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又要失眠了。窗外已一片漆黑,陳玲還時毫無睡意,翻來覆去睡不著。時針已指向十一點,但她在為孩子講完睡前故事,九點鐘就已躺在床上了。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她是一位31歲的媽媽,孩子今年3歲了,一家四口租住在徐彙區一套60平的老公房裡。

孩子出生後,家住江蘇南京的婆婆從老家搬了過來,幫忙照顧孩子,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買菜做飯的任務都落在了婆婆身上。她的生活規律而自由,每天朝九晚六,每晚洗洗碗筷、做做家務,陪著孩子講講故事,週末帶著一家老小外出遊玩。她原本打算再過段時間一家人搬回南京,孩子去南京上學。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但很快她發現身邊的同事、朋友們紛紛購置學區房,耳邊時常聽到“上海的學校資源好,其他地方都比不上”,上班聊學區房、週末聚會找優質學區房成為了一大景觀。這些氛圍深深影響了她,她這才認識到自家孩子快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是該準備套學區房了。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學區房,顧名思義,一邊是優質學位,連接著中國人民對下一代的期盼;另一邊是

房子,佔據了家庭財富的主要部分。對於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而言,若擁有一套學區房,則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反之則夜不能寐,焦慮不安。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在上海買學區房是否無比重要?”,該問題被3000餘人關注,被瀏覽量達到108萬。該話題被不少從事房產多年的資深人士、土身土長的上海人、從事多年教育事業的專業人士回答。有人認為學區房很重要,與非重點學校相比,無論是學習氛圍、師資還是家長素質都是另一個層次;也有人認為學區房不重要,孩子的學習要靠自己,這一觀點僅佔全部觀點的25%。

焦慮不安的始終是主流。優質的教育資源本身就很稀缺,且大部分為位於中心城區,價格不菲。就上海而言,徐匯、黃浦、靜安這樣的市中心區域是上海最優質資源的集中地,市中心區域本身房價高昂,再加上學區房所賦予的價值,更讓其價格飆升,必然成為一道鴻溝。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陳玲的同事張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孩子今年2歲多,一年前,她在楊浦區買了套學區房,這套房現在用於出租。

一家三口仍和父母一起居住在閔行顓橋的銀都新村;銀都新村毗鄰S5滬金高速,那片90年代的住宅有十個新村,居民多數是世代工薪家庭。張雪家也是如此,結婚前,她和丈夫就決定先住在這套78平的老公房裡,孩子出生後再買上一套學區房。

2016年1月,女兒出生了。那一年,上海的房價一路瘋漲,房價高燒不退。當新聞中傳出有人花了100萬買了10平的地下室、周邊的媽媽們都已經買上了學區房,特別是身邊的朋友花了600萬買了一套60平,2梯10戶的筒子樓時,她開始著急了。

學區房儼然成了她的心頭大事,是他們夫妻倆在育兒過程中“快樂的煩惱”。

閔行區的教育資源不及毗鄰的徐彙區。2017年初,她將看房計劃提上了日程,起先在徐彙區看房。在中介的帶領下,她看了對口匯師小學、高安路一小、向陽小學的學區房以及入學政策。

匯師小學、高安一小臨近徐家彙,向陽小學、建襄小學屬於法租界,教育質量高的同時,房價也是普通工薪家庭無法觸及的。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襄陽南路452弄建造於1980年代,因戶型小,總價低,再加上對口向陽小學的優勢,這個位於建國西路板塊的老公房備受青睞。她還記得,當初有一套戶型建面35平的房子,掛牌價格410萬,因價格上的優勢,這套房子在掛牌一個月後成交了。她連見上一面的機會都沒有。而徐彙區沒有價格更低的學區房了。

這些住宅動輒千萬,500萬以下的寥寥無幾,而房齡卻躲在30年以上,10年以下的幾乎沒有。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體育類、科技類是向陽小學的特色。

500萬以內的學區房一經入市就遭到了購房者的瘋搶,想要搶到這樣一套學區房實則不易。住慣了老公房的她還是中意2000年後建成的次新房,然而,800萬以上的總價她負擔不起。工作到結婚,兩人並未有多少存款;

如果花個800萬買了套學區房,這必將造成他們夫妻倆經濟上的窘迫,雙方父母還得拿出自己的養老錢。

張雪又轉戰楊浦鞍山板塊;一出地鐵站都就體味到了鞍山的生活氛圍。老梧桐樹、老房子、街角的叫賣聲、混淨土打樁的聲音構成了鞍山板塊獨特的風景。8號線被稱為“沿線小區最多的地鐵線”,鞍山四村、鞍山七村、同濟綠園位於8號線沿線,這些小區也對口區重點——打虎山路一小。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張雪看重了鞍山四村第一小區的房子,中介告訴他,小區成交量較高,僅2016年就成交了172套。小區的掛牌均價約72000-73000元/平間,350萬即可買到一套50多平的兩房。當時,他們看上了一套55平的2房,掛牌價330萬,出於誠意,他們交了10萬元定金。中介也表示,交了定金後,明天就可以簽約了。然而,下午中介就打電話告知他們,房東要加價15萬。

張雪和丈夫還是咬緊牙關買了這套房,總價高意味著償還的貸款也更多。

辦公室成了陳玲和張雪交流、分享育兒經驗的天地。為了不打擾其他同事,中午休息時間,兩人待在茶水間聊會兒天,張雪向陳玲諮詢教育設施齊全、環境佳的早教機構,陳玲則詢問一些學區房方面的問題,如預算多少可以買到心儀的學區房,學區房是否有風險等。

我們家終於要買學區房了

上海的教育資源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為了孩子的教育,張雪也開始看房了;她希望通過購買學區房,為孩子爭取到相對優質的教育資源。關注各個區的房價、學校的入學政策、學校的排名等。她怕預算不夠,和家人商量後,將南京的那套房子掛牌了。

本期話題:學區房真的那麼重要嗎?您怎麼看?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