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北理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京港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卓越大學聯盟”成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幹,工、理、管、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

北京理工大學創立於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擁有中關村校區、良鄉校區、西山實驗區、秦皇島分校以及珠海學院;設有20個專業學院,有教職工3342名,其中專任教師214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1415人,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2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8174人,其中本科生14789人,碩士研究生8031人,博士研究生3416人,外國留學生1938人。

2012年,學校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100強”和“世界大學500強”,在入選的19所中國高校中名列第13位(並列)。2017年5月,學校工程、材料、化學、物理、數學、社會科學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首次進入全球前1‰。

北京理工大學

文化傳統

校訓

北京理工大學原校訓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2010年8月26日,為了迎接70週年校慶,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在廣泛徵求全校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基礎上,確定了學校的新校訓。這就是“德以明理,學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達到以探索客觀真理作為己任之境界;學以精工,是指治學嚴謹,實現以掌握精深學術造福人類之理想。這一校訓既是建校70年來幾代師生員工崇德尚行、學術報國的真實寫照,又是新的歷史時期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校訓由歐陽中石先生所題,並懸掛於中心教學樓入口處。8月26日同時確定學校的校風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學風為“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徐特立老院長)。

校徽

校徽周圍標明瞭由趙樸初先生題字的“北京理工大學”中文字體及英文翻譯。

校徽中心的標誌以“培養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時表現青青校園的人文氣息。標誌整體造型為頂天立地的大樹形,以“樹人”表達教育的理念,同時寓意棟樑之材。

發展國防科技是學校的使命,也是學校的特色,發展國防科技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和平。

標誌最下方是勇猛的鷹,展翅高飛,到頂端演變成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熱愛和平是學校永恆的追求 。

標誌以大樹和白鴿為顯形,標誌主色為綠色,突出表現學校的人文氣息,而沖天白鴿的昂揚氣勢,象徵學校不斷進取,不斷髮展。

標誌下方的寶塔山和延河大橋以及1940的字樣,表示北京理工大學源自1940年由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的根在陝西延安。

北京理工大學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北京理工大學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97個,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4個國防特色學科,3個一級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二級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工程、材料、物理、化學、數學五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4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4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61個本科專業。

北京理工大學還建有化學物理、信息科學、車輛、智能機器人、生命科學等5個學科特區。2003年度,學校學科精品度名列全國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8個學科名列全國高校相同學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國家人事部組織的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參評博士後流動站“兵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排名第1,“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名列第4。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數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學、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軟件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統計學。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軟件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大氣科學、光學工程、設計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藥學、兵器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理論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

會計、應用統計、法律、藝術、翻譯、教育、國際商務、機械工程、兵器工程、儀器儀表工程、航天工程、航空工程、材料工程、車輛工程、動力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工程、安全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環境工程、工業設計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博士後流動站:19個

數學、應用經濟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力學、兵器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安全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

教學建設

國家級精品課程:管理運籌學、信息系統及安全對抗導論、工程製圖、大學英語視聽說、工程力學。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應用光學、C語言程序設計、運籌學、CAD、爆炸測試技術、飛行力學、結構力學、信號與系統、汽車自動變速器原理與維修、操作系統、工程材料基礎、彙編語言程序設計、控制慾檢測技術、智能控制基礎、大氣汙染控制工程、機械原理、熱工基礎、通信原理與電路、線性代數配位化學、數據結構域算法設計、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製造技術基礎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