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不帶孫子,年老後變空巢老人進養老院無人照看,你覺得這樣的老人值得可憐嗎?

老聲暢談


大實話:如果自己不幸養了白眼狼,那就沒什麼可憐不可憐的了。

現在的空巢老人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確實是很常見的,農村的老人因為子女都去了外地工作,然後孫子孫女也都和父母在一起,基本山就是過年了才會回來一兩天。

而生活在城市的老人因為兩代人的價值觀不同,所以,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很多子女也沒和老人在一起居住,一些老人也會因此被迫空巢。

而在一些問卷調查中卻發現還有這樣一些聲音,那就是很多子女之所以不能照看老人,除了工作忙、兩代人價值觀不合之類的因素,還有一個部分就是說老人年輕時沒有幫忙帶孩子,所以現在老人老了,這些子女也不願意照顧老人。

說真的,看到這樣的說法的時候我還是蠻震驚的,這什麼時候老人幫忙帶孫子成了子女養老的理由了,這個價值觀我著實不敢苟同。

首先,從法律角度來說,父母養育子女是做父母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作為回報,子女也應該在老人年齡大的時候盡到贍養老人和照顧老人的責任和義務,這兩個則是對等的。

咱們就暫且不說感情,就算是從公平交易的角度來說,父母無償養育我們將近二十年,並且絕大多數還會操心娶媳婦而和買房子的事情,那作為子女來說,就算是報恩,那也至少也得無償照顧父母二十年左右吧。

然後,從感情的角度來說,尊老愛幼一直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而現在一些做子女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的理由竟然是父母年輕時沒有幫自己照看孩子,說難聽一點,這就是白眼狼啊。父親母親必須養兒子我聽過,爺爺奶奶必須養孫子這事我還是真的感覺邏輯很奇怪。

當然,從現實角度來說,如果自己工作壓力大,而父母年輕時身體健康卻沒幫忙給自己帶孩子,這樣的話你埋怨兩句也情有可原。但是,這個絕對不能成為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的理由,這就是不孝。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當然值得可憐啦。

孩子難道不是誰生的誰養,誰生的誰帶嗎?

帶孫子根本就不是老人的義務,但贍養和陪伴父母卻是子女的責任。她沒幫你帶孩子,但卻把你養大。養育之恩豈能被不帶孫子抵消?

這樣的老人真的很可憐,這樣的子女真的應該被譴責。

嫁出去的女兒不需要伺候老人?完全是不良風俗

這個社會主張男女平等。包括男女享有同等權利,也包括男女承擔同等義務。男人需要贍養父母,女人為啥不需要?女人不也是父母養大的嗎?

風俗根本就不應該成為你逃避贍養義務的藉口。

更何況張阿姨有一個女兒已經離婚。按理說,不需要再贍養公婆了,應該輕鬆許多,可以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母親了。


贍養不是單純的金錢,而是金錢+陪伴

雖說張阿姨的兒子每月都會給養老院轉賬,確實承擔起了母親的日常開銷,在金錢上照顧了母親。

但是對於老人來說,精神上的陪伴也尤為重要。為什麼?

年老體衰讓他們倍感孤獨。身體一天天在衰退,越來越脆弱,需要的除了金錢,還有生活上的照料和陪伴。

將心比心,當你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把你放在福利院,每月只給錢,不出現。你覺得這樣妥當嗎?


浮力麻麻


我覺的老人是很可憐的,子女做的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其實一直不太認可中國的養老模式和觀念,很多人喜歡把給沒給看孩子當成該不該好好孝敬的砝碼,潛意識裡就認為幫照看孫輩天經地義的事情,父母在把子女扶養長大的同時,還要擔負孫輩的兒時看護任務,而當她們把孫輩看護的任務盡完之後,基本也就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幹一點自己想幹的事兒了。

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人,這已經盡到了自己的義務,而孫輩的扶養義務則需要他們的父母來盡責,只要我們每一代傳承好,形成一種良性的代際關係,儘量的把父母解放出來,讓他們擁有一個可以自由支配的晚年該多好啊。

其實現在很多老年人,對照看孫輩是很無奈的,他們想擁有自己的老年生活,但又怕兒子或兒媳埋怨,只有一個孩子還好,那些有好幾個孩子的才最可怕,看了這家看那家,等到把孫輩都看大了,他們也該進墳墓了。而且在看孩子這個問題上,子女之間互相攀比的也多,搞不好還會引起子女之間的不睦。

我們一定要慢慢的去糾正這個觀念,父母給你看孩子不是理所當然,更不要拿這個問題來要挾養老問題。

人在年輕的時候,對很多問題的考慮往往過於簡單,而且很難設身處地的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年輕的時候誰也不求,感覺自己無所不能萬事不求人,我們一定要明白,善待自己的父母就是善待我們的未來。


