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橋路變形記:從「舊難門」走向「新南門」

10月1日,夷橋路正式試通車。去年,這條進出城區的南邊門戶通道實施改造,全市人民充滿期待。在司機朋友期待中,這是一條快速路,是快速抵達的通道;在周邊居民期待中,這是一條景觀帶,是漫步休憩的場所;在外地遊客期待中,這是一張新名片,是瞭解宜昌的門戶……


夷橋路變形記:從“舊難門”走向“新南門”


圖為夷橋路全景,夷橋路與江城大道互通。 (宜昌新區建設推進辦公室供圖)

不同的期待匯就,雕琢出夷橋路最新的狀態:路面從22米擴寬到了55米,雙向四車道變成了雙向六車道,主輔車道分離,中央設置了隔離綠化帶,道路兩邊敷設了市政管網,增加了路燈、人行道,路旁山體進行了生態修復,路邊河道同步整治……

然而,各方期待是如何變成道路形態的?門戶道路經歷了怎樣的變形故事?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精心,快速度建快速路

“周邊環境髒亂差、人車混行沒辦法、稍不留神掉得大……”提起曾經的夷橋路,每天往返該道路的大貨司機張平如是感慨。

而對於他的“吐槽”,相關部門負責人解釋,原來的道路按公路標準建設,缺少電力、電信、給水、燃氣、排水、路燈等設施,與周邊道路連接不暢,已跟不上城市出行需求。

“夷橋路是宜昌的‘南門’通道,我們當然期盼這條路改造好,這樣我們過馬路就不用擔心車流,還可以帶孩子去聯棚河邊的綠道和親水公園玩!”家住碧桂園小區的居民秦海英說。

因此,讓南門不“難”,司機盼,群眾看,怎麼辦?

去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行深入調研後果斷決策,將夷橋路改造納入全市實施“暢通工程”的重點項目。

隨即,宜昌新區將道路改造作為當年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加以推進,啟動集道路改造、山體修復和河道整治於一體的改造工程。

“改造方案獲批後,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高效完成了項目立項、徵地拆遷、工程招標等工作,僅兩個月就完成了沿線200餘戶農家樂徵地拆遷工作,創造了全市快速路建設的多項第一。”宜昌新區建設推進辦公室主任周青說。

強力保障推動,去年12月8日,道路改造正式開工。

精細,繡花功夫修道路

“建設這條道路,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下足繡花功夫,困難便迎刃而解。”城投公司夷橋路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李鐵錨說。

他們碰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在夷橋路承擔江南大半通行壓力的情況下,如何既保證每天數萬輛車次通行,又保證快速施工。

“經過對片區路網的調查,我們在施工前制定了詳細的導行方案,並在施工過程中多次優化施工方案,有效縮短封閉時限,同時,在外圍和導行區域密集設置標識標牌,安排專人進行值守、指導,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李鐵錨說。

交警部門調派30名警力,在導行區域交通複雜、易擁堵地段設置了6個執勤點,現場引導社會車輛通行,確保交通暢通。

這些保障措施,為安全高效施工創造了條件。

“5個通宵,完成夷陵長江大橋與江南大道立交匝道原有混凝土路面銑刨;7天7夜,完成立交匝道瀝青面層刷黑;2天2夜,完成點軍收費站段道路瀝青面層拆除……”

至今,湖北益通夷橋路項目部經理龍四海始終記得這些數字。

“我們碰到的另一個難題,是既要快速施工,又要保證環境質量。”城投公司該項目現場負責人盧小剛說,整個施工區域只要有裸土的地方,全部用密目網進行覆蓋,並配備4臺專用灑水車、8臺霧炮車適時降塵,3個出入口噴淋及沖洗設施日夜不停。

說完,他指著施工現場安裝的揚塵監測器告訴記者,該監測器聯網了市住建系統監測平臺,對工地上的PM2.5和PM10進行適時監測,10個月施工期間,工地沒有發生過汙染超標。

精緻,雕琢節點變景點

9月29日,雖已是金秋,但經客土噴撒的道路兩側,已探出筆筆新綠,在暖暖的秋陽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們通過加強道路施工與園林綠化施工的協調,在努力讓道路暢起來的同時,也全力讓周邊綠起來。”李鐵錨表示。

這種科學統籌下的交叉施工,在有效推進土方就地平衡,減少開挖量的同時,也保證了道路景觀的打造。

此前,市委主要領導多次調研道路改造,看到道路周邊低丘緩坡的地形,勾勒出宜昌城市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風貌,要求切實保護好這些微地形,彰顯宜昌大山、大水、大人文特色。

為此,宜昌新區推進辦組織各部門多次現場辦公,結合道路實際,深度比選景觀綠化方案,不斷現場督導,力求效果最佳。

“我們堅持注重因地制宜,順應山體走勢,讓綠化更自然、生態,也更有利於植物生長。”市園林中心夷橋路園林景觀項目現場代表肖靜說。

如今,山體上已撒滿草籽;兩側已種上了法國梧桐,並輔以南天竹、蚊母植物等;中分綠化帶上已佈滿錯落有致的樟樹、南天竹、蚊母等樹木;道旁的河道正加快治理……

在這些精緻景觀裝點下,夷橋路宛如一條飄帶,以山為景、以地為床、以天為帳,坐臥山間河畔,用別樣的美服務市民出行。車行路上,兩側連綿起伏的微地形,恰如峽江騰動的細浪,伴著錯落有致樹、若隱若現的城,構成道路獨有的風景。

望著即將試通車的道路,各方建設者有一種成就感,但大家深知,試通行還只是“舊難門”變身靚麗“新南門”的重要節點,後續依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點軍收費站拓寬改造就是其一。

“將把收費站4進3出擴建為7進4出。”市城建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文鴻晨說,屆時,夷橋路將真正實現一路暢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