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你了解麼?

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將於10月6日—13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本屆亞殘運會設視力、肢體、智力三個殘疾類別共18個競賽大項,屆時將有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0名運動員參賽。

代表團基本情況

參加第三屆亞殘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已於日前組成,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張海迪擔任團長。代表團共377人,其中運動員232人(男運動員110人、女運動員122人),教練員、工作人員、競賽輔助人員145人。運動員平均年齡24.9歲,年齡最小的是13歲的廣東籍乒乓球運動員黃文娟。代表團有中共黨員117名,其中各運動隊黨員95名,經上級批准成立了代表團臨時黨委,張海迪任黨委書記。

代表團參賽目標:一是確保亞洲領先地位,展示新時代中國選手風貌,實現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二是鍛鍊培養年輕運動員,獲取積分和分級,備戰東京殘奧會。

代表團備戰情況

實現高水平專業備戰。各運動隊自今年7月開始分別在8個省市區11個訓練基地展開賽前集訓。各隊在訓練中著力於細節,有的放矢,突出重點,逐一項目,逐一重點隊員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加強了對運動員技戰術的分析研究、改進提高,加強了對對手情況分析和實戰模擬訓練,加強了對運動員賽時思想狀態、心理變化的研究,力爭讓每一個運動員臨場發揮出最好水平。各隊認真分析形勢,明確了參賽目標,擬定了參賽工作方案和預案,明確工作分工和參賽流程,確保每一名運動員在就寢、餐飲、裝備、交通、熱身、檢錄、參賽、頒獎、興奮劑檢測等環節有人負責,確保順利參賽。

打造文明之師。針對訓練工作中的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各隊狠抓思想政治工作。11支集訓隊組建臨時黨組織,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隊伍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通過組織英語學習、比賽規則講解、觀看勵志電影等活動,提高運動員、教練員整體素質水平,培養思想過硬、作風過硬的文明之師。

做好反興奮劑工作。各隊伍開展反興奮劑宣傳教育,建立集訓隊、集訓地反興奮劑工作機制,簽訂了反興奮劑責任書,代表團全體人員實施反興奮劑教育參賽資格准入,確保乾乾淨淨參賽。

代表團主要特點

一是參賽運動員超上屆。本屆運動會是我代表團境外參加遠南運動會和亞殘運會運動員人數最多的一屆,運動員將參加視力和肢體兩個殘疾類別15個大項的角逐。

二是運動員構成具有多樣性。運動員來自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工人、農民、學生、自由職業者等,均為業餘運動員。其中125名運動員是首次參加亞殘運會,57名運動員曾獲得2016年裡約殘奧會冠軍。

三是參賽項目與東京殘奧會緊密相關。參賽的15個大項中有8個大項是東京殘奧會的資格賽或積分賽,包括田徑、硬地滾球、自行車、盲人柔道、射擊、游泳、輪椅擊劍、輪椅網球。

四是全面參加集體項目比賽。運動會設立了盲人門球、坐式排球、輪椅籃球三個集體項目,我代表團分別派出男、女隊共6支隊伍全部參加。

五是重殘運動員多。代表團在田徑、硬地滾球、盲人柔道、游泳、乒乓球、輪椅擊劍、盲人門球等7個項目中共有62名肢體和視力重度殘疾人運動員參賽。

亞殘運會歷史沿革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起源於遠東及南太平洋運動會,首屆遠南運動會於1975年舉辦,共舉辦9屆。1994年我國北京成功舉辦了第六屆遠南運動會。

2010年遠南運動會更名為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廣州舉辦了第一屆亞殘運會。2018年10月印尼雅加達將舉辦第三屆亞殘運會。2022年第四屆亞殘運會將在我國杭州舉辦。

我國自1982年第三屆遠南運動會起組團參賽,從1986年第四屆起連續8屆奪得金牌、獎牌總數第一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