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陵縣地方志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天底下除了向日葵,再沒有比他們(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更親日的人或東西了”————錢鍾書

對於歷史公論,我們只有尊重二字。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王家嶺窩溪周家衝

周佛海,原名周明繁,字子美,信平鄉(今涼水井鎮)窩溪周家沖人。其父周夔九,舉人出身,曾經在曾國藩的湘軍裡做幕僚,後在福建莆田縣衙當一名典吏,1909年為了禁菸,周夔九在剷除罌粟幼苗時,觸怒當地土豪勢力,遭人誣告而自盡殉職。時年周佛海只有12歲。

周佛海有兄弟姊妹3人,周佛海是老大,弟弟佛生小周佛海4歲,妹妹佛珍最小,父親周夔九殉職後,母親馬翠珍領著三個孤兒及丈夫的棺槨由閩南的莆田,千里迢迢回老家湖南沅陵,路途花費的巨資使周家一夜之間敗落下來。家道衰落,周佛海親眼目睹。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至於周佛海的教育,始於其父在福建任職時,為其兄弟請來師傅,在家識文開課,回原籍後,其母繼續延師課子,白鶴村的塾師也著實十分了得,十分重視其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其後入辰州公立中學時《題龍吟塔》名噪一時,其詩跡至今猶存。

其一

登高把酒酹神龍,拔劍狂歌氣似虹。

敢以清流攔巨浪,恥居窮壑伴奇峰。

怒濤滾滾山河杳,落木蕭蕭宇宙空。

不盡沅江東逝水,古今淘盡幾英雄。

其二

沅江滾滾似硯波,

手握金山當墨磨。

倒提龍吟權作筆,

問天能寫幾行多?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作為青年才俊的周離開大沅陵後,人生一路跌宕,走向民族對立面,實在讓人唏噓長嘆。

後有牽強附會者雲:藍溪倒流二十里,藍溪人天生反骨!

實屬荒謬!

注:藍溪河經苦藤鋪大橋後西北折向東南,經朝暮思農莊、苗圃農莊、藍溪口注入沅水,與沅水主流由西北流向東南相逆。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其人生軌跡的逆轉,絕非“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一概而論,其幼年教育及內心深處的俄狄浦斯情結才是其政治上搖擺騎牆兩顧的真正病因。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幼年的閩南經歷及私塾,其母是閩南土著大家閨秀,其環境影響是十分肯定的。

閩南莆田自古有“兩顧”習俗,所謂兩顧是莆田地區特有的婚姻風俗,即男女雙方都既招又娶,是“娶妻”和“入贅”的折中方式。在這個婚姻形式下,男女雙方都需要在各自家都舉辦成親禮儀,雙方各自宴請各自的親朋好友,另外在成親過程中如招親形式、下聘禮方式、雙方親戚稱謂都很講究。

正是這種折中的生存狀態和方式,在周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毒芽。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周是個大孝子。其母在其幼孤的情形下,拉扯一家,本就可敬。這更加深了周內心深處的俄狄浦斯情結。

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一年齡段有戀母情結,而在兒童時期幾乎所有人都有戀母情結。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周的 俄狄浦斯情結,發展到後來,是對身邊親近的女性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其退黨,離不開其二任妻子楊淑慧的耳旁風;其走向親日的漢奸之路與其三任妻子金田幸子不無關聯!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一九九0年清明,日本妻金田幸子為周在王家嶺山坡建的衣冠冢。僅葬生前衣服兩套、相片二張。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桃花

周佛海

春來無酒也微酣,綠樹蒼煙映碧嵐.

忽見桃花羞欲笑,心水流水到江南.

當然紅顏禍水是男人們懦弱的自我解說。假使周能如其父愛恨痛快淋漓,如若能承襲藍溪先祖劈巖斬竹般勇毅堅決,周必將在中國近代史上大書一筆,亦將不是騎牆兩顧之周佛海。

歷史永遠沒有假設,只有留給後人更多的思索!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湖南省沅陵縣地方誌 藍溪往事 之 騎牆兩顧周佛海

群峰競秀藍溪巔,

恥居窮壑託衣冠。

至今猶唱龍吟賦,

長歌當哭付紅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