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2億千瓦水能,西藏水電該怎麼開發

坐拥2亿千瓦水能,西藏水电该怎么开发

【無所不能 文|張琪】十一去哪兒玩?這是國慶黃金週互相寒暄的高頻句。如果脫口而出的是西藏,定能讓人豔羨不已:自然古樸的民風、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再加上顯得神秘的藏傳佛教,西藏是許多人心之嚮往的旅行目的地。

不但綠水青山,西藏還坐擁金山銀山:豐富的石油、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能源資源。清潔能源都能撐起西藏的能源供應。

太陽能和水能尤其豐富。“中國水電甲天下,西藏水電甲中國。”西藏水能分佈在雅魯藏布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蘊藏量達2億千瓦,佔全國30%,然而其水電裝機只有177萬千瓦,僅佔技術可開發量的1%。

生態環境脆弱、開發成本高、外送電力設施薄弱、西部棄水現象嚴重,都成為西藏水電開發的掣肘。面對這樣一座能源儲備庫,到底要不要開發,要怎麼開發?

1.

水壩是不是景觀,影響水電開發?

“藍天白雲之下,連綿巍峨的雪山,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這原生態風光吸引著無數驢友來到西藏。”一位西藏旅行愛好者表示,“如果大規模搞工程建設,西藏壯美景色自然受到影響。試想遠眺雪山,看到都是光伏板、高壓電網,意境就沒了。”

不過也有旅行者“另有偏好”,認為風機、水壩也不失為觀光勝地。如,三峽大壩旅遊區在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每年可吸引數萬人參觀。

再比如,位於巴西的伊泰普水電站推出了水壩周邊全景遊、內部發電機探秘、輪船夜景遊、燈光秀等多條線路供遊客選擇。

對於遊客來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很難說水電站是破壞了風光,還是點綴了美景。對於西藏是否開發水能,爭議不只在普通遊客。

西藏水電建設的反對之聲,更多來自當地民眾及環保主義者,認為大壩建設會破壞流域生態。

支持者提出,生態環境有解決辦法。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萬鋼糧在日前舉行的西藏水電發展論壇上指出,水電開發有助於水土流失控制和生態恢復。電站建成後,水體面積將大幅增加,可以有效地減少河谷大風對沙源的擾動,還可以提高河段的水源涵養和調蓄功能。

也有專家認為,西藏水電開發符合我國綠色發展理念,將顯著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等汙染物排放,有助於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2.

水電跑馬圈地,開發強度有限

國家對於西藏水電開發已有規劃。根據西藏水電“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西藏水電裝機容量為310萬千瓦。

另據西藏水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25年西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950萬千瓦;2030年裝機2400萬千瓦;2050年基本完成西藏水電開發,裝機1.1億千瓦。

對於上述規劃,水電行業也存在兩種觀點:一是做足研究後再行動,一是研究與開發並行,行動講究一個“快”字。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常務理事長兼秘書長李菊根坦言,西藏水電開發絕不能蜂擁而起,不能搞大規模開發,要建立在對國家河流問題、水電外送問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

他指出:“西藏水電開發,政府是主導,並引導市場。企業按照資源配置適應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開發,千萬不要一哄而起蠻幹,這樣是沒有效益的。資源開發要細水長流,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不一定要全部開發完,也要給子孫後代留一些。”

西藏水電企業跑馬圈地始於2003年,包括國電、華電、大唐、華能、三峽以及水電建設集團等國有電力企業先後進藏。截至目前,雅魯藏布江中游下段的藏布水電站、林芝尼洋河上的多布水電站等已投產,在建的加查和大古也將在近年內完工。

西藏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譚繼文表達了對西藏水電開發的渴求,呼籲各企業抓緊行動起來。“其他可再生能源都獲得國家補貼,唯獨水電沒有,水電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生存。這說明水電是優質資源。”

“西部棄水嚴重是政策導致,也是暫時的。隨著全國電力負荷增長,水電將成為重要的增量。”譚繼文同時進行大膽預想,“西藏是政治敏感區,西藏無小事,小事也是大事,如果四川和雲南的棄水發生在西藏,一定會引起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如果西藏出現一兩萬千瓦棄水,水電政策就能倒逼出來了。”

他進一步表示,西藏正在進行電氣化佈局。目前拉薩使用燃氣採暖,價格上還是有些貴,如果採用集中式電氣採暖,對電力的需求量將翻幾番。與此同時,西藏正逐步放開礦業開發,這是一個高耗能產業,將極大提高電力負荷。因此,各電力企業要將前期工作往前推,當國家真正轉型時,水電也能跟得上。

3.

藏電外送,電價高、輸電線路建設難

西藏水能蘊藏量豐富、當地市場需求有限,就註定“外送”是西藏水電的終極出路。西藏水電發展規劃可見一斑:到2020年藏電外送60萬千瓦,2025年400萬千瓦,2030年1620萬千瓦,2050年1億千瓦。

目前,西藏僅與青藏、川藏聯網,分別是西寧到格爾木到拉薩,已實現百萬千瓦電力輸送能力,四川到昌都實現50萬千瓦聯網。

多位專家表示,這遠遠不夠。特高壓電網建設是決定“藏電外送”的關鍵。然而西藏地處高原,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由此產生諸多對工程建設的不利因素,如人工和機械效率的降低,據悉施工效率僅為內陸地區的30%。另外,西藏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大型設備進入藏區難度較大。

更重要的是,藏電電價高才是難以承受之重,缺乏市場競爭力。

四川大學教授馬光文算了一筆賬,西藏地理位置偏遠、社會經濟發展落後、氣候環境惡劣、地質構造負責、交通運輸困難、輸電距離長、建設運營成本高,單位千瓦造價基本在2萬元左右,成本電價至少達到了0.5元/千瓦時,考慮輸電成本後的落地電價大約在0.6元/千瓦時以上,遠高於受電區目前的燃煤火電標杆電價和未來的增量電源平均電價。

這還是在享受了財政撥款、貸款優惠及稅費減免政策的前提下。怎麼能讓藏電降價,馬光文建議,國家無償撥款30%至40%,就可直接有效地降低電價,並實行“基於清潔能源價值的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水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協調發、輸、用三方利益。

“藏電外送是未來規劃,而保障內部消納則是當下之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陳東平說,目前藏電不但沒有達到外送支援的效果,反而到枯水期,還要受到內地的支援。

目前實施的青藏聯網、川藏聯網,從規劃的目的上看,主要是未來解決西藏內需電力問題,如果真正實現規模性藏電外送,需要配套送出電源開發同步進行。

李菊根也表示:“四川、雲南、西藏要建設好本省本區的配套電網,電力要先自己吃掉,再外送。”

無論是電力外送、保障內需,建設水電站都是有必要的。譚繼文稱:“即使經濟性不高,我們也要建,因為這能幫助西藏人民富裕起來。西藏GDP當中,90%是國家給予的,只有10%是自己掙的。尋找經濟支柱十分重要,礦業、旅遊業是之一之二,水電將成為之三。待四條河流全部開發,不但能實現致富,還會反哺國家。”

坐拥2亿千瓦水能,西藏水电该怎么开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