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夜色野雲爭,隱隱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詩

茫茫夜色野云争,隐隐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诗

中國詩歌網

詩歌高地,詩人家園

關注

茫茫夜色野云争,隐隐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诗
茫茫夜色野云争,隐隐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诗

村 夜

從 野

茫茫夜色野雲爭,

隱隱陌阡人未行。

遠客村門依老樹,

荷塘蛙鼓偶回聲。

特邀點評

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兩句詩,寫出了古時返鄉人的普遍心理:越是臨近家鄉,內心裡越是恐慌,恐慌家鄉的人事會發生怎樣的變故。交通與通訊發達的今天,這種擔心是不大存在的了,但返鄉人的心理仍然有不變者在,《村夜》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這一點。第三句“村門”,第一句“夜色”,分點題中的“村”與“夜”。

就全首來看,結構上類似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四句各自描寫一個並不一定相干的畫面,卻組成一個和諧的場景,寄託了一種不可言說的情思。

所不同者,杜詩採用全能視點,詩中的“我”似乎就是讀者,一邊讀詩,一邊隨著詩人的指點捕捉他提供的畫面;“我”又似乎在“室內”,旁若無人地近看翠柳鳴禽,仰視青天白鷺,遠眺窗外山間的積雪,俯視門前江邊的扁舟。而《村夜》則採用“遠客”的視角來看、來聽,讀者超然事外,凝視遠客的看與聽。首句“茫茫夜色”與“野雲”均屬平淡無奇之語,然著一“爭”字,則使二者陡然鮮活起來,夜色與野雲所爭者何?夜色是愈來愈深,野雲與之“爭”,難道是想沖淡夜色的濃黑麼?次句寫道,因為夜色深沉,田間的小路自然隱隱約約不易辨認,也許因為小路不易辨認,故遠客(人)才暫緩了腳步。第三句“遠客村門依老樹”,進一步交待“人不行”的緣由,不僅是因為夜色深沉,還因為村口的老樹承載了他豐富的童年乃至少年時期的記憶,依倚老樹,往事當如一幀幀電影畫面在腦海裡連續放映吧?這正是宋之問詩中所言的“怯”。將遠客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中來的,是仍然熟悉如初的荷塘的蛙鼓。

結句闌入蛙鼓自鳴之聲而著一“回”字,初似不可解,然細細品味,當是這位“遠客”將回憶與現實相嫁接時產生的錯覺吧?或者夜已深,不再有蛙鳴陣陣,只有偶爾蛙自鳴,聲自回,以狀依倚老樹之久。

《村夜》呈現的只是“遠客”回到老家村口時所見所聞的平常場景,他沒有呈現的,是“遠客”依倚村口老樹時的聯翩浮想,這種寫法,有如書畫藝術中崇尚的“知白守黑”的藝術手段。言內之象與言外之意互相關聯,託物寄意,是絕句中常見的手法,而這首詩所呈現的場景,與“遠客”所思所憶似乎並無直接的關聯,詩中也沒有抒寫遠客的思與憶,而只借“依老樹”這一外在事象加以表現。這種“留白”產生的藝術效果,自是“千里不留行”,給人無限遐思。

特邀點評:莫真寶

點評專家名錄

茫茫夜色野云争,隐隐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诗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佔春、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鑑、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建春、李壯、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餘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以姓名拼音為序,排名不分先後)

茫茫夜色野云争,隐隐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诗

欄目主持:孤城

茫茫夜色野云争,隐隐陌阡人未行|每日好诗

中國詩歌網(www.zgshige.com)由中國作家協會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互聯網出版平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設有品牌欄目“每日好詩”(稿酬500元),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專家點評。

關於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