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近10年的新樓盤空置房超多,業主寧願空置也不租不賣,是出於什麼心理?

JD開開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房屋空置而且又沒有人居住,這個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情,別說是很多地方二線三線城市了,連北京上海這些地方的郊區也有很多房屋是空置著的,放眼望去一個小區三分之二的燈都沒有亮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這些空置房屋多是炒房者購買的,對他們來說房屋是否空置對其影響不大,他們不靠這個資金來生活。而且如果往外出租的話肯定要做簡單的裝修購買一些家電設備,對於炒房客來說他們的主要業務就是發現房子購買房子,哪些房子漲的差不多瞭然後去賣掉,光這些事情他們已經忙不過來了根本沒有時間去關心租房子收房租這些事情。

第二、過去的十幾年房屋幾乎每年都能有20%以上的漲幅,而我國的租售比非常不合理,就拿北京來說2017年北京地區的房屋租售比達到了1:630,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比例需要630個月大約53年時間一套房子才能回本,國際上比較合理的租售比是1:200-1:300之間。所以炒房者的出租意願自然也就不高,因為靠這個回本太慢。而每年房子有20%的平均漲幅可以說躺著就能掙錢了何必再取搞這些事情完全沒有必要。

第三、在過去的十幾年內房子這個特殊的商品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有點變味了,以前房子是讓人住的,而在過去的十幾年內很多人心裡有個認識就是房子是用來炒的。既然是用來炒的,那麼就把房子看成了一種商品,把本身最根本的屬性看的越來越淡,很多炒房者也就把房子當作可以囤積的商品囤積了起來。

第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的心理因素,大家買東西的時候都喜歡買新東西,被別人用過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掉價,把房子直接空置著最後當毛坯房賣肯定要比裝修過住過人的房子好賣,更能要的上價錢。買房的人也更喜歡買毛坯房。


首席投資官


空置房規模大、數量多,有多種原因。首先,這是炒房行為所致。對炒房者來說,買房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為了炒差價,如果出租了,就會被認為是二手房,很難賣出好價錢。所以,炒房者大多不會隨便把房子出租給人家,以確保轉讓時不會影響價格。

其二,房價上漲過快所致。一般情況下,房價上漲過快,炒房和投資買房的人增加,空置房也越多。相反,房價上漲慢,或下跌,空置房會減少,賣房現象會增多。

第三,非正常買房現象較多。一個人數套,十幾套,甚至幾十套房的現象,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比較多的。除了炒房者之外,就是不規範、非正常現象比較嚴重,腐敗等問題突出。這類房子,一般也容易形成空置房。

第四,父母為子女購買的房子。為了避免房價上漲帶來的買不起房,一些工薪階層的居民,就趁孩子還小,負擔相對較輕,先把孩子的住房買了下來。自然,也會成為空置房。

對空置房問題,還是要引起重視,能否通過徵收空置稅等約束,值得探討。


譚浩俊


中國的房地產具有兩種屬性,一個是商品屬性,也就是居住功能為主,還有一個就是金融屬性,房產是用來投資的。一般而言,老百姓購房基本是居住的,但是有錢之後、尤其是一些所謂的老闆之類的買房基本是投資的,對於房租收益不是很看重,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裝修的毛坯房在轉手的時候還屬於新房,買家相對喜歡,一方面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進行裝修,另一方面,畢竟中國人傳統的文化骨子裡最喜歡的就是娶新媳婦、買新房這類事。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投資房地產的人士看中的是房產的金融屬性與轉手的便捷性,所以一般買了就扔到那裡不管,還有就是很多人買了房子直接就抵押套現,一方面使用了貸款資金、一方面享受了房產的自然升值,又減少了因為裝修出租帶來的麻煩,這是一般老百姓不可思議的。

一般人會用房產空置率看待房地產的供求關係,實際上還是站在房屋的商品屬性角度去看的,而不是站在金融屬性去看待,所以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為什麼新房業主寧願空置也不願意租和賣?

