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檢修」:掌握這八條鍋爐運行調節知識,你離專家更近了!

在日常運行的監視和調整操作方面來說, “穩定”是關鍵,壓力,溫度,水位,負壓,制粉等等參數,保持穩定工況是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保證。簡單來說,穩定工況主要通過“平衡”這一手段取得,例如外界負荷與爐內燃燒工況取得平衡,則壓力穩定;給水量與蒸發量取得平衡,則水位穩定;引風量與送風量相平衡,則負壓穩定。

「運行檢修」:掌握這八條鍋爐運行調節知識,你離專家更近了!

一、日常調節的關鍵—汽壓

在鍋爐各主要參數中,保持主汽壓力穩定是其中關鍵,只有汽壓穩定了,其餘參數才能穩定下來。汽壓不穩,汽溫,水位都會隨之變化,所以調節時首先要從壓力著手。汽壓分為外擾和內擾,對於我們廠,外擾即外界負荷一般變化不大,因此汽壓的變化都是由內擾即爐內工況改變引起的,故保持爐內燃燒工況的穩定是汽壓穩定的前提。如果燃燒工況發生改變,比如風粉比,煤粉發熱量等因素改變,壓力就會發生變化,要求我們進行調節,從而在爐內工況變化的過渡狀態進入穩定燃燒狀態。

二、關注氧量變化

氧量是監視爐內過量空氣係數的一個指標,它與爐內燃燒工況的變化息息相關。如果在外界負荷,燃燒方式,引送風量,漏風量等參數不變的情況下,氧量就與爐內燃料的放熱量相對應。一般來說,穩定工況下,爐內的放熱量與送風量相匹配,氧量保持基本不變,主汽壓力也相應穩定在某一數值。氧量增大,說明爐內放熱量小於送風量,這時壓力就會下降,就要求加大燃料量供給,維持壓力。而因為汽包的蓄熱能力和燃燒設備的慣性,主汽壓力的變化速度慢於氧量的變化速度,因此,關注氧量變化就可以提前判斷壓力的變化方向,從而對壓力的調節起到超前調節的效果,這是調節壓力穩定運行的一個主要依據。

當然氧量變化也不能完全說明是燃料放熱量引起,在一些引起燃燒工況變化的操作或事件發生時,也會引起氧量變化。如啟停製粉系統,吹灰打焦等,但也可以根據其變化來判斷操作的正確或分析事件的原因。總之,關注氧量變化除了可以控制燃燒的經濟性,也是保持各參數穩定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在事故處理及燃燒不穩定的時候,氧量變化更為明顯,特別是氧量突然之間大幅上升,很可能是爐內燃燒極微弱,這往往是即將滅火的一個徵兆,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投油穩燃,並加強燃燒,不能猶豫延遲。

三、“提前調節”和“過度調節相結合”

對於蒸汽母管制系統,由於設備較複雜,燃燒系統和蒸汽系統慣性大。因此在參數變化時遲滯較大,但變化的趨勢保持較長,所以在調節時應注意“提前調節”和“過度調節”相結合,特別是對於汽壓來說,如果壓力開始下降,就要求在下降初期開始增加燃料量,延緩其下降幅度,這就是“提前調節”,而如果壓力已經降低一段時間,就要過多增加燃料量,使壓力回升,即“過度調節”。

同時對於母管制系統,壓力變化時不能盲目調節,應分析其變化的具體原因,儘量針對性調節,這樣才能更好更快恢復穩定。

四、“粗調”和“細調”相結合

在運行參數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應採用“快速調節”和“過度調節”的方式,使參數能儘快改變其變化趨勢,即“粗調”。同時如果是母管制供水系統,幾臺爐相互影響,再加上平時給水壓力較低,在事故情況下,幾臺爐水位同時變化,“搶水”現象嚴重,因此在“粗調”時更應相互協調。避免人為調整不當造成事故擴大。例如“汽機甩負荷”而鍋爐因為水位調節不當造成滅火;“鍋爐滅火”時因為水位調節不當造成滿水;甚至在鍋爐一臺送風機跳閘時下層給粉機轉速過大造成風管堵塞等等。

