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茂陵反盜手段與盜陵故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上一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我談了 。可以說,茂陵地宮是不折不扣的地下博物館,裡面全是各種寶物。

這些寶物都是盜墓者最有興趣的東西。漢武帝生前也意識到這一點,在陵墓建設時,就在反盜墓手段上想足了點子。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茂陵)

從史書所記來看,茂陵借鑑了秦陵的反盜手段。據清人孫星衍編輯的《漢官六種》經《漢舊儀》的說法:在通往地宮的墓道上,共設有四堵封門,在門後設有夜龍、莫邪劍、伏弩等暗器,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來了,瞬間就會被斬首和射殺。

更厲害的是有“伏火”,這是秦陵沒有的。這厲害了,盜墓者就是逃過被斬殺,也會被可自燃的伏火燒死,別想活著出來。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秦陵)

原文是這樣的:“外方立,選閉劍戶,戶設診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所以,想盜茂陵這樣的帝王級陵墓是相當難的。但是,再難難不到盜墓者。

在漢武帝下葬四年後,即公元前84年,玉箱、玉杖那些“進口”寶物,便出現在了當時的文物市場上,被劉徹生前的身邊人認了出來。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銅錢出土現場)

此事見於南朝宋人劉叔敬撰《異苑》,“漢武帝冢裡先有玉箱、瑤杖各一,是西胡康渠王所獻,帝平素常玩之,故入梓宮中。其後四年,有人於扶風市買得此二物,帝左右識而認之,說賣者形狀,乃帝也。”

所以,考古界目前比較憂慮的是,茂陵內的豐富陪葬品還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宮中。

茂陵曾多次被盜,漢朝時有記錄就有4起。這在《後漢書》上有明確記載,除了上面說的,在公元前64年,其重孫子劉詢、漢宣帝在位時,又發生第二起。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西漢金獸)

這一年,一位名叫李友的河東郡(今山西省臨汾地區)官吏,在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北)在抱犢山採藥時,從山洞裡發現一隻金箱,內裝雜經等三十餘卷。

這不是一般東西,上報朝廷後,漢宣帝讓漢武帝當年的侍臣冉登鑑定,證實這金箱和經卷後,是茂陵的隨葬品,為漢武皇帝當年隨身之物。很明顯,盜墓者光顧了茂陵,漢宣帝很難過,遂下旨將金箱和經卷重新送到茂陵,放在漢武帝的廟中。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南昌海昏侯墓隨葬寶物出土現場)

第三起茂陵被盜事件,發生在西漢末的公元25年9月,攻入長安的赤眉軍焚燒了皇宮,又“發掘諸陵,取其寶物”。包括茂陵在內的西漢皇陵大都被盜挖了。

還有一起,是董卓派呂布盜茂陵尋“治啞巴扁方”。東漢末年,《三國演義》的大奸臣之一董卓也盜挖過茂陵,這次事件史上有記載,我在《盜墓史記》中,曾談了這事件。呂布是董卓的“義子”,出於信任,董卓派呂布去挖寶。董卓當時特別叮囑呂布,在進入茂陵時注意尋找一種專治啞巴的秘方,原來他的孫女董白是個啞巴。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馬蹄金)

另外,在唐末年也傳出盜挖茂陵事件。黃巢起義軍沒有錢用,光顧了茂陵。之後,茂陵一直是歷朝盜墓者覬覦對象,連民國時,盜墓者也沒有放過茂陵。西北軍閥馮玉祥的部下、後為國家二級上將的孫連仲,曾在陵上修築戰壕,被懷疑是盜墓,但因文字沒有記錄,目前仍不得當時真相。

目前,茂陵地宮中還沒有隨葬寶物,如果有還能有多少,因為沒有考古無法說清。但考古界對茂陵還是較為樂觀的,理由有三: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漢陽陵隨葬俑)

一是茂陵修築了半年多世紀,內部機關重重,很難進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盜盡,要盜也僅是一部分。

二是早期盜墓,僅看重金銀珠寶,一些如經書類的文物、當時人們用的器物並不被看重,還會留在地宮中,這也是現在發現的不少被盜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發現的原因。

三就是茂陵地宮被盜空了,茂陵附近的地下,或是陪葬墓裡,也會有很多文物。僅1949年以來,當地農民平整土地或建房開地基時,就意外挖出了大量文物,已上繳到國家的有數千件。

現在茂陵博物館登記在冊的文物有4100多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超過400件,金、銀、銅、鐵、玉、石、瓦當和陶器各類文物都有,十分豐富,大多都是農民上交的。

漢武帝茂陵反盜墓有幾個狠招,不知底細的盜墓者進去必死

(出土鎏金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