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讀後感:生而爲人,不過一生

人間失格

生而為人,對不起。——太宰治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邂逅的。《人間失格》譯為“失去作為人的資格”——太宰治,這個謎一般的,如清風般的男人。在對人生與存在價值這兩個觀念上的理解,無疑是透徹的、灑脫的。《人間失格》,因為一份細膩與溫柔,而成就,一本書,一個人。

《人間失格》讀後感:生而為人,不過一生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於1948年發表的中長篇小說,全篇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所以,這也算是太宰治的一部半自傳吧。

他就像是小說的主人公葉藏,軟弱、逃避、退讓、妥協,一生“充滿可恥”。但似乎,在這黑暗與人性並存的時代,他懂得比別人多些,想的比別人少些。他是孤獨的,不能訴說;他是隱忍的,不能表露;他是理智的,不能感性。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他的麻木,豁達,置生死於不顧。

他談論過——“那張照片上的男孩,表面上是在笑著,那種笑說不上可愛,甚至有些醜陋,那是不同於周圍人的詭異的笑。”或許,在太宰治看來,多餘的情感,只會增加負擔,就像那抹笑,只會顯得其醜陋。孤獨,是註定的。

雖然我的人生,閱歷,經歷遠不如太宰治,但學習與生活上的不順與失敗似乎從未因為時間過短而遲來。在我最頹廢的那一段時間,我遇到了我的摯愛——《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讀後感:生而為人,不過一生

這本引起自殺潮的絕望之書,在我最迷惘的時候來到了我的世界,那段時間,每當我翻閱、融入到這本書中時,我總會被葉藏的思緒所感染,只敢翻看幾頁,就匆忙放下,因為它如此絕望,而太宰治先生的文筆又如此陰狠,如此簡單直白,卻如此震撼,一刀一刀足以讓軟弱的人完全崩潰。

後來的後來,我並沒有如葉藏一般,孤獨怯弱的走向末路,沒有淪喪在絕望的深淵。就像我清楚那柔軟的雲——能感受到更多的美的同時,也被痛苦所傷。那是葉藏,是孤獨的太宰治,而絕不是我,因為,我還有執念,還有慾望。

太宰治給我的感覺太過乾淨,他是無,是風,是一切乾淨與透徹,就連離開,也是那麼的匆忙,就像他未完成的遺作《Good bye》,他的一生,溫柔得絕望,溫柔得痛苦,連再見,都未曾來得及說。

《人間失格》讀後感:生而為人,不過一生

在那痛苦的年代,他或許有過執念和慾望,但在惶恐與痛苦的消磨中,他的筆下,屬於昭和時代的葉藏、沉迷酒精的那些痛苦而滑稽的人生,終究是逝去了。

《人間失格》寫的是他的難過,而我們看到的卻是自己。曾有許多文學泰斗憤怒的批評這本書——“令人不愉快的”、“極端絕望的”。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悲傷到“令人不快”的書。

但是,“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這樣溫柔的太宰治先生;一生都在不斷被劃下傷痕,卻從未選擇攻擊別人,而是選擇自毀的太宰治先生,捨棄了執念與作為人的資格,只留下溫柔,溫柔的向世人訴說——在你們絕望痛苦時,我希望你們看看葉藏吧,我無能為力,可我希望不要人人如我,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讀後感:生而為人,不過一生

我一直在想,在那一字一句的閱讀中,我似乎看到了,那個痛苦卻溫柔的太宰治,坐在桌前,寫下了《人間失格》,寫下了他一生的夙願。絕望的背後,是無盡的溫柔。那一瞬,我與他有一個靈魂的交流。我一直在想,若是太宰治未死,或許寫下的,不過是一句——生而為人,不過一生。

《人間失格》讀後感:生而為人,不過一生

以毀滅自身生命為夙願的太宰治,一生追尋虛無和破滅。他是“無”,是“風”,是“空,”他討好、恐懼,害怕被拋棄——於是他拋棄了世界。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獎項:第十二屆新課標作文大賽一等獎作文

姓名:王立彤

班級:390

指導教師: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