“粗調”之後,在參數趨於穩定時再採用“細調”的方式控制參數緩慢穩定下來。在採用“燃燒自動”時應對給粉機轉速的波動幅度加以監視,發現其波動幅度過大,應解除自動運行,手動加以干預,採用人工“細調”,以提高機組熱效率。

五、抓住調節的目的和關鍵,避免因小失大

日常正常運行中,調節的目的與關鍵是保持參數穩定,儘量提高機組經濟性,要求我們精心操作,細心調整,耐心監視。而在機組異常運行時,則應根據需要採取不同運行方式進行調整。例如燃煤易結焦時,揮發份較高時,水份高時等等,這時就要求調節以安全運行為目的,就要採取相應的運行方式保證機組安全運行。特別是在事故處理的時候,以不擴大事故,儘快恢復為目的,要求運行人員心中有數,抓住調節關鍵,避免調節時機失誤,造成事故擴大。比如在“汽機甩負荷”時,鍋爐水位調節就是關鍵,反應不及時就會出現水位事故;而在“鍋爐滅火”時,檢查FSSS動作正確與否是關鍵,如果FSSS未能及時切斷燃料,造成“爆燃”,或者未及時關閉減溫水造成汽機水衝擊,就使得事故擴大,損失嚴重。

六、分析參數變化原因,不要盲目調節

任何參數的變化都有其內在原因,要求我們在發現其變化時及時判斷與認真分析,找出根源,對症下藥,針對性調節,避免盲目調節,反覆調節。很多運行監視參數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例如溫度變化,不能僅僅依靠減溫水調節,應綜合其他參數分析溫度變化的原因,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這樣可以避免造成溫度反覆波動。

要對各個參數變化的影響因素心中有數,對所監視的參數有一定的敏感性,及時找到根源,採取正確的應變措施。一般情況下,煤質發生改變時,運行參數是緩慢變化的,如果運行參數突然變化很大,說明燃燒工況有很大變化,十有八九是事故發生,應及時檢查,及時分析,及時處理。

七、控制好汽溫

(1)燃燒對汽溫的影響。爐內燃燒工況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各受熱面吸熱份額的變化。如上排燃燒器的投、停,燃料品質和性質的變化,過剩空氣係數的大小,配風方式及火焰中心的變化等,都對汽溫的升高或降低有很大影響。

(2)負荷變化對汽溫的影響。過熱器、再熱器的熱力特性決定了負荷變化對汽溫影響的大小,目前廣泛採用的聯合式過熱器中,採用了對流式和輻射式兩種不同熱力特性的過熱器,使汽溫受鍋爐負荷變化的影響較小,但是一般仍是接近對流的特性,蒸汽溫度隨著鍋爐負荷的升高、降低而相應升高、降低。

(3)汽壓變化對汽溫的影響。蒸汽壓力越高,其對應的飽和溫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因此,如因某個擾動使蒸汽壓力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升高或降低,則汽溫就會相應地升高或降低。

(4)給水溫度和減溫水量對汽溫的影響。在汽包鍋爐中,給水溫度降低或升高,汽溫反會升高或降低。減溫水量的大小更直接影響汽溫的降、升。

(5)高壓缸排汽溫度對再熱汽溫的影響。再熱器的進出口蒸汽溫度都是隨著高壓缸排汽的溫度升降而相應升高、降低的。

八、注意理論與實踐的差異

平時注意觀察總結,以實踐驗證理論。爐內燃燒工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集體,影響因素很多,而分析起來非常困難,即使兩臺爐設計相同,運行方式相同,但運行的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日常運行中注意總結,以理論為指導,而以實際效果為目標,進行調節,儘量提高機組的安全經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