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補貼多,如何才能降低社保費率?

關於社保稅費徵收改革的討論熱度不減,對於企業和公眾擔心的社保改由稅務部門徵收稅負會加重一事,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徵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趨勢加快,社保負擔越來越重,財政補貼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降低社保費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和中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王慧撰文指出,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使得下調社保費率更加遊刃有餘。

中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很重的歷史債務包袱,通過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方式解決也合乎情理。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一石三鳥”:首先,有助於推動國有企業深層次改革;其次,降低社保費率,緩解企業壓力;第三,培養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這項藏富於民的改革既是供給端的,也會是需求端的大變革,是提升中國的消費率、降低儲蓄率的制度性變革,對中國和世界經濟都有深遠的正面影響。

压力大、补贴多,如何才能降低社保费率?

降稅費的必要性與難點

高質量地持續擴大內需必然要求降低中國奇高的“強制儲蓄率”。世行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綜合稅負排名12/189,其中社保稅負排名2/189。高昂的社保費率相當於強制儲蓄,會抑制實體投資和消費,增加企業運營成本。高稅費疊加嚴徵管,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負面影響將更突出。對於降稅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們在《降稅費已是當務之急》以及《中國是否有降稅減費的空間?》等報告中已經做了充分的討論。然而對於降稅費的前景,似乎樂觀的聲音不多。

老齡化趨勢下社保支出壓力將陡增,這也是目前降稅費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財政對社保基金的補貼約1.23萬億,佔到公共財政總支出的6%。單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來看,2014年已經收不抵支,財政補貼逐年增加,2017年補貼約4,642億元,佔公共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3%。根據我們測算,未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所需財政補貼佔財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將提升0.3-0.5個百分點,而且2030年以後補貼率將陡峭化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降稅費可能會進一步增加財政的壓力。

压力大、补贴多,如何才能降低社保费率?

劃轉國資充實社保有助於實現

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社保高費率是為了應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成立之初的空賬運轉。我國的社保制度是1997年後逐漸建立的,適逢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針對下崗職工增多的情況,國務院做出了“兩個確保”的重大決策,即“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但這部分欠賬在當時並沒有補繳或者通過財政充實,而是通過制定較高的社保費率,借“新人”的錢來養“老人”。這就使得一部分參保人群沒有繳費或者僅繳納了部分,但在退休後可以領取養老金,甚至還可以保持以前更高替代率,這樣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很長的轉軌期和很重的歷史債務包袱。

這樣的歷史包袱通過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方式解決合乎情理。根據我們測算,2018至2050年間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缺口的現值為56.6萬億,相當於2017年GDP的68.4%,其中轉軌成本佔了近1/3,這也是我國目前以及未來十多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出現收支缺口的最主要原因。這些歷史債務主要來自國企職工,通過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方式解決,有助於彌補轉軌成本,實現代際公平,增強社保制度的可持續性。而且國有資本本應歸全民所有,劃撥國資充實社保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一石三鳥”。我們早在《國有資本劃轉社保一石三鳥》中就細數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可行性和深遠影響:首先,有助於推動國有企業深層次改革;其次,降低社保費率,緩解企業壓力;第三,培養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這項藏富於民的改革既是供給端的,也會是需求端的大變革,是提升中國的消費率、降低儲蓄率的制度性變革,對中國和世界經濟都有深遠的正面影響。

劃轉國資充實社保方案已出,但是落實進度不及規劃。劃轉國資充實社保早在2003年10月就寫進了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2009年正式實施《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實施辦法》,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劃轉給社保基金,但是隨著大型國企陸續上市,國有股轉持政策的實質性意義越來越低。2017年11月《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終於落地,明確劃轉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劃轉比例10%,2017年試點先行,2018年及以後分批劃轉。不過目前的進度卻較為緩慢,10%的劃轉比例也不足以彌補所有的轉軌成本,還有待提升。

压力大、补贴多,如何才能降低社保费率?

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為降稅費打開了空間

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使得下調社保費率更加遊刃有餘。分紅收入使得社保基金每年都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可以用於投資運營,或者彌補降費率後徵繳收入的減少。2017年底國有非金融和金融企業所有者權益合計75萬億,假設1倍P/B,3%的分紅收益率,每劃轉國資約4個百分點可支持費率調降1個百分點。那麼如果要調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10個百分點,就可以通過劃轉44%的國有資本來實現。另外,從廣義的角度看,粗略匡算中國歷史上固定資本形成累積的存量約為224萬億,其中國有部分的所有者權益也可以考慮納入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範疇,例如軍產性質的樓堂館所等。

加強投資運營管理,提高資本配置效率,這樣劃轉國資對降稅費的正面影響還會超出上述估算。如我們在《國家的資產配置》中所提出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解決養老問題的優選之策,把資金聚集起來實現長期回報最大化——這也是養老基金的唯一目標,再結合“複利”的作用,保障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方面可以調整國企股權結構,通過股權多元化激發國企活力,社保作為大股東也有助於推動國企深層次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並使全民共享國資收益和改革紅利。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可以發揮其資本管理的專業優勢,盤活存量資本,提高資本效率,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壯大社會保障戰略儲備。隨著規模和影響力的壯大,社保基金也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最大、最專業、最穩定的長期投資者,有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壓力大、補貼多,如何才能降低社保費率?

压力大、补贴多,如何才能降低社保费率?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