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電影《2012》,最令人難忘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

作為一部災難片,《2012》的電影劇情並不複雜,就是一個科學家發現,受太陽運動的影響,地球即將迎來末日。

為了避免人類滅絕,全球40多個國家聯合起來,建造方舟,間中穿插主角一家人逃難,一路突破險境登上方舟的情節。

整個電影的情節就是這麼簡單,因為《2012》其志就不在於將情節整個多麼複雜,而是著重於呈現出一副,面對大災難時的眾生百態。

像美國總統和意大利總統,在明知道留下必然是毫無生還機會的情況,依然選擇與不能登上方舟的民眾同命運。像堅信瑪雅預言的一個部族,在災難來臨前,選擇了集體自殺。

災難電影《2012》,最令人難忘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

當然,還有那引起了極大爭議的“救”與“不救”的衝突。

在滔天洪水即將來臨之時,尚有不少的人還在方舟之外,而作為決策者的各國領導者,並無意於讓這些人上船,而是打算讓他們“聽天由命”。

唯獨有一個人,就是全程參與了制定方舟計劃的一個博士,並不贊同這種做法。他認為,如果眼睜睜地看著面前的一大批人失去,而無動於衷,那麼即便自己這些人得救,也無法面對後世子孫。

一邊是要以延續人類為首要目標,為此要儘可能排除所有威脅到計劃實施的因素,絕不同意打開方舟大門;另一邊則是為了尋求內心的安寧,認為還有足夠的時間,建議開門納人。於是衝突就這樣產生了。

災難電影《2012》,最令人難忘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

在電影裡,沒有直接說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而是用後來的情節來說話。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因為這畢竟不是“超級英雄”電影,面對足以淹沒珠穆朗瑪峰的洪水,誰也不能保證開門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電影裡儘管營造了一些驚險情節,但最終還是讓大部分的人都獲救,而不是任其被洪水淹沒。可關於這個的爭議,卻延續到熒幕之外。

這個爭議,同樣也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一個點,從方舟建造一開始就已經出現,只是到了最後的時刻才爆發。可以說,是電影主要要講述的一個現象。

然而,從頭到尾看完之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不是這個點,而是另外一個。著墨不多,但閃爍著耀眼光輝——這就是對“信仰”的堅守。

首先是“瘋狂的主播”查理,得知災難來臨,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想著如何活下去,比如說主人公一家;可他卻對此毫不在意,依舊做著自己的廣播,甚至還主動地去擁抱死亡,站在山頂、大笑著觀賞漫天的熔岩。

災難電影《2012》,最令人難忘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

事實上,他擁有方舟所在的地圖,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提前來到這個地方,然後可以像主角一樣,採取偷渡的方式進入到方舟裡面;或者就在哪裡等,跟著那群有錢人走,也說不定能夠獲救。

他偏偏放棄了這一切,因為他堅信著“末日預言”,這種堅信程度,已經超越了普通人可以理解的範圍,也就是所謂的“信仰”。

不過,最能體現對信仰堅定不移的信守的,還是哪位仁波切主持。

在洪水來臨之前,他的徒弟就曾問他,如果末日來臨,他會怎麼做。當時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出徒弟心中滿是凡塵俗慮。

等到洪水真正來臨了,他終於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末日來就來吧,我依舊喝我的茶、念我的經,依舊撞響山上的大鐘。

“心有信仰者,雖死而無懼”,說的就是這位主持。

災難電影《2012》,最令人難忘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

相比之下,在之前的好幾個場景裡,很多宗教教徒所表現出來的做法,就絲毫看不到“信仰”的影子。比如在意大利,人們聚集在教堂裡,手拿蠟燭在祈禱。上一秒還是很莊嚴肅穆,可下一秒地震來臨,所有的人立刻拋下手中的蠟燭,倉皇逃竄,再也看不到一絲虔誠。

大多數的人,只是凡塵俗子,面對死亡有所恐懼,想要尋求生路,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什麼醜陋可言。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當有人守著心中的信仰,面對死亡無所畏懼,而是一如往常時,就十分令人敬佩和印象深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