元芳有看法


年輕時不帶孩子,年老後無人照看,這樣的老人可憐,卻不值得同情。

我說一件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在我小的時候,我爸媽想出去工作,把我跟妹妹交給爺爺看,(我爸沒結婚的時候就沒有我奶奶了,說是讓他帶,其實就是給我們做一頓中午飯而已)我爺爺不肯,因為他還要打麻將,他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我爸最小,孫子輩的一共有十個,他一個也沒有帶過,後來我媽也就沒有出去工作。

後來在我十歲左右的時候,我媽得了癌症,在病重的時候,我四個姨都來照看,這樣兩個姑姑怕人家笑話也就來了,這時候,我還有一個不滿一週歲的弟弟,因為媽媽犯病的時候顧不上弟弟,就讓爺爺帶,這時的爺爺天天沒好氣,整天給四個姨使臉色,因為如果她們走了,姑姑也就走了,都不管我家的話,他也就可以打麻將去了。

後來媽媽走了,弟弟妹妹都寄養在親戚家,爸爸為了還賬,每天沒日沒夜工作,讓爺爺來我家照看我,他肯定是不願意的,不過還好,我每天上學,跟他打牌的時間不衝突,也就答應了。

那時候的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要還賬,我們什麼都捨不得買,而姑姑每次都給爺爺買好多好吃的,但是人家就是把吃的放在一個箱子裡,從來不讓我們吃,記得有一次他在衝豆奶還是啥營養品的時候,我就坐在那故意一動不動地看著他,他衝我笑一笑說:“這不好喝。”

後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以要工作為理由,去離我姑姑近的地方給人家看大門,打牌的時間就更多了,從此以後,家裡就剩我自己了,十歲出頭的女孩啥都靠自己,那時候真的挺難的。

現在我已經是30歲了,爺爺今年89歲了,雖然不至於說沒人管,但是兒子們對他的態度也是不冷不熱,就像當年他對我們,不過作為孫子輩的我們,還是會時不常給他點錢,只是因為可憐他,可能是人老了,良心發現了,每當我們回孃家,他聽到聲音都會來我家坐會,但是真心沒有什麼話說。

雖然說爺爺奶奶沒有撫養孫子的義務,但是作為一家人,沒有讓孩子們在你的身上感受到溫暖,那他長大後,反饋給你的將是相同的溫度。


愛上娛吃定娛


這樣的老人不值得可憐。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1、老人到養老院是可憐人嗎?難道養老院是監獄。現在養老院想進還真是不容易,都要排隊預約,尤其是好的養老院,不比小朋友進幼兒園容易。價格也很貴,前幾天我一鄰居送他媽媽去養老院,一個月3500元,供應一天三餐,還是2人一間的。他媽媽身體不好,要阿姨照顧,再加1000元。所以老人子女送老人到養老院也是在經濟上已完成贍養的義務。


2、至於感情上,都是相互的,你對子女付出慈愛之心,子女也會回報感情。認為出嫁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看來對女兒也是不怎麼樣。每個女兒都希望自己是老人心上的寶,可是現實中感受到自己是根草,被拋棄的人。

兒子以前有困難,老人不幫忙,雖說帶孫子不是奶奶的義務,但是老人在身體可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沒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看來也是隻考慮到自己,兒子的內心也會感到心寒。


要媳婦伺候,更不用考慮了,在法律上媳婦沒有贍養婆婆的義務。現在有些家庭中的媳婦照顧婆婆,是基於和丈夫同一個家庭,有些瑣碎的事情無法分得清,並且中國人的習慣是女主內,家中的家務事,一些人情事故都是女的在處理。但是如果和老人分開住的話,讓媳婦特意照顧婆婆也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是與婆婆沒有多大的感情。

孫子輩更不可能了,從小沒帶大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會生疏的。人處在社會中,相互直接存在著交往,與同事、同學、家人,甚至一些陌生人。無論何種關係,相處的時間、感情的交流都會對彼此產生影響。所以在情感上,也就會不怎麼深厚、濃烈了。

3、有贍養義務的只有老人的四個子女。但是現在四個子女在情感上都如此漠視,是否老人本身的教育存在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子女這樣,難道四個都這樣?我國自古以來有尊老愛幼的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如果都這樣的話,也不全是子女的問題,起碼老人自己本身沒有對子女做到教育。光養不教,父母沒有做到教育的義務。

言傳身教,小孩都是從大人如何處事中學習的,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孩,不知這位阿姨如何對待自己的父輩?