在中國,房屋作為眾所周知的保值品,持有成本卻基本為零。即使房屋空置十來年,也不會增加太大成本,頂多每年幾千的物業費。而買得起房子並空置它的,基本上可以說不差錢,或者說不差租房得來的那點錢。而美國的房屋持有成本是比較高的。有人在美國買了房子,扔在那裡不管,過了些年過去,發現裡面住著別人。原來是因為拖欠房產稅和物業費,房子已經被當地政府拍賣給別人了。

租金相對於買房價,太低太低。現在買一套房最低也要幾十萬,而房租普遍不高,若是想通過租房收租金來收回買房資金,起碼需要幾十年,成本太高。而且一套房子出租,不說精裝修,一些基本設施必須有,比如洗衣機、馬桶、牆面的一些粉刷,有的還要求空調,做飯的一些設施等等,一套下來,前期投入大概需要幾年的房租才能收回,房子出租後租客品性如何,會不會破壞房屋,是否不講究衛生等等,不確定性太大,所以不少人不願意租房給他人。事實上,一些租客租房後不愛惜房屋,肆意損壞房屋,不講衛生的新聞也是常有耳聞。

而且一般用於出租的房子都是已經住過的房,新房很少有人願意出租,若是新房出租,若是碰到不愛惜房子的,幾年下來,房子就只能整體重裝修一次。在很多人眼裡,既然房子租出去不合算,還不如就保持毛坯狀態,出售二手房時更好轉手,也更容易獲得高價。

歸根到底,也就是錢的問題!


環球老虎財經


其實,中國大城市根本不缺房,是少數人擁有十幾甚至幾十套房產,多數人一套房產也買不起,對於擁有大量房產的群體來說,應該儘快把房子租出去才對,因為一邊拿租金,一邊等待房價上漲,何樂不為?但是把房子空置起來的業主們卻並不是這樣想的。

第一,擁有大量房產的業主囤房主要是投資,希望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出租賺點小錢並不在他們的眼裡,而且把房子出租後,很容易造成裝修和傢俱的損壞。我舅舅有一套動遷房出租,結果租客走了,弄得一片狼籍,自此之後,他把房子買掉了,再不想租了,而且出租很容易發生糾紛,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不如空置房源待價而沽更加省心。

第二,一些家長看到房子大漲,怕自己的子女以後結婚買不起房,所以另外給子女買了一套房,首付自己慢慢還,但是子女現在還年幼,尚未達到婚育年紀,而這房子又不能現在出租,否則就不是新房了,所以空置在那邊,也沒有人來住。

第三,一些腐敗分子,他們在領導崗位上從不收錢,因為收錢受賄很容易被發現,但是受賄收房產,比較隱蔽,沒人知道這個秘密,而且受賄房產還能保值增值,反貪機關又很難查到。所以腐敗分子囤房居多,這樣就形成了少數人有大量房源,多數人一套房產也買不起。


不執著財經


空置房超多,有多種原因,這個要不同情況不同分析,不是單純的某一種心理。

首先,買了房,自己不住也不租且讓房子空置著,比較大的可能是,這個房子所處的城市不怎麼熱門,不但租金水平不高,而且租房需求也並是不那麼旺盛。

房子是有其投資的屬性,這一點毋庸迴避。一二線熱點城市人口淨流入量大,房價在上漲週期的可能性大,而近年來,三四五六線城市的房價也跟著熱起來,就不那麼正常了。為什麼不正常?投機的心態太濃,真正的需求太少;接盤的大俠有限,出租的客源太少。

以前,統計局有項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的數據公佈,答案是:人均已達40.8平方米。這個標準看,中國人的居住狀況是夠寬敞的。據說這個標準在全世界排第三位。不管這個數據後來引來了種種辯論與議論,但也大致表明一個道理:中國不是房子建得太少,而是結構性的失調、失衡,不少三四五六線城市,之所以要“去庫存”,就是發展房地產的過程中,具有太多不顧真實需要的投機心態。

其次,有一些空置房,應當是主人往更核心的城市發展去了;或者,有不少購房者,在老家購房,在外地做生意,這類人群數量並不小。這些房子也大多在小城市,算是業主在一個城市的自住房,雖然沒有住,但也不會拿出去出租。

身邊至少十幾二十多朋友親戚,都在外地做生意。房子買了好多年,就放在那兒,既不裝修,也不出租。因為真的沒時間,也看不上那麼點租金。

第三,還有一部分空置房,是有錢人為孩子購買的。但孩子還小,就放在那兒。因為這種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不願意將給自己孩子的新房,出租給外人折騰。

第四,部分開發商,有一些尾房,不願意出租。這部分尾房,其實數量是蠻大的,幾乎沒以阿基開發商都會有一部分尾房,他們是不可能拿去出租的。

開發商尾房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結構、戶型、朝向不好的,確實購房者不願意買,所以在開盤時賣不出去,坐等有需求的人購買;另一種是,開發者留下一下不錯的房源,坐等升值,然後再拋售。說白了就是開發者自己也“炒房”,這種房子當然不會拿去出租了。

