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焯水這一操作,經常下廚房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有不少食材在進入正式料理前都需要進行焯水處理,有的是為了焯水後涼拌,有的是為了能去除味道,有的則是為了方便後續烹飪,比如讓肉質更緊實,焯出血沫子等等,還有的是為了心理安慰(過一下沸水,似乎吃起來更放心?)那麼焯水到底該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呢?說說我的經驗。

焯水主要焯兩種食材:蔬菜,和肉類(包括內臟)。

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蔬菜炒燙一下,可以殺菌,吃起來更安全,可以去除多餘水分,炒熟後更好吃,可以去除大部分對消化不好的草酸,還可以縮短烹飪時間,讓蔬菜顏色更漂亮。蔬菜的焯水,都是開水下鍋,根據蔬菜本身調整炒燙時間,這點上大家意見是一致的。

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意見有分歧的是肉類焯水,到底是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大家有不同的說法,我的經驗是:凡是需要祛除腥味,肉內血水,肉本身味道比較重的食材,都需要冷水下鍋,水加熱的過程中,肉(包括內臟類)裡面的血水會慢慢被煮出來。

我們到底該如何焯水?

如果開水下鍋,肉表面蛋白質短時間遇熱變性緊縮,肉裡面的血水什麼的就被鎖住,不好出來了。如果是腥味很淡的肉類,可以開水下鍋,短時間焯水保持嫩度。另外,新鮮買回來的肉類,放到大盆裡,加入冷水,浸泡兩小時左右,中途換次水,也能讓肉類腥味大幅減小。以上,一個小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多自己做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