力迄今沒有被超越。此種光緒銀幣存世罕見,是被國內外集藏界公認的中國近代銀幣大珍品。

如此精美的銀幣,為什麼沒有流通?銀幣上為什麼沒有大清符號滿文?不妨以大清的兩位最高統治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來解釋。

錢幣中的佼佼者——光緒銀幣丁未一兩

慈禧太后生於1835年,為“乙未”年;光緒皇帝生於1871年,為“辛未”年。從“乙未”到“丁未”(1907)年是73年。因此,“丁未”年的慈禧太后剛好虛歲是73歲。

而“辛未”年到“丁未”年為37年,因此,光緒皇帝在“丁未”剛好是37歲。大清國的皇帝和皇太后都生於“未”年,且逢“丁未”年,73與37,正好相差36歲,一生一世實難碰到,太難得了。另外,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叫來商量事 ”傳說,對於老人來說,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個關口,所以到了關口年,老人都講究穿紅內衣,搞點喜慶的事兒來衝一衝。且在1907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身體健康都出了問題,加上光緒皇帝因“戊戌政變”失敗,被軟禁在瀛臺多年,精神不佳導致身體不好,可以說,“丁未一兩”就是在這環境氛圍下產生的。銀幣上沒有滿文,表示該幣不是用來流通的,而是用來“沖喜”和“祝壽”的,做行賞之用。因此,它比市面上流通的行用幣更精緻,更美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