第五,有些人的房屋來源見不得陽光,所以也不敢於拿出去出租,空在那裡坐等保值或升值,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最後說下空置率。國際慣例,空置率在10%以內,就不算有泡沫,但空置率在20%以上就算很嚴重了。中國房地產空置率有多少,還沒有一個公開的數據,不過也有專家估計,應該在20%-25%左右,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空置房超多”就是一個事實。

前段時間,有看到建議推出“空置稅”的觀點。雖然稅多了有時候會走偏,但這也在一方面說明了,需要有好的方式來解決房子空置的問題。


波士財經


純粹長期投資行為造成的空置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為長期投資不應該被“碎片化”,而在二手房買賣中,“處女房”情結很重要。

首先要提出一點,我認為,在沒有確切數據作為基礎的前提下,提出這個問題並不嚴謹。

在我的記憶裡,關於中國樓市的空置率,在2015年曾經有一個數據:中國樓市空置率達20%。

但關於這個數據,爭議頗多。因為,缺乏數據採集方面的權威性和合理性。

畢竟,有些地區房產的高空置率,是源於該地區已經失去了發展的活力。以這個空置基數去計算空置率,並不合適。

其次,長期投資不應該被“碎片化”

如果認為上述第一點數據有其合理性,那我們就應該理解一個問題:長期投資不應該被“碎片化”。

毫無疑問,除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為子女婚嫁購置新房以及某些灰色因素外,絕大部分房產投資都應該屬於長期投資。

而長期投資被出租、短期內出售等行為割裂的話,那就失去了長期投資的意義。

第三,二手房買賣,“處女房”情結很重要

新房一旦出租,就不再是“新房”,其未來價值會打折扣。

目前的出租收益,與成本投入嚴重不符,這個我們暫且不談。

在某些人心中,二手房買賣,“處女房”情結很重要。如果是未經轉手和出租的毛坯房,那與被租住過的房產相比,我認為是有著巨大優勢的。

當然,除去以上三點,真正的房產投資者,怕是不會去計較房租那仨瓜兩棗。另外,有的人就是為子孫謀劃。

所以,業主寧願空置也不租不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心態,就是投資與為未來計劃。


靜觀財經


為什麼不租不賣?說的好像租的出去,賣的出去一樣。

現在除了人口集中,以及外來人口密度較高的大城市之外,一個城市還能有多少剛需?


好多人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覺得市場上很缺房子

產生這種錯覺的根源就是新盤的一掃而空。

大家可能早就發現了,新樓盤總是容易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被清空,但是,二手房卻很難賣出去。

這時候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在去庫存的大背景下,意味著新房數量和增量都在減少,如果需求真的那麼大的話,為什麼二手房不好賣?

這說明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需求,一個正常發展的城市,很難像北、上、廣、深那樣擁有大批量的剛需。

而有傳統的城市,比如結婚必須男方買房等等規則的束縛下,在經歷以往幾次暴漲之後,其實很多家庭早就把房子準備好了。

這就導致了一些城市呈現出外來人口不多,本地剛性需求降低的狀況。

換句話說,租房和買房的需求並沒有大家想想的那麼高,而且隨著房價暴漲,相應需求還可能因此降低。

這時候大家可能會不解,為什麼明明需求並不是很大,新盤卻總是能夠被一掃而空呢?

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炒房"

Wind提供了一組數據:

截止2018年的第一季度,參與房地產投資的上市公司總數過千家,累計持有房產的總市值達到了9000億元。

9000億啊,能把驗鈔機數到冒煙兒。

而這些公司的操作手法,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他們不可能買房自住,無非是買了再賣。因為是企業性質的投資行為,這樣一倒手,就能賺到不少利潤。

而且,更重要是他們也不是全花的自己的錢,不少都是從銀行拿錢,所以風險也低。

說實話,在沒有明確要求的情況下,如果你有錢,這好事兒你不幹?

不過,反過來說,也並不是新盤都賣出去了。

一些新盤被公司囤著,要不就是一點點往出放來刺激市場,要不就等著漲價了之後再賣,反正新房還是新的,也沒人住。

這方面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了,咱們繼續迴歸話題。

除了租不出去、賣不出去的房子之外,還有一部分其他情況存在

賣不出去其實沒什麼好聊的,肯降價就一定賣的出去,之所以掛著遲遲無法出手,主要是不想虧錢。

而目前的房屋持有成本其實只有物業費,有些人甚至連物業費都不交,所以等於沒成本,那就意味著耗得起。

另外,大家要知道,如果你100萬 買的的房子,再100萬賣出去,就算是全款,也得賠好幾萬,買房子可不是隻有房子的錢,裝修押金什麼的,還有水電、燃氣、取暖等等事項都是要花錢的。

而出租,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效控制成本的方法,因為房子不是那麼容易賣出去的,而且也不會買了之後馬上就賣。

期間用出租的方法,不僅有人給自己看著房子,還能賺個零花錢。

所以就有人不明白了,賣需要時間,租就不用了吧?