4、老人生養了四個子女,但是生活不是隻有生養,還要感情,既然相互感情淡漠,那子女也做到贍養的義務,給予老人足夠的費用和禮節性的問候。除此之外,不會特別關心。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奇怪的。

我認為,子女對待父母要從心裡真正的關心,父母除了從小養子女外,還要做好教育的義務,在自己身體力行,子女困難之際,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人都是講感情的,相互都付出關愛之心,相信一切都會變得美好的。


福福福755


我覺得非常正常,沒有什麼好指責的,這個要從法律和情感兩方面來看。

第一,老人以往養大了兒子,卻不肯帶孫子,法律上沒毛病,她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沒有增加給孫子輩情感。現在的人應該清楚,這年頭不比幾十年前,那時候特別在農村,孩子很多都沒問題,散養的,養活就行了。現在年代,孩子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夫妻二人必須有一個辭職在家專職帶,經濟收入損失非常大。當然從法律上來看,老人確實沒義務帶,真的沒毛病。你問但是孩子們心裡喜歡奶奶嗎?答案一定是不喜歡。

第二,子女們要不要給老人養老贍養。法律上是必須的。要不要養的很好關心很足,情感上就沒那麼要求了。如果子女不付生活費養老,那麼老人完全可以起訴。當然子女們已經付費給了養老院了,說明已經養老了。現在是老人覺得精神上關心不夠,不來看望她,寂寞了。這個法律上是沒有強制要求的。而且如果子孫都對老人有怨氣的話,就算來看了,一臉嫌棄的臉色,估計老人心裡更難受了。法律上總不會要求子孫必須經常去看望老人,還規定必須面帶笑容?那要是皮笑肉不笑,雙方都噁心吧。

所以,我始終覺得付出多少,得到也有多少。如果對自己而言只做了法律要求的義務,對別人卻要求更多的償還,這是不現實的。


驢吃大蔥


別找那麼多借口了,大家都知道:孩子帶和不帶都是一回事——到老了都沒人管。我的觀點就是:管你怎麼說怎麼騙,根據絕大多數人的親身經歷和教訓得出個經驗——孩子的孩子一律不沾邊!由他們自己去處理,省得這樣不好那樣也不滿意!他們愛怎麼就怎麼!不要說長道短,我懶得聽!我到老了賣了房住養老院去!真懶得聽這些後輩們連騙帶嚇的的滿口胡言——他們對你會象你當初對他們那樣嗎?不可能!那是做夢!與其求人,不如靠己!

另外,印度的前總理甘地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的物質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慾望卻是無限的"。這句名言套用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真是恰如其份!我們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打小到現在都是在長輩的溺愛中長大的,從來不缺少愛。相反,他們在溺愛中養成的種種惡習已經逐步威脅到家庭、親人乃至社會,如果繼續滿足他們無限的索取慾望,那就不是愛他們,而是徹底害了他們!所以,不繼續放任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應該有擔當有責任心,對他們今後的成熟和成長非常重要!所以,我相信:從嚴管束對他們來講,利一定大於弊!



夏夜流螢伴蟲鳴


孩子年輕的時候需要老人幫忙看孩子,壓力可以減輕一點,而老人覺得,自己生的自己養,可是不想一想,媳婦是別人的女兒,嫁到你家來,你不幫忙誰會對你有感情,你老了之後,打感情牌,誰會理你?人心是肉長的,所以不會值得同情,只能說自食惡果。


胡家135425432


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怎能不可憐啊!但這恰是當今中國社會養老的一個縮影,並且在不遠的將來,這樣的老人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悲劇現象呢?其實這都與觀念有關係。中國是傳統社會,而生活在傳統觀念下的父母,自打孩子出生後,彷彿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兒女。當父母一代垂垂老去時,才忽然發現,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兒孫們看來,都是應該的。而老人們最後剩下的是什麼呢?無限的孤獨,無盡的傷感,唯有與唉嘆與淚水相伴。

好一個應該啊,就是這看似天經地義的應該,讓年輕父母熬沒了青春期,耗掉了畢生的精力,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看到這些晚年孤獨的老人,我就想一件事,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傳統的觀念,或許是根深蒂固的東西,永遠不會讓人用捨得二字來形容吧。

在我的家族中,有一個光榮的傳統,就是兒女到十八週歲成人後,就出去自立門戶,家裡絕不在收留。傳到我這是第三代了,再往上我沒有追問過。這種傳統反而會讓老人在晚年時能得到善終。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親情給予兒女一代的越多,兒女索取就越無度。給親情留下點空間,用在晚年去贍養老人反而更容易被珍惜。

如今,我的孩子也快成人了,我仍給他灌輸這個家族的傳統,只要你成人了,父母所有的一切都不屬於你。可以保障你,但那是有限的,是借給你的(要打借條)。將來你會做人,知感恩,盡孝道,或可用贈予的形式免除你的債務。否則,這債你永遠揹著。我說什麼要就什麼要回。孩子就在這樣的觀念灌輸下,也就接受這樣的觀念,因此,平時就在努力學習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

奉勸那些為兒孫奉獻一切的父母們,給自己留下退休後的生活空間吧,包括備足了你的養老錢,千萬別傻乎乎都奉獻給兒孫們。否則,晚年的淒涼,只有你默默承受,那對你的餘生多不負責啊。


韓國成老師


這本身就是一個腦殘的問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以前的老傳統裡轉變過來了,老人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沒有義務再幫你看小孩,幫你看是情分不看是本分,不要讓父母老了還要做你的保姆,他們應該歇歇,亨一下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