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閉症,被幼兒園開除了,該怎麼辦?

APP乾貨蒐羅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以及其他看文章的朋友有所幫助。

當自己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很多家長心情都是無助、迷茫的,但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其實家長們的掙扎、絕望、甚至想放棄,我都能理解。但自閉症雖無法痊癒,卻也並非沒有希望。

現實中,有不少的患兒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矯治,實現了生活自理,甚至是獨立生活,並展示出良好發展狀態。

有些患者在成年後能夠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出來,有的人已經上大學,有的人從事設計方面的職業……

儘管他們行動舉止中還是透出著典型的自閉症痕跡,不過已不再具有將他們與社會生活隔絕開來的障礙力。

但想要達到這樣的康復效果,並非是易事。


在孩子被醫生診斷為自閉症後,我們應該先冷靜,仔細詢問醫生孩子的病情聽醫生的建議再進行下一步

目前治療自閉症的方法依然是首推薦康復訓練,通過醫教一體的方式,幫助孩子改善病情。自閉症孩子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干預工程

,需要訓練者有豐富的經驗極大的耐心恆心

對於孩子們來說,幾乎在他們成長的全過程都需要伴隨訓練矯治。只有堅持正確的訓練,孩子才會有能獨立生活的可能。

但如果聽之任之或半途放棄,患兒往往會出現愈加嚴重的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障礙,使得社會甚至家人都越來越不能忍受他們。


康復訓練不只是培訓機構要做的,自閉症孩子的訓練、教育同樣要與生活相融合 ,家長也應該學習自閉症的知識,在家裡自主訓練孩子,通過大量、長期的訓練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病情。


別急,播種總會有收穫的,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朵小花會散發出沁人的芳香。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兒童問題問“一路童行”,讓育兒更簡單。


一路童行


其實不止是自閉症,其他很多特殊兒童都遇到過類似的遭遇,揪心的不止是孩子的父母,我相信勸退孩子的老師心裡也是出於無奈。當下,為孩子尋求出路才是最急需的問題,但在尋找辦法前,作為父母,能否深刻的思考一下這件事呢?

反思一、勇敢面對,不迴避、不放棄。

如果確定孩子真的是自閉症,相信父母一定在正規的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精神病院中的兒科及綜合醫院的兒科進行過診斷和諮詢。對於孩子的生活護理和康復訓練,專家也會給出更合理的建議。我相信專家不一定會建議您把孩子送到普通教育機構去學習康復。

如果是您決定把孩子送到普通幼兒園得話,我相信您一定是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從內心深處不敢、不願承認他是一個特殊兒童,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希望孩子得到正常的童年生活,更希望在正常的環境裡出現奇蹟!

反思二、理解特殊教育的本質

因為孩子的特殊性,需要特殊對待,針對他們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必須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特殊教育本身還擔負更多的康復、矯正、心理等醫療工作。特殊教育最大的責任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重新融入社會,獲得自我生存的基本需求。這些都是普通幼兒園無法給予的。

反思三、相信特殊教師

相信那位自閉症兒童的父母一定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特殊的、單獨的、全面的照顧,從生理到心理得到全方位的康復。可是,普通幼兒園從環境、教學機制,專職教師配置等方面是不可能達到的。而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除了更多的愛心,更多仰仗的是專業精神與專業技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在專業化的要求上更高,更講究科學性與規範化,涉及到心理、生理、病理、運動康復、醫學等領域。而且特殊教育學校從早期康復訓練、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品種齊全,門類繁多。

反思四、是否忽視了家庭教育融合

特殊教育的本質是讓特殊孩子最終迴歸家庭,融合於社會,特殊教育比其他更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時間裡,除了特殊機構的康復學習,家庭才是更重要的康復陣線,很多心理專家認為家庭是天然的血脈和親情的溫床,是特殊兒童療傷的最佳環境。在把孩子寄託給學校時,父母還是應該想辦法多從自身給予更多呵護。


北京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案例,許多的自閉症孩子在融合教育的過程中遭到很多學校和幼兒園的“拒收”,即使入學了,也會遭到很多家長的“聯名舉報”,從而被勸退,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讓人唏噓不已。

讓自閉症孩子融入到集體,開展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是每一個家庭最質樸、真實的希望,這些普通人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要求對他們來說卻是難以啟迪的,在孩子的融合教育中,作為自閉症的家長,怎樣做才能切實的保障孩子的權益,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和融入呢?作為普通人,

我們應該怎樣以一顆心去接納和幫助自閉症的孩子們呢?

1,融合教育,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

所有的自閉症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在孩子入學的時候,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裡學不到的東西,如:同學關係、進取精神、獨立能力、知識傳遞、遵守紀律等。很多進行融合教育的家庭都會很急切的讓孩子融入到集體,從而忽略了是否真的適合孩子,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接受相關培訓,融入社會,並且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要讓孩子擁有了一技之長,這樣才能更好的融入正常人之中。

2,誠心接納孩子的一切

很多的自閉症孩子融合教育,都會被貼上“不正常”的標籤,很多的普通孩子甚至老師都對孩子區別對待。沒有以一顆正常心去包容、接納孩子。而從自閉症孩子的角度來說,這些其實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有時候也應該反過來問一句:

我們能夠接納一個普通孩子的特殊行為,為什麼就不能接受一個特殊兒童的普通行為?

