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老照片1949—1978,共和國永恆的記憶


20世紀50年代初,天安門廣場地面乾淨平整,三位工人模樣的姑娘歡笑地走來,背後的長安大街上馬車和自行車在來往穿梭。

1956年,為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如期基本完成。1月15日,北京東城區工商界人士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遊行慶祝。

1949年8月,為迎接新中國開國大典,修繕了天安門及中華門、長安左右門及廣場。1950年展寬長安街,將金水橋前華表、石獅向後移6米,又由金水橋兩外側橋之內移到橋外。1958年5月,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8月,中央作出擴建天安門廣場的決定,將民國時建的圍牆和正陽門城牆盡行拆除。圖為擴建前的天安門廣場,迎面的門樓為中華門,於擴建時拆除。攝於1957年。

圖為1958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週年,正在用大型機械對天安門及東西長安街進行改造擴建。(王可信 攝)

圖為1958年,天安門前加修石板路面。這是為適應閱兵時重型車輛通過的需要,而加寬加厚了路面。(王可信 攝)

圖為1958年,施工隊正在擴建天安門廣場。(王可信 攝)

圖為1976年,北京民眾自發走上街頭,歡呼粉碎“四人幫”。

毛主席紀念堂位於大清門舊址上,1976年11月24日奠基,第二年9月9日落成。照片反映的是當年建築工地上繁忙而緊張的景象。

1978年1月雲南知青要求返城,雲南知青代表在天安門廣場發表演說。

以上圖文刊登於《老照片》。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1996年12月出版第一輯, 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每年出版六輯,截至2018年8月,已出版120輯。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的文章。定格歷史,收藏記憶,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