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台」回歸「貴州茅台」

昨日上午11:15分,茅臺微信公眾號名稱由“國酒茅臺”悄然更名為“貴州茅臺”。而打開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網站,上面也沒有了“國酒”字樣。“國酒”二字的變化,意味深長。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國酒茅臺”字樣被要求不再使用

據悉,今年8月,茅臺主動申請撤回“國酒茅臺”商標行政訴訟案件,一時間在業內激起熱議。茅臺堅持不懈的申請“國酒茅臺”商標用了近17年時間,而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便主動放棄。

本以為此事塵埃落定,但就在近日,又有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要求,“國酒”字樣今後要在茅臺的宣傳中剔除,這意味著,在實體建築(比如廠房、專賣店等)、網站、傳播及相關傳播物料中,“國酒茅臺”字樣不能再使用。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茅臺專賣店收到整改通知

品酒君今日走訪了成都市區幾家茅臺專賣店發現,各家的店面門頭依然為“國酒茅臺”,單從門店來看,並沒有所改變。 不過,在成都洗面橋街店和東較場店的店員告訴品酒君,近期有收到茅臺成都辦事處的消息,要求自查自糾店內的“國酒”二字的呈現,並且撤下所有印有“國酒”的宣傳單頁,但是由於專賣店的統一店招需要總部統一製作,所以現在一直沒有收到需要修改的通知。東較場專賣店的店員表示,自己在收到消息以後就已經將店內的所有“國酒”符號全部下架,但品酒君在店內還是發現了不少有關“國酒”二字的宣傳。當被問及此次改名會不會對茅臺酒的銷售造成影響時,兩家店員都表示,多年來的消費者培育工作已經讓茅臺酒擁有良好的知名度,並獲得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所以取消“國酒”二字對茅臺來說影響微乎其微。

但在成都市林蔭中街和天涯石北街的兩家茅臺專賣店裡,店員告訴品酒君,自己並沒有收到來自總部或成都辦事處的相關通知,對“國酒”更名事件表示不清楚,但如果更名通知一旦下達,店面會按照上級的通知來操作。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記者現場實拍

業內專家表示,儘管茅臺集團沒有獲得“國酒茅臺”的商標使用權,但由於其長年累月進行的“國酒”廣告宣傳,這一觀念已經在一些消費者心中紮了根。雖然,把“國酒”當作廣告語使用、跟將其作為商標使用不可相提並論,但茅臺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記者現場實拍

白酒鍾情“國”字頭 為何“國酒”二字難寫

事實上,拋開茅臺“國酒”商標申請事件本身, “國”字號商標歷來就是個香餑餑。國窖、國禮、國粹等品牌都已核准註冊,可見大家對國字頭的情有獨鍾。

有行業觀察者指出,“國酒”之所以被駁回最根本是因為酒是一個商品品類,而窖、禮、粹等則不是指定的商品名稱。如果真讓茅臺通過“國酒”商標的申請,極易對“國酒”概念造成誤導,對其他白酒企業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記者現場實拍

據悉瞭解,在2010年發佈的《含“中國”及首字為“國”字商標的審查審理標準》中便有所規定,對“國+商標指定商品名稱”作為商標申請,或者商標中含有“國+商標指定商品稱”的,以其“構成誇大宣傳並帶有欺騙性”“缺乏顯著特徵”和“具有不良影響”為由,予以駁回;對帶“國”字頭但不是“國+商標指定商品名稱”組合的申請商標,應當區別對待。


國酒”被摘 專賣店要求整改 “國酒茅臺”迴歸“貴州茅臺”

▲記者現場實拍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便國字號魅力十足,但並不是擁有了國字號就能順風順水。商標固然重要,但是高品質產品、新穎的營銷手段以及對消費者的細心培育更值得企業去探究和思考。


回顧:茅臺“國酒”商標坎坷路

2001年開始,茅臺先後9次對“國酒”這個商標註冊提出申請,都沒有成功。

2012年7月,國家商標部門公告稱“國酒茅臺”商標已經通過初審。在3個月的公告期內,國家商標部門就收到了95件次異議書。

2016年末,國家商標部門對“國酒茅臺”商標不予註冊。

2017年,茅臺集團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複審申請。

2018年5月,商標評審委員會再次決定對該商標不予核准註冊。

2018年7月,茅臺集團提起訴訟,要求商標評審委員會撤銷不予註冊的複審決定。同時,還將五糧液、劍南春、郎酒、汾酒等31家機構和企業列為第三人。

2018年8月13日,茅臺集團在官網發佈稱,放棄“國酒茅臺”商標註冊申請,撤銷此前對商標委和當初對“國酒茅臺”提出商標異議的31家白酒企業的訴訟申請,並向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致歉。

文|龍曉敏 寧森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