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末伏颱風降雨,如何抓住最後的除溼機會?

今年的末伏不一般

今年8月16日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此後十天即為末伏,也就是我們說的“秋老虎”。

可是今年的秋老虎比較特殊,期間颱風異常活躍,“摩羯”和“溫比亞”登陸華東後繼續北上影響黃淮一帶,“貝碧嘉”登陸華南南部,給廣東、海南等地帶來較強風雨天氣

即使是一些仍舊保持35℃以上的高溫地區,也迎來了比往年較多的降雨。

中醫認為,夏季養生的關鍵就在於養心、健脾、除溼。增多的雨水無疑給這些任務又增加了一分難度。

下雨天為日常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大舉進攻的“溼邪”黏膩、停滯、瀰漫,有“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之說,讓醫生們頭疼。溼邪還喜歡跟其他致病因素狼狽為奸,跟暑熱在一起,成為“溼熱”或“暑溼”,跟風在一起,又成為“風溼”。

暑熱煩躁是養心的敵人,溼邪又是脾的頭號大敵,脾屬土喜燥,又是人的後天之本,脾為溼困將影響氣血化生。如果溼邪潛於體內,在夏末將要入秋、扶正祛邪的時節,將為入秋入冬後的健康埋下諸多隱患。

所以我們要重視起來,在末伏抓住最後的除溼機會。

今年末伏颱風降雨,如何抓住最後的除溼機會?

溼邪的危害

人體受溼邪侵襲,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水腫、腹脹、溼疹、皮炎、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等,嚴重的可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頑固性肥胖還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

怎麼自我判斷體內的溼氣

第一步:自查舌苔

如果舌苔厚或舌體胖大,且舌頭邊緣還伴有明顯的齒痕,那就證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了。

第二步:自查大便

正常大便是軟硬適中且呈條狀,如果大便像熟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不易被沖走,則說明體內有溼氣,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大便有排不淨感或總想上廁所但是每次解的並不痛快也是溼氣的顯著標志。

第三步:自查食慾

到了該吃飯時沒有飢餓感,吃一點就感覺胃脹,而且嘴裡黏膩發甜,也是脾胃功能弱、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之一。

第四步:自查下肢

早上起床後感覺下肢痠痛且沉重乏力,總是感覺沒有休息好,可能還有水腫虛胖現象,也是體內溼氣重造成的。部分人群也表現為皮膚溼疹瘙癢。

第五步:自查精氣神

如果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頭臉油膩,容易長痘,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需引起重視。

溼氣還常常令人感覺胸悶,長呼一口氣後才舒服,而且身體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脹之感,甚至可能造成性慾減退的情況。

今年末伏颱風降雨,如何抓住最後的除溼機會?

今年末伏颱風降雨,如何抓住最後的除溼機會?

如果有骨關節、脊椎等傷痛或炎症反覆發作,咳痰久治不愈,婦科炎症頻發等,這些已經是溼邪入體引發的疾病了。

如何祛溼

中醫對於溼氣這個宿敵擁有幾千年的治療經驗,化溼的方子不勝枚舉,如二陳湯、杏蘇散、六君子湯、防己黃芪湯、實脾飲等,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因症因人加減組方,讀者可萬萬不能照本宣科,自行服藥。

去除溼氣這件事情,令醫生頭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除了吃藥治療,祛溼非常依賴生活方式的改變。

  • 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少食肥甘厚膩,也就是少攝入油脂。
  • 注意保持衣物、床上用品的乾燥
  • 根據身體適當運動,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要吃冰冷的東西,讓脾胃強健起來,去運化溼氣。
  • 科學吹空調,不要讓毛孔長時間閉合,影響正常排汗。
  • 但是祛溼不是說要少喝水,水還是要喝夠,水在體內的代謝也是幫助我們排毒的。
  • 進行穴位保健:

彈撥極泉,極泉是位於腋下的穴位,主要功能是緩解胸悶,強健心臟,振奮精神。

拍打肘窩、膝窩,肘窩經穴密集,膝窩有個穴位叫委中,拍擊有利於溼邪的排出。

按揉擦熱或熱敷艾灸大椎、神闕、承山、陰陵泉、湧泉,有助於扶正助陽、祛溼驅邪。

  • 食療:在飲食中加入薏苡仁、芡實、山藥等祛溼健脾的食材
今年末伏颱風降雨,如何抓住最後的除溼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