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凱鋒:韓信不愧爲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打仗很厲害的將帥,可以說是百戰百勝,而且往往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什麼韓信能夠百戰百勝?最重要的原因是韓信善於使用奇兵制勝。韓信組織指揮了五次大的戰役,襲三秦、滅魏、滅趙、滅齊、滅楚。這五次大的戰役,都體現了韓信善於用奇的作戰特點。

在中國兵法中,關於奇的運用有三種說法:一是正是正、奇是奇。意思是:正兵是正兵,奇兵是奇兵,正兵和奇兵是兩支部隊,區分很清楚。二是正亦是奇、奇亦是正。意思是:正兵可以做奇兵用,奇兵也可以做正兵用。三是正中有奇、奇中有正。意思是:正兵中,隱藏著奇兵,奇兵中隱藏著正兵。​


龍凱鋒:韓信不愧為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韓信統帥約十萬漢軍,進襲三秦。這裡有一個典故,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修棧道,是假,也是吸引章邯兵力的重要手段,而大軍卻渡過渭水直逼陳倉。使章邯倉促應戰,大敗而逃。韓信襲擊三秦之地的戰法,就是正亦是奇,奇亦是正。部分兵力明修棧道,是正兵,吸引著章邯兵力守備,而大部分兵力卻成為奇兵“暗度陳倉”。按照兵法通常的理解,正兵是主力,奇兵大多是助攻,因為奇兵需要隱藏,兵力多了,隱藏的難度就增大,所以奇兵往往體現速度快、兵力少。韓信在襲擊三秦的兵法運用中,反其道而用之,起到了戰略上出奇制勝的效果,使章邯軍隊倉促應戰,潰不成軍。當然,在襲擊三秦前,韓信和劉邦分析了三秦群眾的心態,劉邦在三秦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也是大軍能夠隱蔽前進的重要原因。

楚漢二年八月,劉邦拜韓信為左丞相,統帥三萬左右的漢軍擊魏。此戰,韓信同樣採用出奇制勝的方法。在魏軍的主力守備臨晉渡口及要塞方向,集中大量的船隻,做出強渡攻擊的態勢。而將主力部隊潛移於夏陽,以木罌渡軍,以疾風迅雷之勢南下攻擊臨晉魏軍之側背,在東張(今山西省虞鄉縣西北)擊敗魏軍主力,並東攻安邑,大敗魏王豹,後急追,擒魏王豹。在擊魏的戰法中,韓信依然是奇兵作為主力,而牽制魏軍正面的是部分兵力,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法類似。


龍凱鋒:韓信不愧為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楚漢二年後九月,韓信率五萬漢軍,在戰勝了代兵之後,準備擊趙。趙軍有二十萬,而韓信軍隊只有五萬,兵力對比上韓信明顯弱;趙軍有井陘之險,漢軍勞師遠襲,獲勝的風險極大。所以韓信先派間諜深入趙軍內部刺探消息,得知趙軍統帥趙王歇和陳餘不採納李左車深溝高壘勿與戰,而派奇兵襲擊韓信糧草的戰法,而要以優勢兵力與韓信決戰。此戰中,韓信將軍隊分成三份,一正兩奇。五萬人中,一萬人做奇兵,做背水陣;灌嬰率兩千騎兵做奇兵,人持一赤幟,繞到趙軍營壘附近埋伏,趁機入趙營壘,更換旗幟;其他三萬多軍隊做正兵,吸引趙軍作戰。趙軍與漢軍三萬多兵大戰良久,漢軍佯敗,吸引趙軍全軍追趕,要殲滅漢軍,到背水陣時,一萬多漢軍以逸待勞加入戰陣,使戰況持久,而灌嬰率的騎兵奪取了趙軍營壘,並更換漢軍旗幟,趙軍不能獲勝時撤退到營壘,一看營壘被佔領軍隊大亂,韓信趁機率漢軍擊敗趙軍,擒李左車,斬殺陳餘和趙王歇。在滅趙戰法中,韓信使用的是一正兩奇,對戰場的力量把控能力可謂爐火純青。如果沒有一萬背水列陣,三萬多漢軍被二十萬趙軍追擊,就可能真敗,正因為有了一萬多以逸待勞、養精蓄銳的漢軍加入作戰,才使雙方戰況進入僵持階段。在趙軍回撤的過程中,灌嬰的奇兵又發揮了作用,使趙軍大亂,為戰勝趙軍提供了機遇。


