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愛國?」他們的回答讓人淚奔……

此時此刻,打開這篇文字的你,或許正在路上,正在故鄉,正在遠方……

此時此刻,即將迎來假期的你或許正處於結束勞作後的平靜,難得休憩中的坦然,遠離喧囂日常的喜悅……

但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將分享同一個底色,重溫同一個概念,確認同一種情感——

明天,10月1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第六十九個生日。

六十九年前,經歷過風雨曲折、奔波動盪的中國人,終於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沒有國,哪有家。愛國,一直是中華民族融在血液中、埋在骨子裡的堅定信念。

“你為什麼愛國?”縱使熱愛的理由千千萬萬,但相信每一個人中國人都有著自己的答案。

今天提到的這些人,也不例外。他們的故事和情感,也將與你我產生深切共鳴……

“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這句話,來自有“中國導彈之父”之稱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1955年9月17日,留學美國多年的錢學森,終於實現歸國的夢想,這是得來不易的一天。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資料圖片:1955年,錢學森和家人從美國回到祖國。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不讓“價值五個師”的錢學森離開,美國方面設置了重重障礙;而種種阻撓,都未能阻擋錢學森迴歸祖國的腳步。

對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史蒂夫評價說:錢學森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貢獻才真正了不起。

同樣為“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物理學家彭桓武,當年留英時,已在英國學術界贏得極高的聲譽與地位。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彭桓武

多年以後,當有人問起彭桓武,為何要選擇回國時,他如是說道: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此外,李四光、鄧稼先、錢偉長、錢三強……一大批當年的老科學家,均選擇放棄外國的優渥待遇,毅然回到新中國。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新一代的科學家,也繼承了前輩的衣缽。其中,黃大年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員。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這是黃大年在大學畢業時寫給同學的一句話。那一年,他24歲。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資料圖片:1982年,黃大年給同學留下的畢業贈言。(新華社)

1996年,黃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十數年後,他成為航空地球物理領域的頂級科學家。

2009年,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千人計劃”。得知這個消息的黃大年,說服妻子賣掉苦心經營的診所,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學。

回國後,黃大年從零開始,帶著研究團隊日夜奮戰,成功研製我國第一臺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突破了外國的技術封鎖。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資料圖片:2014年8月,黃大年在松遼盆地大陸科學鑽探2號井現場。(新華社)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享年59歲。斯人已去,但他留下的殷切話語還縈繞在人們耳畔:

“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事實上,還有更多如黃大年一樣的“海歸”科學家,正奮鬥在祖國科技發展的前線。

比如,80後科學家宮勇吉和劉知琪,一位博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另一位則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後。二人不僅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發表過論文,還是國際學術期刊的審稿人,以及美國專利的擁有者。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宮勇吉接受央視採訪視頻截圖

對於這樣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路有很多。在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時,他們經過理性的判斷,最終選擇回到祖國。

宮勇吉說:“我是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更有文化認同感,能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做點事,這很光榮。”

“不要說我是香港歌手,因為我首先是一箇中國人!”

在文藝和體育界,同樣不乏擁有拳拳愛國之心的人士。比如,不少港臺藝人的愛國言行,一直以來都為人所稱道。

劉德華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以前,劉德華就經常在內地演出。1999年,他以愛國名星的身份前往西藏演出,獻唱《愛你一萬年》。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資料圖片:2016年12月,劉德華出席電影《長城》在香港的首映禮。(新華社)

此外,一段劉德華在日本的演出經歷,也令不少人豎起大拇指。

2006年6月5日,劉德華一行來到日本舉辦小型歌友會。面對主辦方安排的日語歌曲,劉德華拒絕了。

他說道:“引用一句話,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但是藝術家是有國界的。我想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但是音樂家是有國界的。”

接著,他對主辦方說:以後介紹我時,不要說我是香港歌手,因為我首先是一箇中國人!”然後,他當著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歌曲《中國人》。

同樣在異國他鄉貢獻了“愛國語錄”的,還有享譽國際的著名影星成龍。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資料圖片:2017年4月,成龍在澳門參加音樂頒獎活動。(新華社)

2005年在韓國為電影做宣傳的成龍,被一個日本記者挑釁地提問:“成龍先生,您以前幾乎一直在好萊塢打拼,為什麼又回到國內發展?是不是因為您在好萊塢不景氣?”

成龍一愣,隨即鄭重回答:我是一箇中國人,永遠也不會忘本,在好萊塢打拼如何也不妨礙我在國內發展,我們中國人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在好萊塢略有影響就改了美國籍。我們不管在好萊塢發展如何,都會回到國內獻給影迷們一些作品,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品德。”一番話,令日本記者臉紅失語。

類似的一幕,出現在2004年4月,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頒獎禮。

頒獎禮上最令人肅然起敬的一句話,是主持人、香港演員黃子華對日本演員原島大地所說:“回去告訴日本人,釣魚島是我們中國的!”在今天聽來,仍是那麼擲地有聲。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黃子華(右)在頒獎典禮上。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

今天(9月30日),是中國第五個烈士紀念日。

每一次對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喚醒人生意義的自我回望;每一次對英雄的緬懷,都是一次砥礪使命責任的鄭重宣誓。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因為英烈們赴湯蹈火、捨生忘死,我們的國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來。和平,從不是英雄的退場,恰恰是英雄的新生。

還記得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他們令人難忘的話語嗎?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

這句鏗鏘有力的話,來自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位於吉林省靖宇縣的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紀念碑。(新華社)

同樣難以忘懷的,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劉胡蘭、趙一曼……以及更多的無名英烈。他們也許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話語,但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踐行著對祖國的熱愛,對信仰的堅定。

愛國,是本能,更是本分;是身為一個國人的自覺,更是對當下的珍惜、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明天,祖國母親將迎來她的又一個生日。

在這裡,我們想留下對祖國生日的祝福,願她的天空更廣闊,土地更肥沃,願她永遠堅強、永遠蓬勃……

我愛你,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