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法則

世界上最神奇的法則

據經濟學家的統計,地球上大約96%的財富都掌握在1%的人手中。原因是什麼?難道是其他99%的人不夠努力嗎?世界上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很多;難道是其他99%的人不夠幸運嗎?也未必,很多幸運者今天成功了,很快卻遭遇了失敗;難道是其他99%的人不夠聰明,缺乏才智嗎?否也,這個世界上有著大量的有才華的窮人。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那1%的人能夠擁有96%的財富呢?你以為那只是意外嗎?那是有原因的。他們知道某些事情,他們明白這個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他們懂得運用吸引力法則

關於吸引力法則其實並不是一個什麼新鮮的話題,實際上,這個概念早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就被一些大師們所發現,而且,在這一領域,很多研究者都是當時聲名顯赫的成功學家、心理學家、思想家等。如:查爾斯•哈尼爾、羅伯特•柯里爾、威廉•華特•阿特金森、華特•沃倫斯等等。在這些人物中,最神奇最出色的莫過於查爾斯•哈尼爾了,他就是美國圖書出版史上最傳奇的圖書、被禁止達70年之久的《硅谷禁書》(The Master Key System)一書的作者。實際上,貫穿《硅谷禁書》整書的最核心的一個思想就是“吸引力法則”。

在《硅谷禁書》出版幾年後,查爾斯•哈尼爾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本書《The New Psychology》(中文版本翻譯為《硅谷禁書Ⅲ——吸引力法則》。這本書凝聚了查爾斯•哈尼爾一生的心血,堪稱他的巔峰鉅作,體現了作者在成功心理學上的最高成就。

那麼,到底什麼是吸引力法則呢?如果看過《硅谷禁書》和《硅谷禁書Ⅱ》的讀者,一定對此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查爾斯•哈尼爾在這兩本書中論述的核心就是這一法則。

簡單來說,吸引力法則就是在你的生命中,你會吸引到你所注意、關心和聚焦的東西。吸引力法則是宇宙間最根本的法則。吸引力法則的存在和世界一樣歷史久遠,就像地心引力一樣,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已經存在了億萬年之久。只是,在牛頓發現並將它形成理論之前,有的人意識到它的存在,有的人意識不到而已。偉大的吸引力法則也一樣,一直以來,它就在主宰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但是,有的人意識到了,能夠根據吸引力法則行事,因此,取得了成功,而有的人把吸引力法則用在了失敗的方面,從而導致了失敗

世界上最神奇的法則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磁鐵,我們生命中的財富、成功、幸福、健康都是我們吸引而來的,同樣,一個人之所以失敗、貧窮,也是因為他內心吸引的結果。吸引力法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去預期你不想要的事物發生,也不要去設定一個連你自己都不相信會實現的目標,如果你想著你不想要的,你就會吸引來你不想要的東西;如果你一直想著你想要的,你就會獲得你想要的

正如作者在開篇中所說的一樣:“具有金錢意識的人經常吸引金錢,而具有貧窮意識的人總是引來貧窮。通過你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它們將為你所意識到的事物打開道路,無論富有或貧窮,都恰如你所想的狀況那樣滿足你。"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部很熱門的美國電視連續劇《越獄》,主人公邁克爾•斯科菲爾德就是運用“吸引力法則”的一個最好範例。在整個越獄過程中,邁克爾•斯科菲爾德的身邊不斷地有其他獄友參加進來,敵對的犯人轉變為盟友,各種有助於越獄的資源(人、物質、信息等等)都出現在邁克爾•斯科菲爾德的身邊,甚至在關鍵時刻連監獄一方的人(醫生)都伸出援手。這一切的出現很難想象會出現在一個甘於命運安排、準備老老實實把牢坐完的犯人身上。但是,邁克爾•斯科菲爾德和其他犯人完全不一樣,他想越獄,並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正是他的思想為他吸引和創造了“越獄”的一切條件,並最終讓他取得了成功。

世界上最神奇的法則

福特有一句名言:“你認為你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對的。”思想決定現實,一個人想什麼,他就會做什麼,最後他就會得到麼。“吸引力法則”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強調人的思想和信念對事件結果擁有決定性的影響。要想改變結果,就必須改變思想。

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不行,就不會去採取行動,就不會出現他想要的結果,這樣他就更加確認自己不幸,從而陷入“吸引力法則”的惡性循環。相反,一個人相信自己行,他就會採取一切行動,一些他想要的結果就會出現,這樣,他就更加有信心,會採取更多的行動,取得最後的成功,從而進入“吸引力法則”的良性循環

你想在你的生命中吸引些什麼呢?是幸福、健康還是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