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再也不寫武俠小說?

為什麼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再也不寫武俠小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在這幅對聯中,雖然《碧血劍》位列最後一位,不過金庸的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寫完這部書的時候是1972年,從此以後金庸再也沒有寫過任何一部新的武俠小說,對於廣大的金庸迷來說,這確實是畢生的遺憾。那個時候的金庸不到五十歲,正是一個作家的黃金年齡,那麼為什麼在這麼一個當打之年,金庸偏偏就不寫小說了呢?細細說來,實際上有幾個原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為什麼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再也不寫武俠小說?

第一,金庸先生自己的說法。

金庸先生接受過很多采訪,很多采訪到了最後都會問金庸先生這樣一個問題:您的小說這麼受歡迎,為什麼寫完《鹿鼎記》之後就再也不寫了呢?

金庸先生是這麼回答的,他說自己寫小說主要寫人性,寫性格,在金庸的所有小說中,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性格有過重複。在寫完《鹿鼎記》之後,如果重新再寫小說,性格就會有重複,最終罷筆。

金庸先生上邊的這些話,在小編看來,恐怕沒有說到根本,不過通過這個,小編得到一個啟示,就是寫人物一定要性格突出,性格鮮明,這樣在讀者心中,才會形成鮮明印象。

為什麼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再也不寫武俠小說?

第二,水滿則溢,月圓則缺。

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當一個人走到山巔的時候,無論往哪個方向走,都是下坡路。《鹿鼎記》一書,是金庸一生的巔峰,恐怕也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如果以後再寫小說,恐怕就算金庸先生這樣的絕世才華,基本上還是無法超越《鹿鼎記》了。要麼不寫,要麼寫絕,這也許也是金庸小說的一個特點吧。

第三,急流勇退,退位讓賢。

他們就像是詩界的李杜,

詞界的蘇辛,

史學界的班馬,

儒學裡的孔孟,

道學裡的老莊,

武俠界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沒錯,他們就是金庸和古龍。

為什麼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再也不寫武俠小說?

這個時候的臺灣,古龍已經是一顆冉冉升起巨星,《武林外史》、《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的問世,已經奠定了古龍一代武俠大師的地位,所以,金庸這個時候急流勇退,退位讓賢,是很明智的。

金庸的小說,海納百川,無所不包,而古龍則是劍走偏鋒,武俠界正是有了這二位的存在,才會熠熠生輝,萬古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