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懷烈士中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2018年9月30日是我國第5個烈士紀念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工作人員董立新對記者說:“以法律形式確立國家紀念日,有助於提升公民的國家觀念和愛國意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助於以德治促進法治,有助於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9月30日《光明日報》)

在缅怀烈士中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鋪紅地毯迎烈士紀念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到烈士紀念日,總有哀思上心頭。近代以來,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捐軀,他們的豐功偉績彪炳史冊,他們的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今天,我們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傳承他們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無私奉獻、敢於犧牲的寶貴精神,就是要更好地表達愛國情感、增強國家意識、激發奮鬥動力,讓烈士之志薪火相傳,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歷史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歷史也鍛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我們秉承先烈遺志,發揚先烈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先烈參與開創、為之奮鬥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值得注意的是,革命先烈是一個國家光輝歷史的記憶,也是一個民族堅強不屈的脊樑,但一些人總是打著“學術研討”“還原真相”的幌子貶損和否定革命先烈,從“質疑”黃繼光、“還原”劉胡蘭到“解構”狼牙山五壯士,似乎一切都可以被惡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費,無所謂歷史真相、無所謂高尚卑劣,其目的就是肆意腐蝕國家的共同記憶,破壞整個民族和社會的精神價值,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盤點諸多否定中國歷史、詆譭英雄事件,其背後都是對歷史的“泛娛樂化”,而當歷史僅歸於娛樂、笑話之時,也就是歷史被虛無主義綁架之時。如果一個國家的先烈、英雄人物可以被肆意毀謗,這個國家的整體歷史和民族精神也將在被懷疑和扭曲中引向虛無,進而動搖瓦解民眾的精神信仰。為此,任何時候,任何人侮辱烈士、褻瀆英雄,都必須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面對當下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交織等複雜問題,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對隨意抹黑、侮辱英雄的行為堅決說“不”,在緬懷烈士中形成崇尚英雄和以英勇之舉為榮的社會風氣,用先烈精神激勵國人砥礪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改革發展的大潮,戮力同心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的偉業。(劉鳳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