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衆

記者 譚欣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熊維斯《秦香蓮》劇照

“當我的老師孫世安因為教我唱戲,把嗓子唱壞的時候,我特別愧疚,特別不安,我發誓一定要好好唱,一定要對得起我的老師!”8月17日,在市曹禺戲樓,熊維斯眼含著淚水對記者講訴了她學戲的過程。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熊維斯

花鼓戲這種民間戲曲藝術只能由老一輩帶新一輩,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熊維斯打小熱愛唱歌跳舞,是班裡的文娛委員。2001年,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到我市各中小學招考,14歲的熊維斯因為嗓音條件比較好在眾多的報考者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華中師範大學與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花鼓戲大專班學習。

“起初,我對花鼓戲是一點都不瞭解,我以為是學習唱歌,接觸了之後才發現,花鼓戲和我想的學唱歌有很大的不同。”熊維斯說,當時抱著既然被安排了另外一條路,那就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心態開始了她的戲劇藝術生涯。

對剛考進花鼓戲劇團的學生,老師們會根據各個學生的自身條件來定角色,嗓音好的主要練唱功、體型好的練身段、身體好的練武功等等。熊維斯因為“嗓音好、苗子正”被老師們定為青衣。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開演前熊維斯在臺後化妝

“在5年的學戲生涯中,半年才學一折戲,唱每個字都要字正腔圓,滿弓滿調。但要將每個字唱到位,並非易事,字和字之間又有不同的轉音和曲調。”熊維斯說,初學戲時,半年也不一定能把一折戲完全唱到位。

在熊維斯幾乎要洩氣了的時候。她的啟蒙老師孫世安堅持不懈地一字字耐心教導她。直到有一天,老師的嗓子啞了,幾乎唱不出聲了。

“老師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嗎?”熊維斯便在心底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戲唱好。經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和摸索,她練得一副清婉動人的唱腔,聲韻優美,娉娉婷婷。在2006年畢業後,便成為了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一名青年演員。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熊維斯在《五女拜壽》中扮演大姐

“《五女拜壽》是我畢業後演的第一部戲,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熊維斯告訴記者,第一次演戲雖然不是一號角色,但在其中扮演的大姐所唱的悲腔是花鼓戲中最主要的唱腔,也是全劇較為出彩的一段表演,她還憑藉該角色在第二屆湖北地方戲藝術節中獲得了個人表演二等獎。

在花鼓戲研究院工作的12年裡,熊維斯先後在《碧玉簪》、《秦香蓮》、《五女拜壽》、《啞女告狀》、《公主與皇帝》等劇目中擔任主演。師承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被譽為“花鼓戲皇后”的表演藝術家李春華。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碧玉簪》開演前臺後照片

“在花鼓戲《碧玉簪》中,我擔任主角李秀英。當時,是師傅李春華一字一句地教唱腔,一手一足地教形表才讓我在第三屆湖北地方戲藝術節中獲得了專家和大眾評審的一致好評。”雖然,熊維斯每每提及獲獎都將功勞歸於老師的悉心教導,但大家知道,這些都與她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熊維斯在排練這出戏的時候,孩子還不滿1歲,每天她都是在孩子還沒睡醒的時候就出門到劇團排練,半夜孩子睡著了才回家。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熊維斯在《碧玉簪》中扮演李秀英

在錄像前一天,孩子發燒了,她照顧了一夜,早上自己也感冒了,導致嗓子出了問題,但當天她仍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堅持高標準地完成了演出。”同伴們回憶,雖然那一屆的藝術節不再設任何獎項有點遺憾,但熊維斯的表演得到了專家和大眾評審的一致好評。

「花鼓情緣」熊維斯: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

熊維斯參加劇團招生工作

劇團的工作很忙,很少放假,但是每一個戲劇工作者都很熱愛這份工作。每次送戲下鄉時,戲臺前永遠都站滿了人,這就是每一個戲劇工作者最大的工作動力。

“有些戲迷聽說哪個地方唱戲,從老遠的地方都要趕來聽。有時候遇上大雨,我們只要在臺上唱,群眾們打著傘,或淋著雨都要堅持把戲聽完,完了之後還很熱烈地為我們鼓掌。每每聽到這掌聲,我都在心裡暗暗發誓‘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唱好每一齣戲,將更好的花鼓戲作品獻給觀眾!’”熊維斯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