3,用愛心去幫助孩子,這對他們來說彌足珍貴

如果沒有愛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需要用一顆愛心去幫助這些孩子們,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可以在孩子答對一個問題,給他一個獎勵,一個擁抱、這也許對我們自己來說都是微不足道,但對他們以及他們家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溫馨提示:歡迎關注作者頭條號,我們旨在為全球的自閉症孩子提供最專業、準確、智能的基礎素材服務:上千組專業認知圖庫,康復訓練遊戲,讓您訓練無憂!收錄近千家康復機構,全國最新、最全政策信息供您選擇,讓孤獨症孩子擁抱藍天,讓世界充滿愛!

(自閉症認知圖庫之改錯圖:這幅圖哪裡不對)


你好children


如果綜合能力沒有達到,去幼兒園確實不是理想選擇,因為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學不到任何東西,反而耽誤孩子干預最佳時期,愛是付出,亦需回報。

海浪接觸過幾個自閉症孩子,他們在幼兒園度過了3或4年,到了入學年齡才開始著急,四處奔波,最後才接受現實,來海浪就讀,經過干預,最後有的才進入小學就讀,而有的仍需繼續努力干預。


婁底自閉症學校一海浪


家有患兒,父母肯定很痛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改善狀況,一方面希望社會能夠接納自己的孩子。這是正常需求。但是,幼兒園的做法也是正確的,幼兒園是為正常孩子服務的,老師沒有接受過特殊兒童的教育培訓,其他家長也接受不了行為特殊的自閉症兒童。

如果孩子患有自閉症,孩子的唯一希望應該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花費足夠的精力,孩子有很大好轉的可能,是有希望融入社會的。我說一個真實案例。幾年前我的班裡有一位自閉症男孩,來我這裡學英語的時候他九歲,二年級。這孩子長相可愛,頭腦聰明。他的學習能力是正常孩子比不了的。自然拼讀在四五次後就完全掌握了,只聽一遍就可以自己朗讀很長的英文故事書。他的數學能力也是極其驚人,讓人不得不承認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他的問題是什麼呢?他的小動作異於常人,不會用正常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緒。這孩子的眼神,笑容很快使其他同學心生恐懼,開始排擠他。很快家長們也開始反應關於這孩子的問題。特別是這孩子喜歡班裡的一個同學,是正常的喜歡而已,然而他表達自己喜歡的方式是去擁抱,當然這孩子也會抱我。這引起了家長的不滿。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理解為什麼幼兒園會開除自閉症孩子了。

這個自閉症男孩萬幸有一位偉大的媽媽,媽媽一直努力陪伴,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別的孩子一說就懂,自閉孩子根本意識不到什麼是正確,什麼是堅決不可以。這個媽媽就付出幾倍幾十倍的精力去教導自己的孩子。更難得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獲得寬容,她替孩子進行有效社交,與老師積極交流,與其他家長熱情互動,用她的真誠和善良,換來了其他家長的理解,也有同學開始與自閉男孩交朋友,試著理解他。這個孩子也從完全不能融入集體到正常參加學習生活。這個媽媽付出了太多。

所以,愛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什麼樣子,接受他的一切吧。


AR成長共讀


應該是被勸退吧?我接觸過兩個有自閉症的孩子,每當看到這些孩子都覺得挺心疼的。這些孩子想真正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確實是很難,我國這種的專業矯正機構也不太多。他們需要家庭給予這些孩子以更多的關愛。

建議你讀一下莫莉思的《讓我聽到你的聲音》,這本書描寫的就是一個媽媽養育兩個孤獨症孩子的故事,裡面講到了很多幹預的方法,被譽為孤獨症康復領域家長必讀的“聖經”。

希望這本書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飛飛教育


你好,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什麼程度,我女兒是輕度的,我也經歷被幼兒園勸退,但我馬上給她轉入機構去做干預,九月份去的,現在有明顯的進步,孩子年齡越小干預約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的陪伴,希望寶寶越來越好,共勉!


rainyyan


當地會有特殊兒童的學校嗎?

到哪裡學習生活

如果覺得不好

多換幾個幼兒園

總會有可以接納的學校


ANNA的隨拍


如果綜合能力還不能達到進入幼兒園的標準,或者接近幼兒園小班中班的能力程度,建議先不要全日去幼兒園,可以和幼兒園先溝通,找一兩節課先融合,逐步融入班級,進行半天幼兒園半天機構康復訓練的融合模式,最後脫離康復訓練機構,完全進入幼兒園!


鞍山心語特殊兒童培訓


當幼兒不具備一定的基礎能力,比如說不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己吃飯,不能自己吃飯,不能跟隨老師和同學等,進入普通幼兒園對孩子沒有意義,孩子在學校依然處於遊離狀態,建議孩子先進機構進行一段時間的康復,然後再進入幼兒園就讀,在入校時和老師積極溝通,把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如實的告訴老師,以便老師更好的照顧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