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窮人思維?

哈佛大學有個終身教授、行為科學領域的重要帶頭人,曾經針對窮人和貧困現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和現實調查。

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專注紅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

什麼意思呢?

因為你窮,就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日常瑣碎之中,你的認知負荷會增加,智力思考能力會降低,你根本沒有辦法去做長遠的規劃和理智的思考與抉擇!

所以,“窮”和“窮人思維”是互為因果的啊。

因為你窮,你就沒法去做好的權衡與抉擇,又因為你沒法做好的規劃與選擇,就變得越來越窮。

什麼是窮人思維?

看上面這張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不同,一方面確實是性格和思維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在於生活本身的限制啊。

這個轉變看起來容易,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有沒有可能由“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呢?

還是有的,但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持續的行動,以及適當的開拓圈子和把握機遇。

1.有這個想法和野心

這是起點和基礎,自己整天抱怨自己沒有用,卻沒有任何改變的想法和行動,那是怎麼著也沒辦法的。

首先必須自己有這個想法和野心,同時開始踏踏實實行動。

2.持續地學習和提升

光有想法和行動還不行,還得找到學習和提升的方法與方向。

必須找準一個方向或位置,掌握一項專業或技能,想方設法在這方面做到最好。

只要社會有需求的即可,沒有什麼高低貴賤。

比如烹飪、維修、培訓、會計,等等。

3.擺脫貧困的圈子

人和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你長期處於一個貧困的圈子,會受到非常大的阻力和壓力,甚至像在一口深井裡,愈陷愈深。

所以,你應當設法走出來,擺脫這個貧困的圈子,接觸一些努力向上的人。

這樣,一方面能更好地激勵自己,另一方面,則是幫助你拓展和結識更多優秀的人脈。

4.正向思考,以目標為導向,不要自我設限

別老是抱怨,遇到什麼問題都覺得自己不行,那就真的不行。

有困難就想方設法解決困難,

目標是什麼,為了實習目標需要哪些條件,怎樣來獲得這些條件,有哪些資源可以尋求支持。

圍繞這個目標和思路來行動,而不是自我設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