事實上,很多房子不租,除了本身市場上不需要那麼多租賃房屋之外,還有租賃也涉及到成本。

想把房子租出去,怎麼也得裝修吧?家電傢俱什麼的都不能少,畢竟租賃市場競爭還是很大的。

如果想把空房子租出去,前提不是毛坯的話,那就得跟人籤長租。

現在有很多租客都是長租的,一租好多年,也不需要業主的東西,傢俱家電完全可以自己搭配。

可是長租對於業主不利啊,首先就是租金低,其次是期間不能賣,賣了就是違約,違約就要賠償。

還有,有的租客根本交物業費,一拖能好幾年,等業主發現了之後,搞不好補交物業費的違約金都夠一年房租了。

所以,一般不是很缺錢用的人,也懶得把房子租出去,再加上現在租賃市場競爭其實挺大的。筆者為了更準確的掌握房價信息,有目的的認識了一些做中介的朋友,而發現在煙臺的租金明顯在降,而且有的房子經常一兩個月租不出去。

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給自己找麻煩,也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空置稅咱們暫且不提,畢竟那是沒影兒的事兒,但房產稅已經迫在眉睫了,目前不動產登記已然實現全國聯網了,下一步就是意見徵收,最快2021,保守估計2025。

所以,到時候成本一高,那些持有多套房子的人真不知道怎麼辦。


小言詹詹


業主買了房不住也不出租,一直空置,這種現象跟房地產開發商捂盤惜售或者拖延開發的做法非常相似。


錢存在銀行,雖然有利息,但是考慮到實際每年8%左右的通貨膨脹率,再怎麼存也是貶值。

房子雖然空置也有損耗,但是畢竟二三十年是不會出問題的。只要處於房價上漲週期,業主不住也不出租,靠房價上漲,就能獲得每年10%-20%的漲幅空間。雖說是紙上財富,但是隻要出售就能變現,跟持有股票一個道理。

睡著覺房價就上漲,手上資產增值,這也是今年以來網上熱捧的“睡後收入”。


有房子自己不住,是因為有別的房子住。寧肯空置也不出租,是因為看不上那點租金,嫌麻煩。畢竟出租需要最基本的裝修,事情多,收益低,租戶住幾年轉租他人的時候往往還要再簡單裝修。


考慮到房價過高,當前租金對比當前房價普遍在2%左右,有些城市甚至低於1.5%。所以租金收益對比房價漲幅就實在不起眼了。


實際上,房子空置率高,是因為這些房子在業主眼中已經不是住的屬性,而是投資屬性。


就跟錢存在銀行賺利息一樣,業主把房子放在那裡,就是等著房價漲,這也是房子的“利息”。


這些人一方面擔心手上的現金貶值,另一方面想著在最高點出售房產,所以寧肯空置,也不去賺那點租金。省心省事,還沒有麻煩,靜悄悄資產就增值了,還有比炒房更簡單愉快的投資嗎?


最後,與其把房子讓人住,變成二手房,還不如一直空置,當作準一手房出售,還更容易賣出高價。


財智成功


這個我前幾個月親身經歷過,主要因為小孩要準備上學了,再加上老婆想買屬於自己的房子,所以就在市場上看了一個多月的房子,由於沒什麼錢就只准備買二手房,至少二手房裝修過,不管裝修好與壞至少不用再花那錢,因為買了房子沒有一分錢去裝修,這個房子是05年建的,是一個挺不錯的小區裡面,不過與預期的遠一點,還能接受,一進小區綠化真的沒的說。

這個房子所有人是個老太,在老太一個人名下,北京人,他老伴去世快遞十年了,房子是他兒子賣的,他兒子在核電廠上班,工資估計不低,老太以前是國家分配到核電廠上班的,目前已退休,說起老太可就厲害了,研究生畢業,那時候研究生可不是現在的研究生、博士後可比凝的,退休工資萬把塊以上,沒有說具體多少,老太現在雖然退休了,但是經常飛來飛去,具體幹啥不太清楚。他兒子看年齡估計也快退休了,在這邊目前有還有兩套房子,賣的這個房子從老太買到現在只住過兩年,空了十幾年,中間也租出去過一年多,前兩天一個欠賬的剛把大眾車抵押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