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文 | 狐狸勳

繼天價片酬後,明星另一條更輕鬆的“致富之路”也遭圍堵!

近日,據新浪娛樂報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接下來將嚴控綜藝節目藝人的片酬,每期節目藝人總片酬不能超過80萬,常駐嘉賓一季節目下來的片酬不能超過1000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去年9月,某資深綜藝節目製作人曾在社交媒體上曝光明星參加真人秀的片酬:范冰冰以8000萬元一季的片酬排在第一,徐崢的《食在囧途》單期片酬600萬元,總片酬達到7500萬元。

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面對如此大的價格差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提出質疑,稱落差太大,難以執行。而事實上,據《北京日報》報道,對綜藝節目藝人片酬的限制早在兩個月前就已通過官方紅頭文件的方式下發。愛奇藝CEO龔宇也曾表示,“廣電總局在綜藝節目的片酬方面已經給了一些指導意見。 這些指導意見主要涉及演員片酬的限制,電視行業和互聯網視頻行業也已經開始執行。”

綜藝限酬對於明星來說無疑又是一記重錘,其打擊力度甚至高於限制拍戲片酬,畢竟跟演戲相比,明星如今更願意參加輕鬆且來錢快的真人秀、綜藝。

“發財之路”再遭圍堵,肅清流毒嚴陣以待!

拍戲、上綜藝、接代言是明星賺錢的三大主要方式,薪酬不相上下,輕鬆程度依次遞增,但要說“性價比”最高的恐怕非綜藝莫屬,與拍戲相比更加輕鬆,與代言相比曝光機會更多,何樂而不為?

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綜藝節目共215檔,此後基本以每年兩百多檔的速度遞增,2018年,網臺總體綜藝數量近千檔,有限明星資源的爭搶,讓節目製作預算的天平倒向了藝人薪酬。

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據某業內人士透露,健康的明星薪酬跟製作費的比例是五比五,而現在一般是七比三,甚至高達八比二。“一檔節目的出品方、出資方很多,包括冠名商、特約贊助等,一季節目談下來好幾個億。打個比方,一個億的費用,有7000萬甚至8000萬都要給明星。”

這意味著,如果按一季節目10-13集、每集拍攝時間2-3天、拍攝總時間約為40天來算,超一線明星參與錄製綜藝節目,一天就可以輕鬆入賬數百萬,性價比遠高過拍戲。

因此,之前在影視“限酬令”出臺時,就有不少人調侃這下明星都可以去綜藝賺快錢了。如今,影視、綜藝大強度聯動發力,互不留退路,對於明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靠天價片酬拍戲、上綜藝賺大錢的夢接二連三破碎,天價商業代言之路也岌岌可危。

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9月7日,針對目前廣告代言市場上有關虛假代言、盲目代言、代言價格虛高、報價不透明、“陰陽合同”以及偷稅漏稅等問題,中國廣告協會發布了《廣告代言自律倡議書》。倡議書表示,將建立行業“黑名單”,規範廣告行業交易行為。

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一線明星來說,廣告代言收入其實不低於電視劇電影片酬,但卻是公眾很容易忽略的重要收入來源,比如有的一線明星一則短短几十秒的視頻廣告就獲利上千萬。

雖然,該倡議書尚未給明星的代言費劃出一個明確合理的區間,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明星產業全面遭遇整頓的大環境下,出臺“限制明星天價代言費”政策恐怕只會是時間問題。

對標歐美日韓,國內清毒之路道阻且長

事實上,2011年以前,演員片酬並不像現在這麼誇張,彼時,一部劇預算最多在兩、三千萬元,戲少人多,演員片酬10萬一集就已經算是高價了。

2011年後,隨著資本大舉湧進,中國網絡視頻產業也正值“風口”,金主爸爸各個出手闊綽,片方也懶得花錢選景、拍攝製作,一味投機取巧靠大明星撐場面,換來天價投資,將大把銀子都給了明星。有統計顯示,僅2016年,一至二線演員的片酬就增長了將近250%。

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放眼全世界,恐怕唯中國的明星產業最為畸形,就片酬這一點來說,日韓、歐美都要良心很多。尤其是日本演員,片酬比起國內要低得多,但那似乎才是正常水平。

比如,深受國內觀眾喜歡的日本女明星新垣結衣的片酬每集約合人民幣10.3萬元;《孤獨的美食家》的大叔松重豐每集的片酬為35萬日元(約為人民幣2萬1千),而且是付給事務所的價格,演員能拿到手的估計更低。

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這源於日本獨特的製作和估價機制,日本的電視劇幾乎都由電視臺自己製作,電視劇製作部門會定期對觀眾實施調查,得出每個明星當季的預期收視率,然後綜合考慮其業內地位、演技等多方面因素,確定片酬預估值。

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限薪”手段,如,韓國的“出場費標準”,按照藝人的資歷、地位、演出的分量等分成大約18個檔次,出場費逐層遞加,到18級封頂;印度的明星分級定酬,按照電影預算以及演員自身知名程度定價;美國的“底薪+分成”制,票房達到2億美元才有分成.....

不難發現,歐美、日韓等國之所以沒有出現如中國這般的畸形現狀,得益於他們早有一套成熟的“限酬機制”,不是硬性的將片酬卡死在一個區間內,而是綜合考慮了市場的諸多因素。

綜藝薪酬壓縮近10倍!明星真的沒有“發財之路”了嗎?

對於國內來說,限制天價片酬、天價代言並非短時間行為,也並非是一則硬性政策可以根治的,天價酬勞的問題只是整個行業不良風氣的縮影,想要從根本上約束投機行為還需要全行業的配合。

正如編劇宋方金所言,“不能把市場的問題全部歸結於演員片酬上,不能認為限制了片酬,市場就繁榮了,好作品就回歸了。天價片酬是怎麼達到天價的?天價是誰哄抬起來的?發出聲明中的某些製片公司不正是高片酬的始作俑者嗎?探究這些問題的根源才有助於真正解決問題。”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整治行動已經開始,重拳打擊充滿泡沫的明星產業,為的正是由表及裡整個扭轉影視行業的未來方向。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