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阳旅行时的问路

在一个陌生城市旅行,免不了要不断地向行人问路。别看简单的一个问路,也能反映出一个城市市民的精神状态和素质。我和老伴儿退休后,有时间就喜欢旅游,去不同的城市,体会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我们自由行,走过的54座城市中,这些城市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就像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时常在脑海中闪现。今年中秋节我们选择来到了丹阳,其实丹阳在我们脑海中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丹阳的眼镜很有知名度,被称为“眼镜王国”,目前全世界有近一半的镜片来自丹阳,这个不足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五万多人从事和眼镜相关的行业,是亚洲最大的眼镜集散市场。据说在中国每4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3个人的眼镜来自丹阳。

虽然我们不需要来这里买眼镜,我们依然选择来这里旅游。没想到一住就是四天,我们一和这个城市接触,感觉心就安静了下来,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灰尘,我们特意留意观察小巷的犄角旮旯依然这样。每天穿梭在丹阳的大街小巷,寻找我们想要看的目标,这样一来问路就成了每天必然遇到的问题,几天来在丹阳的问路,让我们感受到丹阳人的热情和好客。

向陌生人问路,人家有回答的权利,也有不回答的权利。具体到每个人如何回答和回答时的态度那是人家的事儿,问路的人无权干涉。可对于问路的人来说,却直接影响旅游时的心情和对这个城市的印象。

在丹阳问路中,首先我们把“请问”“麻烦”“谢谢”等挂在自己的嘴边,求得回答者的帮助。我们感觉有些奇怪,遇到的每位回答者,都让我们欣慰,好像他们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不笑不说话,甚至有的不知道,那种表情好像对不住我们,挠挠脑袋表示抱歉。有的即使回答了,还会跟上一句,你再到前面问问别人,以免耽误行程。每天旅行都被浓浓的热情、一张张笑脸包围着,我们每天都有个好心情旅行。

在游览路边一座古桥——通泰桥时,我正在拍照。旁边一位五十多岁人很热情地过来向我介绍古桥的情况,后来经了解知道这位先生姓毛,在毛先生的耐心讲解下,使我比较全面了解了通泰桥。同时还向我介绍了丹阳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让我心里有了一种感动。我把游览丹阳前做的攻略让他看,他给我做了逐一介绍。说道万善塔时,我在百度上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听到这里,他说我领你去,让我不好意思,大过节的谁家没点事儿。他说不要紧,我也没什么事儿,并且说,明天我得陪母亲过节,要不然我开着车带你们转转丹阳市内的景点,听了这些话,让人心里更加暖暖的。素不相识的异乡人,路上擦肩而过,人家那么热情让我感觉好像在异乡遇到了久违的朋友。

毛先生一直陪了我近半个小时,一路上和我拉家常,就像两个别离又相逢的朋友,无话不谈。当他问我年龄的时候,我打了一个谜,让他猜,结果猜的比我实际年龄少了五六岁,当他听到我实际年龄时,他说,旅游能让人年轻。毛先生说,我不喜欢打牌和喝酒,喜欢钓鱼,也喜欢旅游,等我退休一定也向你一样到各个城市去旅游。总之一路上两个人谈的很投缘,直到毛先生把我带到看到万善塔时,还要领着我去近前,让我婉言谢绝了。


在丹阳旅行时的问路

在通泰桥结识了毛先生,站在建于明朝时期的古桥前,毛先生向我介绍了这座桥的详细历史,让我了解了在维修中的古桥今夕。


在丹阳旅行时的问路

毛先生把我带到了另一座古桥——萃秀桥。他就像一个导游向我介绍古桥的历史,增加了我游览欣赏古桥的兴趣。


在丹阳旅行时的问路

藏经楼——这是在丹阳党校院里的一处古迹,不接待游人。在毛先生的沟通下,我们得以进来参观。这是海会寺原址,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


在丹阳旅行时的问路

毛先生陪我走了近半个小时就是为了这个景点——万善塔,毛先生还想陪我到近前游览,让我婉言谢绝了,实在不好意思,耽误您这么长时间,我们握手相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