龍凱鋒:韓信不愧為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龍凱鋒:韓信不愧為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韓信五萬多漢軍打敗了二十多萬的趙軍,如果再逐一擊燕和齊,就會使部隊疲憊不堪。所以韓信問計於李左車,因為韓信知道李左車是謀士,如果趙王歇和陳餘採納了李左車的戰法,韓信必敗。李左車給韓信的建議是:一是按甲休兵,因為韓信連續用兵擊敗魏軍、代軍和趙軍,兵力疲憊,急需修整。二是安定趙地人心,安撫好孤寡,補充兵員和給養。三是安撫好趙地士大夫,招攬人才。四是派人去燕國勸降。韓信採納了李左車的建議,果然兵不血刃取燕。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為,韓信能兵不血刃取燕,是因為有五萬人打敗趙軍二十萬人的勝利做基礎,而且安定了趙地,使燕國不得不臣服。


龍凱鋒:韓信不愧為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韓信伐齊,利用了酈食其做說客說服齊王之際,以數萬步騎突襲已經準備降漢的齊軍,使齊軍猝不及防,大敗。項羽派將軍龍且救齊,龍且率軍號稱二十萬,在兵力對比上遠勝韓信率領的漢軍,韓信於是決定在濰水以西地區,迎擊齊楚聯軍。此戰中,韓信自身兵力加齊軍降卒約十萬人,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人帶沙袋將濰水阻塞,使濰水便於漢軍渡河攻擊。這部分兵可為奇兵。二是部分兵力結陣待敵。三是部分兵力渡河攻擊,引誘龍且軍隊追擊。等龍且軍隊部分追擊過濰水後,奇兵撤除沙袋,使濰水衝擊而使龍且軍隊分為兩部分,韓信軍隊集中力量消滅渡河的龍且軍隊,獲得勝利。而剩下的齊楚聯軍聞風潰逃,韓信急驅漢軍追擊,曹參斬龍且,齊王也被殺,齊楚聯軍全部覆滅。韓信在此戰中的戰法,與滅趙戰法類似,也是一正兩奇,這場仗充分顯示了韓信用兵指揮的高超藝術。


龍凱鋒:韓信不愧為一代名將,不但百戰百勝而且經常以少勝多

劉邦滅楚,是垓下決戰。垓下決戰,是劉邦授權韓信指揮三十萬大軍,對付項羽的九萬大軍,在兵力對比上,韓信率領的漢軍比項羽軍隊多。韓信將三十萬軍隊分為左軍、中軍、右軍,韓信自己在中軍,引軍向前攻擊,遭到項羽迎擊,不利而退。項羽在追擊時,突遭韓信左軍、右軍的夾擊,楚軍不利,韓信回軍攻擊,楚軍在三面夾攻之下大敗,築壘自守,韓信遂將三十萬大軍,圍住楚軍。在垓下決戰中,韓信中軍是正軍,左軍和右軍是奇兵,可謂一正兩奇。

那麼現代戰爭中,正兵和奇兵該如何區分和佈局呢?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為:現代戰爭中,奇兵和正兵除了體現在兵力之外,還體現在火力上,體現在新科技上。比如隱形飛機,就是作為奇兵使用,在敵軍無法探測的情況下,發起攻擊。比如中遠程導彈精確打擊,也是作為奇兵使用,因為敵軍無法探測和防禦中遠程導彈。比如地雷,比如潛艇、核潛艇等,都可以發揮奇兵的作用。所以作為現代指揮員,使用奇兵的手段將更多,更容易出奇制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