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社區親民化改造爲城市溫暖"+1度"

易進入、可參與、能共享

邛崍:社區親民化改造為城市溫暖"+1度"

邛崍:社區親民化改造為城市溫暖

邛崍:社區親民化改造為城市溫暖

邛崍:社區親民化改造為城市溫暖

走進邛崍市文君街道花園巷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大廳內整齊的圖書報刊、觸摸式全媒體科普閱覽屏等設施配備齊全;一旁的圓形桌椅坐著休閒交流的村民;大廳右側設置有私密談話空間,服務中心一改往日行政化、辦公化的固有形象,處處體現著服務人性化、親民化。

曾經讓群眾有"下班了找不到人、休息了進不了門、服務設施可以看用不成"等困擾的村(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如何在幾個月內完成如此蛻變?這一切都源於邛崍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城鄉社區與居民互動融合,大力實施親民化改造,紮實推進"三去一改",規範提升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親民化服務功能的成效。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石、市民生活的家園、城市文化的窗口、文明創建的陣地。社區溫暖、市民友善,抓住了社區,就抓住了文明創建、城市治理髮展的根本。"邛崍市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把城鄉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打造成"易進入、可參與、能共享"的鄰里中心和溫馨家園,讓社區更有溫度,讓居民有更多獲得感。

找準抓手

把群眾滿意度放在首位

每日午飯後,花園巷社區居民李發瓊習慣到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坐一坐,和工作人員、街坊鄰居嘮嘮嗑。"相比以前沒有那麼生疏了,現在這裡有坐的、有耍的,安逸得多。"

有相似感受的還有邛崍市羊安鎮界牌村,在界牌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拆掉了傳統的服務窗口櫃檯,圓形桌椅、舒適沙發、整齊的圖書報刊、社區居民的手工藝擺件等,給人家一般的溫馨感覺。

這樣的改變,在邛崍先行試點的11個村(社區)已見成效。針對村(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空間佈局單一化、行政化、形式化,標識標牌牌子多、樣式雜、功能不對應等問題,該市在規劃改造過程中以破解問題為抓手,堅持"多方共議"原則,積極組織邛崍市級相關部門、鎮鄉(街道)、村(社區)召開研討會,對空間佈局、標識標牌設計、准入事項類別等內容,逐條提出或保留或撤銷、調整、歸併等處理意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融合居民意願,依託壩壩會、專項協調會、調研等,加強與居民溝通,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老百姓的滿意度放在首位。"邛崍市社治委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瞄準導向

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變身群眾"樂聚"之地

據悉,按照"溫馨整潔"的思路,邛崍從空間佈局、氛圍營造、服務提升等方面著力,積極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營造溫馨環境,讓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成為居民"樂聚"之地,提升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空間佈局,堅持"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原則,科學確定社區用房設置,突出服務、活動、學習、宣傳等四個方面功能,原則上不再設立辦公用房,騰退辦公空間吸引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等入駐,開展好黨務、政務公開、黨員風采展示、社區治理成果展示、居民生活掠影、農村產業發展等工作,提升黨員群眾的歸屬感、榮譽感,不斷增強服務中心吸引力影響力,讓黨員群眾常來愛來。

氛圍營造,堅持"蘊含本土文化、彰顯社區特色"原則,按照"統一設置+文化植入+個性化提升"方式開展標識標牌清理和規範。在統一設置上,提取文君文化女性身形和服飾線條元素植入標識標牌,精心設計4大類、23種標識標牌樣式,切實做到同一區域、同一陣地的標識標牌在名稱內容上和外在形態上統一規範,營造乾淨、整潔、清新的整體環境。在個性化提升上,注重區域色調劃分,結合邛崍"西控""南拓"使命、城市社區特點及紅色軍旅文化等區域特色,植入10餘種個性化元素,充分體現邛崍"多元、包容、共進"的區域特色,實現一致性與差異化並存。

服務能力水平提升方面,堅持"服務形式寬鬆、服務方式快捷"理念,在271個村(社區)推廣運用"無櫃檯、面對面、零距離"便民服務模式,拆除"一隔兩重天"的櫃檯,變隔離式辦公環境為寬鬆的生活場景和服務環境,擺放舒適沙發、茶几、圓桌等傢俱,提升社區用房的親民性和品質感;實施政務服務"僅跑一次"改革,實現80%以上的事項"僅跑一次""不見面審批",進一步精簡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盡最大努力方便居民。

實施突破

"三步走"引領全域穩步示範推進

近日,邛崍市牟禮鎮小塘村村民發現,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裡多了幾臺平板電腦,拿起一看裡面包含了社保局、醫保局、民政局等服務信息內容。在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拆掉傳統的服務櫃檯,在服務區設立休閒桌椅、圖書架等,同時個性化植入稻漁文化,規範設置了標識標牌。"每次到這裡辦事的居民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詹志君說。

小塘村的改變,只是邛崍實施改造的一個縮影。據悉,改造工作以來,該市緊抓實施步驟、事項准入、示範評定等關鍵環節,創新多元共改、多步共進的推進方式,建立"先點後面"工作推進機制。按照試點實施、示範社區推廣和全面規範的"三步走"思路,以創新驅動促進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規範化、常態化管理,確保親民化改造工作穩步推進、常態長效,迅速形成全域示範效應。

此外,該市還制定《邛崍市村(社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標識標牌及事項准入工作辦法(試行)》,建立常態管理工作機制,明確准入範圍、准入條件、准入程序等11項具體內容,規範申請受理、審批執行、增掛標牌等審批流程,由邛崍市委社治委進行初審、領導小組最終審定,嚴格實施申報審批准入,並納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目標考核體系。建立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星級評定體系,鼓勵鎮鄉(街道)、村(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到活動空間佈置、社區文化建設等環節,明確親民化改造、標識標牌規範、整體風貌整治、文化特色塑造、服務功能提升等17項具體指標,採取居民滿意度測評和專項考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定星級,確保村(社區)標識標牌規範工作常態長效,整治成效不反彈。(姚凱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