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 陳攖寧復河南安陽縣周緝光(1935年)

信件· 陳攖寧復河南安陽縣周緝光(1935年)


河南安陽縣周緝光君來函(周緝光致陳攖寧,1935年8月21日)

後學系浙東黃岩人,歷代信仰呂祖。後學幼年具有向道出世思想,因人事未盡,不獲如願。嗣以沾染破除迷信之說,隨波逐流,造孽不少,幸根性未昧,尚知自反。於民國八年,進入雙流劉止唐先生之門(系再傳門人,同裡鄭文易先生代授),恪守門規條戒,不敢逾越。當時以求道急於謀食,閉坐足不出戶者,三載有餘。嗣為飢驅,仍廁身警界。雖在繁劇之中,而靜功未敢少曠。如是者繼續五六年,鄭師謂後學功進三步,但終不敢自言。

後遇伍師子淵(黃岩人,法名誠鼎,系龍門派下,幼年出家,蒙呂祖乩筆傳授。於民國十六秋間,初入大定,閱二十一日,蒙呂祖攝引,朝參上清,勸勉有加。嗣後元神出現,俗眼親睹,亦有數次。伍師言語謹慎,救世渡人之願,無異鈞長,此為後學所深悉),以後學問道情殷,親為傳授,點破一竅,即覺法輪自轉,與前之枯坐導引,迥乎不同。

於七日內,既不思食,又不思眠,具見六通妙用,落髮重生。私心竊喜,以為道在是矣。伍師曰:“未也,道本由後天返先天,應從築基下手,未可躐等。吾傳爾者,系開關展竅,先天制伏後天之法。今根基未立,所見無非心光透露,變化之妙用耳,毋以此為道也。”

叮囑後學,先須培養元氣,待來複時,自有采取烹煉一段大功夫。且雲學有所得,肉體變化,自然神妙不可測度。長年駐顏,亦為尋常之事。

按諸先哲丹經,與鈞長闡發妙旨,若合符節。但劉門同參諸友,以伍師採取之說,未免涉及後天。而乩筆傳授,尤為惝恍無憑,聚訟盈庭,莫衷一是。惟事關性命玄微,自應辨別邪正,神人降筆傳道,古來有無其事?非請鈞長大發慈悲,儘量指示,不能了此公案。如蒙賜教,請徑寄河南安陽督察專員公署為禱。

專上敬叩道安。

信件· 陳攖寧復河南安陽縣周緝光(1935年)

陳攖寧相

陳攖寧復河南安陽縣周緝光(1935年)

前接八月二十一日惠函,所詢各節,因僕之行蹤不定,久羈作答,尚祈原諒。來函中所謂雙流劉止唐先生,僕深知其為人,他在四川頗有大名,可惜早已化去。聽說此刻是他的孫子繼續傳道,比較前輩的工夫,不知何如?所謂伍師子淵,是否即黃岩玄都觀之伍止淵道人?我也聽人說過,他是龍門派第二十四代,在當今玄門中亦是不可多得之人才。劉止唐一派,是儒家工夫,專講究正心誠意,他目的重在先天。伍止淵一派,是仙家工夫,專講究採取烹煉,他下手是從後天漸漸的返還到先天。若講理論,劉派較高;若講效驗,伍派較快。

閣下立志若要學聖賢,請棄伍從劉可也;若立志要學神仙,請以伍傳為主,以劉傳為輔,先求堅固色身,然後再說明心見性。否則心性工夫尚未透徹,而這個肉體早已朽壞,今生休矣!來世又無把握,將奈何?至於大徹大悟之人,當然不在此例,但非可以教初學也。辱承垂問,敢伸一得之愚,其餘各種理論,具見於每期中,茲不贅述。再者,閣下不必問神人降乩道之事是真是假,只須自問他傳你的口訣,做起來有效無效?對於你身體有益無益?這就是實在的證據。若問古來有無其事?這些話太長,非數語所能盡其意,留待他日討論可耳。此覆,並頌道安。

信件· 陳攖寧復河南安陽縣周緝光(193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