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作品也能拍得好看感人(圖)── 訪《啊,父老鄉親》導演趙鐳

主旋律作品也能拍得好看感人(圖)── 訪《啊,父老鄉親》導演趙鐳

導演趙鐳(右)正在給演員講戲 現實題材農村劇《啊,父老鄉親》持續熱播,在網絡上引發持續熱議和關注。近日,該劇導演趙鐳接受了記者採訪,就網友關心的話題和創作體會進行了深入探討。

記者:《啊,父老鄉親》持續熱播,收視率也不斷走高,您最近有聽到身邊人對這部劇的評價嗎?

趙鐳:也聽到很多肯定的評價,說明我們這部劇吸引人、夠好看,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同。同時這也證明了,我們全體演職員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大家的心血沒有白費。通過這次拍攝的經歷,也讓我作為導演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職責──我們就應該多為老百姓拍一些喜聞樂見,弘揚社會正氣和正能量的好作品。另一方面,《啊,父老鄉親》的熱播也讓我們意識到,主旋律作品是可以拍得既好看又感人,同時還有現實意義的。

記者:拍攝這部電視劇的難度在哪裡?

趙鐳:既然我們是現實主義題材,就肯定不會迴避現實問題,躲不過去的。我們應當承認,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人性是有很多弱點和缺點的,還有假醜惡的部分。揭露和批判這些,也是現實主義的一部分。同時,我也覺得這是推動社會進步,克服人性弱點的一個必要途徑,是我們創作現實主義作品所肩負的責任。現實主義本身是有批判性的,在實際創作中如何把握這個度,我覺得就是需要我們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挖掘和認識。我常會說一句話,一個創作者,一定要了解你所創作的人物的一切。哪怕他是一個反面人物,也應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壞人。這樣的話,觀眾才能接受,並且加以反思。

我覺得拍攝這部電視劇的難度就在於如何把文字的東西變成影像,很好地呈現給觀眾。因為現實題材作品必須要觸碰現實,涉及一些社會矛盾和比較敏感的問題,這個是迴避不掉的。我們既要考慮可看性,又不能過度去渲染和誇大,否則就會使觀眾產生心理上的抗拒和負面的情緒,這就是我們在進行現實主義創作時需要把握的“度”。緊張激烈的情節是會讓電視劇更好看,但也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我們要做的就是點到為止,進行藝術化的處理,真實合理又達到了藝術效果。也就是在真實揭露的同時,更要表現人性中的真善美,弘揚社會正能量,給人們以希望和鼓舞。

記者:開篇一場戲車庫中的“錢權交易”讓人印象深刻,為什麼會想到這樣的處理?

趙鐳:過去大家覺得農村戲就是家長裡短,我們不想按照這個套路去拍。我希望傳遞給觀眾的是,它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劇,它是有懸疑色彩的──這個想法一直驅動著我,就是按著懸疑劇的路子走,跳出農村劇的框框,劇本中也提供了一些這方面的元素。另外這場戲在原著中是沒有的,我記得當時是已經拍攝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我和孫濤在現場聊戲,聊到可不可以把劇本中涉及的權錢交易“做實”,能具體表現出來而不是隻用臺詞帶過?我琢磨了幾天,最後還是決定加這麼一場戲,有一點懸疑的色彩,後來在剪輯的時候就確定把它用在第一場了。

記者:很多觀眾都表示,這部電視劇在演員的選擇上很值得稱道。

趙鐳:我覺得現在影視圈裡有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不按創作規律來了。以前我們拍戲的時候,選擇演員一定要先考慮這個人物的年齡、氣質是不是適合(演員),外形是不是合適。現在基本上是看誰的流量大,誰的腕兒大,誰的“粉絲”多,就是按照這個標準去選擇。我覺得影視作品怎麼選演員就直接影響到這個片子的藝術質量。我們這個戲在演員的選擇上都是比較真實可信的,包括現在一些專家和觀眾的反應,都說明這一點我們基本做到了。作為導演,我要做的就是幫助演員去完成對人物的塑造。比如我們劇中於所長這個角色,我們在給他定服裝的時候特意把尺寸定大一些,讓他看上去稍微鬆垮一些,這樣就比較符合那樣一個鄉派出所所長的形象,演員自己這麼一弄也好像找到了表演的感覺。

記者:怎樣看時下的唯收視率論?

趙鐳:這個唯收視率論,我覺得問題太大了。評價一部作品的好與壞,怎麼能完全憑藉收視率呢?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好的作品,應該有好看的故事,真實可信的人物,然後是緊張激烈的戲劇衝突以及精良的製作。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就是同時還應該有深刻的內涵和哲理,對人性的拷問,引起大家的反思,這才是一個有意義的作品,一個好作品。如果僅僅用收視率來衡量一個作品,那是非常錯誤和奇葩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