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排便,這5種情形要當心,不注意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寶寶每天吃喝拉撒,吃完飯後,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排便。寶寶每次拉下便便後,天天媽媽都會去觀察便便的形狀、顏色,通過寶寶的便便,可以判斷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

寶寶排便,這5種情形要當心,不注意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正常的便便是什麼 樣子呢?

一般母乳餵養的寶寶排便不費什麼力氣,每天排便3次或者3天排便1次都屬於正常,金黃色軟便,有點酸味。

人工餵養的寶寶便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硬膏狀,略帶臭味,每天大便1~2次,或是隔天一次大便

添加輔食後,隨著寶寶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寶寶便便開始慢慢接近成人,顏色開始變得較暗,一般呈現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醬稠,但仍然是糊狀。對於魚、肉、奶、蛋類吃得較多的寶寶,因為蛋白質分解,便便一般會比較臭。

寶寶排便,這5種情形要當心,不注意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以下這3種便便,要當心

臭雞蛋便

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

應對措施:這是提示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還可以給寶寶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以幫助消化。

油性大便

糞便呈淡黃色,液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

應對措施: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嬰兒,需要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吃)。

羊便

寶寶大便乾燥呈顆粒狀。

應對措施:一般來說,人工餵養的嬰兒比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我們不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是,就是便秘。媽媽一定要視情況處理。

寶寶排便,這5種情形要當心,不注意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有時呈豆腐渣樣。

應對措施: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蛋花湯樣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

應對措施: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如為母乳餵養則應繼續,不必改變餵養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多能自然恢復正常。如為混合或人工餵養,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可在奶粉裡多加一些水將奶配稀些,還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餵奶量而增加餵奶次數。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則應請醫生診治

寶寶的便便和寶寶的健康密切相關,所以寶媽們一定要留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